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半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
2011-02-10王会喜
王会喜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郑州 450006
一个半综合征临床上比较少见,其临床表现典型,具有重要的定位意义,随着核磁共振成像(M RI)的普及,其病变部位更为明确。现将2000—2010年我院收治的22例一个半综合征病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2例中男17例,女 5例,年龄48~82岁,平均65.3岁。既往有高血压史20例,糖尿病史12例,高血脂症13例,冠心病史7例。
1.2 临床表现诊断为脑梗死16例,均以突发眩晕、复视起病,主要症状及体征为:眩晕16例(100%),复视16例(100%),头痛 5例(31%),呕吐11例(69%),侧视麻痹及核间性麻痹 16例(100%),眼震16例(100%),肢体瘫痪8例(50%),周围性面瘫 7例(44%),锥体束征7例(44%)。脑出血6例,均以头痛、呕吐、复视起病,主要症状及体征为:头痛6例(100%),呕吐6例(100%),复视6例(100%),眩晕4例(67%),侧视麻痹及核间性麻痹6例(100%),眼震6例(100%),肢体瘫痪 6例(100%),周围性面瘫4例(67%),锥体束征6例(100%)。
1.3 辅助检查22例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16例脑梗死患者表现为左侧脑桥背内侧梗死7例,右侧脑桥背内侧梗死9例,均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6例脑出血 CT检查均为脑桥出血,M RI检查表现为一侧脑桥背内侧短T1长T2信号。CT报告明确脑桥梗死2例,可疑脑桥梗死5例,9例未见脑干病变。6例脑出血均经CT明确脑桥出血,出血量平均4.3m L。
2 治疗及预后
脑梗死患者给予溶栓、抗凝、抗血小板、降脂及脑保护治疗,有脑水肿者给予降颅压治疗。脑出血患者给予降颅压、控制血压及支持、对症治疗。经急性期(2周)治疗后,16例脑梗死中9例眼征完全恢复,5例部分恢复,2例无变化。6例脑出血中2例眼征完全恢复,3例部分恢复,1例无变化。
3 讨论
一个半综合征,是以眼外肌运动障碍为其主要表现的特殊综合征,由Fisher于1967年报道并命名,由水平注视麻痹(一个)和同侧核间性眼肌麻痹(半个)所组成。表现为病灶侧眼球不能内收和外展,对侧眼球不能内收。
一个半综合征的发生机制是一侧脑桥被盖部的病变引起该侧脑桥旁正中网状结构(PPRF)和内侧纵束(M LF)受损的结果。近来认为,支配眼球随意性水平联合运动的皮质下中枢位于PPRF,它支配同侧外展神经核,并通过M LF支配对侧动眼神经核,使同侧眼球外展及对侧眼球内收,若一侧PPRF受损,则两眼不能向病灶侧注视,表现为向病灶侧的水平凝视麻痹[1]。一侧脑桥被盖部病变,若同时使支配同侧动眼神经的M LF受损,即引起单侧核间性眼肌麻痹(INO),其临床表现是向对侧水平注视时,同侧眼内肌麻痹,对侧眼外展有水平眼震,如损害未累及中脑,则会聚反应完整[2]。
本组报告的22例一个半综合征中,眼征表现明确,且均经CT或M RI确定其病变部位在脑桥被盖部,与脑桥的解剖结构相符,可能是损害了脑桥一侧的PPRF、外展神经核和M LF的核间性纤维。
本组22例病人,脑桥梗死16例,脑桥出血6例,平均年龄65.3岁,提示老年人一个半综合征主要病因为脑血管病,以脑梗死为主。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比较,头痛、肢体瘫痪、锥体束征、周围性面瘫较多见,且一个半综合征的恢复也较慢,可能与脑出血后血肿及水肿影响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长有关。
一个半综合征的眼征在临床上仅通过体格检查即可明确,具有重要定位意义,若伴有眩晕、复视、脑干受累综合征等,则更有助于疾病的定位诊断;因脑干位于颅底,病灶较小,CT难以发现,因此出现一个半综合征时应首选M RI检查。
[1]Martyn CN,Kean D.The one-and-a-halfsyndrome.Clinical correlation with a pontine lesion demonstrated b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a case of multiple sclerosis[J].Bri JOphthalmo,1988,72(7):515-517.
[2]张培林主编.神经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