APP下载

马克思现代性论域的三个维度

2011-02-10赵红灿池忠军

关键词:黑格尔感性现代性

赵红灿,池忠军

(中国矿业大学学生工作处,江苏徐州 221116)

马克思现代性论域的三个维度

赵红灿,池忠军

(中国矿业大学学生工作处,江苏徐州 221116)

基于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最高理论旨趣,以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其现代性论域有着明确的指向,那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围绕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考察,马克思的现代性论域有着三个维度:一是揭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下人被抽象为“理性的主体性”的现代性副本批判维度,二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中人被异化为“资本的主体性”的现代性原本批判维度,三是揭示“现实的人”以其实践生成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扬弃的现代性超越维度。

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维度

在马克思那里,原本被理解为社会历史现实存在物,“译本”或“副本”被理解为对现实世界理解的理论或观念,是对原本的抽象。马克思现代性论域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指,蕴含着“理性的主体性”的意识形态批判之维、“资本的主体性”的社会现实批判之维和“现实的人”实践生成的超越之维。

一、马克思现代性论域的确指:资本主义社会

在西方的现代性理论中,主要有两种定义方法。一是基于时间的相对性,“现代性”是针对“旧的过去”的“新”,这样,“现代性没有一个定性的内涵,或者说,现代性的内涵就是‘新’:新事物、新风格、新形式,真正绝对的新,独一无二的新,前所未有的新”[1]。二是基于时间的确定性,如史学家通常以1500年作为世界现代史的上限,经济学家认为美洲的发现及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而又最重要的两件事,科学领域认为“哥白尼革命”或者1687年牛顿发现物体运动三大定律、1765年瓦特发明蒸汽机是科学时代的先声,哲学上认为“现代”起始于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哲学革命,社会学家把实证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作为现代的开端。相应地,凯尔纳和贝斯特把“现代性”理解为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吉登斯等人把“现代性”理解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生活模式和制度模式;利奥塔等人把“现代性”理解为一种特殊的叙事方式;哈贝马斯把“现代性”理解为自启蒙以来尚未完成的一个方案[2]。

与西方现代性理论不同的是,马克思以世界历史的全景视野,人的自我解放的远景摹画,不仅指导着人们积极进行时代实践,也开启了对时代的解释路向。马克思认为,在人类文明社会形态演进的三阶段历史链条中,第二社会形态指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它是马克思现代性论域的确指,也是马克思进行现代性批判和超越的鹄的。恰如列宁所揭示的:“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自然,他也就要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的即将到来的崩溃和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的发展。”[3]

按照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全景考察,“现代性”应该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性概念。第一,“现代性”指涉了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现代”——资本主义时代,“‘现代社会’就是存在于一切文明国度中的资本主义社会,它或多或少地摆脱了中世纪的杂质,或多或少地由于每个国度的特殊的历史发展而改变了形态,或多或少地有了发展”[4]。第二,“现代性”指涉了一种价值体系——“现代性”——资本主义的内在逻辑,以资本的主体性和资产阶级的理性为旗帜对现代性目标的追求,在实际生活中是资产阶级理想化的价值王国。第三,“现代性”指涉了一个动态的过程——“现代化”——资本主义的生成,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就集中使用过“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形成,“现代的国家政权”的出现和巩固,“现代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现代的工人”作为资产阶级的对立物而出现,“现代文明已经发展的国家”对现代性进程的控制等。第四,“现代性”指涉了一种心性结构——“现代主义”——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现代主义”是体现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基本精神或运行原则,主要揭示的是市场经济和市民社会双重塑造的理性经济人形象及其行事逻辑,如理性主义、世俗主义、科学主义、个人主义等等。

资本主义社会的“时代”确指以及体现其形成过程的“现代化”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原本背景,“现代性”和“现代主义”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副本背景。

二、马克思现代性副本批判维度:理性的主体性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从现代性副本开始,即资产阶级的现代性理论虽深刻地把握了现代性的本质,但只是“抽象”、“理性”的把握,也是“颠倒”的把握。在现代性的知识体系或观念形态中,哲学以主体性的理性使自己从侍女或奴婢的地位上升到了神学的地位,哲学成为意识形态的核心观念和主导思想。哲学家也以理性的主体性推翻了神学的王座,他们以意识形态的发布者和修订者的身份而登基,现代性也相应成为了哲学家的时代。

