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市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对策
2011-02-10撰文何润香裴安辉
撰文/何润香 裴安辉***
** 丰城市淘沙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无公害蔬菜日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我国的具体条件下,2002年4月9日,农业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共同发布的第12号令正式颁布了《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无公害农产品”提出明确概念: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无公害蔬菜”是无公害农产品的一种,目前,我国无公害蔬菜包括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蔬菜三种认证蔬菜。
无公害蔬菜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源头的产前环境标准、产中的技术规程及产后的产品质量三方面采取措施,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现根据丰城市无公害蔬菜的存在问题提出其发展对策:
1、加强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行政、组织与协调工作,建立和完善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体系。
强有力的行政领导,加上优质的产、供、销一体化服务,是无公害蔬菜生产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成立专门机构,即无公害蔬菜领导机构和无公害蔬菜服务机构。前者成员由市、乡(镇)蔬菜办的主要领导组成,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市、乡(镇)范围内无公害蔬菜发展的有关政策制定、战略规划和组织协调工作,并以行政的手段约束菜农的某些技术不当行为。如丰城市河洲街道办事处曾印发上千份“安全使用农药责任书,”与农户逐一签约:坚决不在菜地使用化学农药,对现有农药封存,万一发生中毒事故要承担赔偿责任。后者成员由市乡(镇)蔬菜技术推广部门的业务技术骨干组成,其主要职能是:产前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环境监测,提供高抗病虫害的蔬菜优质种子、高效无毒生物农药等生产资料;产中组织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与技术咨询;产后提供无公害蔬菜产品的质量检测,提供销售信息,疏通销售渠道。强化科研投入,增加科研力量,加强与无公害蔬菜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开发技术研究虽然我国在我公害蔬菜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与无公害蔬菜研究工作做得较好的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科研投入不够,科研力量薄弱。无公害蔬菜作为一项与国民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国家下大力气强化科研投入,充实科研力量。成立无公害蔬菜工程技术研究协作小组,从财力、人力上给予重点扶持。着重加强微生物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薄膜、农药、垃圾等)的生物降解机理、高效无毒生物农药的研制、高抗病虫害蔬菜品种的选育等与无公害蔬菜有关的基础理论与开发技术研究。
2、建立一套规范化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
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需要一套规范化的技术体系(或规程)加以指导。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主要应把握以下三关:一是生产基地选址关。首先对无公害生产基地进行生态环境本底状况调查,在对大气、水质、土壤等主要环境因素进行多种污染项目检测的基础上,选择诸环境要素综合指标较好的地域作为试验基地。例如,研究表明,镉、砷、铅三种重金属在蔬菜土壤中的临界浓度分别为0.2mg/kg,100 mg/kg,100-200 mg/kg,选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时,就应以此为标准。二是种植过程无害化关。采取控制农药、化肥、生物和重金属污染的综合技术;利用抗病虫害的蔬菜优良品种;采取施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化肥中又以氮、磷、钾平衡配方的施肥技术等等。三是蔬菜残留毒物检测关。在蔬菜上市前,由质量检测部门对蔬菜中重金属、化学农药、化学肥料等有毒物质残留状况进行全面检测,保证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国内(或参照国际)的食品卫生标准或相应地区的有关标准。发展适度规模的简易无土栽培,即不用土壤,而以沙砾、泥炭、蛭石、浮石、锯木屑等化学惰性物质作为培养基质,然后供给含所有必需元素的营养液的一种科学栽培植物的方法。无土栽培以其清洁卫生的生产环境,生产优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鲜蔬菜,成为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近些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日趋拓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开放城市港口对“特需”高档蔬菜的需要量激增,使得蔬菜无土栽培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目前我市开始了蔬菜的无土栽培与生产。应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一次性投资小的简易无土栽培装置,并开发出廉价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在郊区蔬菜基地进行适度规模的应用,为我市的无公害蔬菜发展添砖加瓦。大力开发野生蔬菜,野生蔬菜是相对栽培蔬菜而言的,绝大多数野菜生长在空气洁净、光照充足的自然环境里,不受废气、废水、粉尘以及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因而被誉为“绿色食品”、“天然食品”、“天然无公害蔬菜”等。大力开发现有的野生蔬菜资源,不失为发展无公害蔬菜之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