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空秆、秃尖缺粒发生原因与防治
2011-02-10乔俊杰
乔俊杰
(南阳市种子管理站,河南南阳 473008)
玉米空秆、秃尖缺粒发生原因与防治
乔俊杰
(南阳市种子管理站,河南南阳 473008)
空秆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现象,空秆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玉米产量的高低。玉米缺粒现象在大田表现为多种形式,一是侧面不实,即果穗一侧自基部到顶部整行没有籽粒,穗型多向缺粒一侧弯曲;二是整个果穗结很少籽粒,在果穗上呈散乱分布;三是秃尖,即果穗顶部籽粒细小,呈白色或黄白色,严重的秃尖可占整个果穗的一半以上,是玉米缺粒的主形式。
1 导致玉米空秆、秃尖缺粒的主要原因
1.1 品种因素:由于不同品种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不同,当不良的外界环境条件超过了品种的适应范围时就易发生空秆、秃尖缺粒。
1.2 土壤因素:土壤盐分较高,低洼易涝,耕作层过浅,蓄水保肥能力差,土壤瘠薄,空秆、秃尖缺粒发生较重。
1.3 营养因素:氮磷钾配合不当,不施或少施有机肥和微肥,尤其是土壤中磷肥、硼肥不足,在雌穗分化阶段影响有机质的制造与运转,有机物积累少,雌穗发育不良,空秆率增高;田间花粉减少,花粉、花丝寿命缩短,致使玉米秃尖缺粒。
1.4 气候因素:玉米生育中期连续干旱或阴雨,都会影响玉米雌雄穗的发育。干旱会影响雄穗的正常开花和雌穗花丝的抽出,造成不能授粉受精而出现空秆。阴雨天气过多,光照不足,花粉粒易吸水膨胀而破裂死亡或粘结成团,丧失授粉能力,而雌穗花丝未能及时受精,造成有穗无籽或少粒。
1.5 管理因素:管理粗放,或种植密度过大,致使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光照不足,植株光合作用减弱,有机质合成减少,影响了玉米雌雄穗的发育,造成空秆、秃尖缺粒。
1.6 病虫害因素:玉米各种病害的发生,都可影响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致使玉米生长不良,尤其是玉米蚜虫在玉米抽雄时开始大量发生,致使玉米不能正常地开花授粉,造成空秆、秃尖缺粒。
2 2010年南阳玉米发生空秆、秃尖缺粒原因分析
去年南阳的大田玉米发生空秆、秃尖缺粒现象较多,鉴于上述原因及南阳去年的气候条件分析由以下原因所致:
2.1 气候原因:去年南阳玉米生长期间降水多,阴天多、日照时数少,尤其是8月上旬正值玉米雄花散粉时期,低于1.5h日照时数长达7天(南阳市气象局资料)。光照不足,植株光合作用减弱,有机质合成减少,影响了玉米雌雄穗的发育,致使顶部小花分化不好或退化不育,造成空秆、秃尖缺粒现象。
2.2 病虫危害:去年大田普遍存在蚜虫危害,个别地块危害十分严重。由于蚜虫危害,消耗了玉米体内营养,并在叶面形成一层黑色霉状物,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和授粉,导致玉米雄花和雌穗发育不良,影响授粉结实,致使秃尖缺粒,严重的出现空棵。
2.3 农田管理粗放:麦后铁茬播种,出苗质量差。拔节后“一炮轰”且只施氮肥,很少施磷钾肥,几乎不施其他微肥。加之去年玉米生长前期雨天较多,农民图省事大多趁雨天撒施尿素,肥料利用率极低,致使玉米脱肥营养供应不足,雌穗顶部籽粒败育而出现秃尖甚至空棵现象。无论蚜虫发生多重,几乎没有农户采取化学防治措施。
3 科学防止玉米空秆、秃尖缺粒措施
3.1 种植优良的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及栽培条件,选择和种植抗病、抗虫性和适应性强的品种。
3.2 改良土壤,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使用沤制堆肥和深耕、中耕技术,以改善土壤结构状况,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增强其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
3.3 合理施用肥水。增施有机肥,氮、磷、钾合理配比,尤其要防止田间缺少磷肥与硼肥。在水分供应上,要防止旱害和涝害。玉米拔节后生殖器官发育旺盛,水分供应要适时、适量,以促进雌雄穗的发育。
3.4 加强管理,合理密植。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满足中上部叶片对光的要求,促进雌雄穗的发育。加强中耕除草,搞好培土,尤其是拔节后培土,可增强土壤的透气性,促进玉米根系发育。采用宽窄行种植技术,以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推广人工辅助授粉技术。
3.5 及时防治病虫。在玉米心叶末期,加强对玉米螟的防治。在玉米生育中后期,注意防治各种叶斑病和蚜虫。
1005-2690(2011)06-0045-02
S 513.048
B
2011-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