现代性的理性主体性论证终结于黑格尔的现代性哲学。在黑格尔这里,理性不仅被理解为主体的自我意识,而且被理解为世界和历史的本质。这是理性主体性原则在活动和历史领域彻底的贯彻,也是对人和自然领域的彻底贯彻,通过理性的辩证历险,哲学成了绝对知识,哲学家成了现代性的牧师。现代性哲学通过黑格尔被终结,新的现代性哲学话语必须从黑格尔的终结处开始。传统的理解认为,马克思利用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颠倒”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利用黑格尔的辩证法“颠倒”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从而形成了马克思自己的辩证唯物主义。实质上,这种“颠倒”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对理性主体性困境的真正克服,只会重新回到黑格尔阵营,而成为其绝对理性的一个环节。

马克思指出了黑格尔思辨哲学在“唯心主义的出发点”上“不顾事实任意地构造体系”的实质,同时也高度赞赏黑格尔确定的实践原则和历史性原则,认为黑格尔的否定辩证法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自己劳动的结果。在黑格尔这里,作为精神的人不是先验地、现存存在着的,而是自我产生的,人表现为历史的结果和产物。在这里,黑格尔找到了理性“完全和解”的途径,通过历史寻求人自身的确定性,而这种历史是劳动的历史,这种历史产生了人本身,劳动是历史的本质,人是自己劳动的结果。但黑格尔所说的劳动并不是现实的人的具体的感性活动,而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黑格尔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5]作为劳动的主体的精神并不是具体的人的具体的精神,而是抽象的精神,它是黑格尔纯粹精神的逻辑范畴。但黑格尔的高明之处在于把抽象的理性精神经过自我外化、设定对象,然后又扬弃这种外化回到自身,从而使这种抽象的精神贯彻到人的活动领域,贯彻到历史领域。在黑格尔这里,主体是理性的主体,理性是主体的理性,人的历史也就是理性的历史。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的批判,发现了由于人的主体性被抽象为理性的主体性,即离开人、离开人的实践去理解和说明世界,世界在他们那里不过是一种非人的自在或抽象的自然存在。在唯物主义那里,人则成了自然物质的一种表现形态,人和人的主体性被忽视或否定;在唯心主义那里,由于对理性的倡导走向极端而变成对理性的迷信,理性万能取代上帝万能而导致了理性的独断。结果,人成了一种抽象的存在,人和人的主体性失落了。

三、马克思现代性原本批判维度:资本的主体性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5]。马克思进行现代性批判的经济学转向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6];二是随着意识形态现代性的批判的完成,已经揭示了理性主体性的抽象性,而经济学现代性批判是“走向历史深处的”途径;三是要继续展开对现代性原本——市民社会的批判,“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7];四是马克思的世界“革命化”实践视域,要通过对古典经济学批判,来揭示理性主体性的现实根源——资本主体性;五是对资本的前提——私有财产的批判出发,揭示经济现代性的困境从而找到“人”的主体性全面解放的路径。

现代性意识形态中人的抽象的理性主体性,是对现代性现实中虚假的资本主体性的反映,后者主要体现在国民经济学理论中。把一切财产或财富归结为劳动,归结为人的产物、人的活动的产物,而不是某种外在于人的对象性的东西,标志着经济学的成熟。马克思说:“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作为自为的活动,作为主体,作为个人的私有财产,就是劳动”[5]112,现实世界的为我化、对象的“财产化”的过程同时就是人自身主体化的过程,把私有财产归结为人的劳动,从根本上确定了人的主体地位,正是这种主体性地位使得古典政治经济学能够与近代主体性哲学联系起来。由于私有财产的本质被看作抽象的、一般的劳动,资本主义世界也就普遍地表现为人的产物,表现为劳动的产物,表现为由劳动规定出来的世界。

把财富归结为劳动的规律就是劳动价值规律。对劳动价值原则进行发生学考察,可以揭示国民经济学以劳动的抽象化、纯粹化来阐释劳动价值原则,揭示了资本主义最根本的现代性状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追求资本的增长而实现了“对人的彻底否定”。这个经济事实也是国民经济学科学分析得出的结论: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私有财产为什么到达资本阶段就具有了超感性的意味,其合法性何在?马克思以其实践的观点,揭示了“这种物质的、直接感性的私有财产,是异化了的、人的生命的物质的、感性的表现”。[5]121也就是说,从阶级性上考察,私有财产具有超感性的一面。但从人类学的角度考察,私有财产是感性的,它体现着人的本质。私有财产不是凌驾于人与自然之上的超感性的存在,而无非是人与自然界的实在性的异化的表现形式。私有资产特别是资本逐渐与人的感性生命相分离、相对立,抽象为最终的本体,是自然和人的立法者。

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主体性在理性和资本的共谋下导致了彻底的非人化,前者是抽象理性导致的唯心主义非人化,后者是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导致的唯物主义非人化。

四、马克思现代性超越维度:“现实的人”的实践生成

要摆脱资本主义对人的主体性的理性抽象和现实压制,就要从根本上摆脱资本主义社会造成的现代性困境。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也设计出了人类解放的未来社会图景,但他们是基于从抽象的人性出发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以永恒的正义原则、不变的抽象人性和普遍的道德规定等先验原则去描绘未来社会。针对空想社会主义脱离现实、轻视实践的缺陷,马克思指出他们和费尔巴哈主义者类似,仅仅把人只看作是感性对象,而不是感性活动。他们即使具有了实践的视野,也仅仅把实践看作是道德实践,而不是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

现实的人有着自己的需要,而人的需要的满足必须在历史的前提下进行,在马克思唯物史观所揭示的最基本的历史前提中,人的第一个需要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由满足人的需要所引起的生产活动有着人类学的意涵,它不能归结为动物的生存本能的满足,也不能像旧唯物主义那样把它理解为物质的生产——一般的生产,更不能从唯心主义方面理解为精神的劳动——抽象的劳动,因为这样都会忽略人的生产实践的历史具体性、暂时性,特别是社会性。“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状况下,就会有一定的交换和消费形式。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就会有一定的社会制度、一定的家庭、等级或阶级组织,一句话,就会有一定的市民社会。有一定的市民社会,就会有不过是市民社会的正式表现的一定的政治国家”[8]。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构成了历史的主线,人们用以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历史的客体,而人则通过生产从自然脱离出来成为创造着自己历史的主体。现实的个人及其全部生活和社会交往关系,也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则构成了人的具体的历史的本质,人的本质的实现受生产力发展现状以及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如何使历史的客体与主体统一起来,也就是人与自然统一起来,人与社会统一起来,在资本主义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就是要使私有财产褪去超感性的光环,重新恢复被抽象化的、与人对立且支配人的感性内涵,恢复真正的社会关系总和的本质性。抛掉狭隘的资产阶级形式,私有财产恰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历史显示,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看到,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的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12]。资本扬弃后可以发现私有财产体现的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现实性,私有财产的扬弃必须从现代性原本开始,因为工业本身既是感性的,又发展着感性本身,是在展示着人的本质力量,又在发展着人的本质力量,“创造着具有人的本质的这种全部丰富性的人,创造着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作为这个社会的恒久的现实”[5]126-127。在未来的私有财产被扬弃的社会,由于生产力成为人的控制力量而不是一种外在于人的客观力量,“因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5]122。在这种状态下,人的本质力量及其发展不是抽象物质财富的积累,而是人的感觉和特性的自我丰富和发展。人的感觉、社会的感觉是直接的、普遍的感性。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已经成为历史主体的理论自觉、主动追求和现实实践。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用三重视域来看待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价值:一是从前现代脱域,把人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社会解放出来的现代性生成任务;二是按照现代化发展内在逻辑,使人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获得自由发展的现代性发展任务;三是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现代性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避免造成人被遮蔽的现代性困境。做到既能实现对前现代性的扬弃,又不割裂历史的连续性;既能促进现代性的发展,又不致造成现代性的困境;真正做到科学发展、以人为本。

[1] 河清.现代与后现代——西方艺术文化小史[M].香港:三联书店,1994:23.

[2] 俞吾金.现代性现象学(续)[J].江海学刊,2003(2):10-11.

[3] 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7.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313.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43.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2:7.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82.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477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127.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6-127.

Three Dimensions of Marx’s Modernity Discourse

ZHAO Hong-can,CHI Zhong-jun

(Office of Student Affairs,CUMT,Xuzhou 221116,China;
School of literature,Law&Politics,CUMT,Xuzhou 221116,China)

Carl Max,who takes the human liberation and free development as the supreme theoretical goal and takes it upon himself to“find a new world through criticizing the old world”,has definite target in his modernity discourse,that is,the capitalist society itself.On the observation of the capital society, Marx has three dimensions in the modernity discourse:the first is the critical dimension of the modernity copy which reveals people as abstracted to be“rational subject”in the capitalist ideology;the second is the critical dimension of modernity copy which reveals people as being alienated into“capital subject”in the real life of capitalist society;the last is the transcendental dimension modernity with which real human being develops what is useful or healthy and discard what is not in capitalist society through practice.

Marxism;modernity;dimension

A564;B0-0

A

1009-105X(2011)01-0013-04

2010-12-2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0W31)

赵红灿(1976-),男,中国矿业大学讲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

池忠军(1963-),男,教授,博导,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院长。

猜你喜欢

黑格尔感性现代性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浅空间的现代性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
把握教材从感性到理性认识函数单调性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