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用菌反季栽培促进子实体形成技术的研究

2011-02-10徐俊延郭毓智

中国食用菌 2011年3期
关键词:反季节出菇温差

徐俊延,郭毓智

(1.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431;2.黑龙江省庆安县种子管理站,黑龙江 庆安 152400)

在反季栽培生产的各环节中,受季节影响最大的就是子实体的形成,这也是反季栽培能否成功的关键。

1 温度的调控技术

1.1 增温措施

1.1.1 暖棚建设场地的选择

暖棚最好建在背风、向阳处,有利于保温、吸热。

1.1.2 暖棚主体结构设计

暖棚要有良好的透光性,可使更多热能进入到温室内,但要同时采取室内遮荫的办法,防止光直射菌体;墙体可使用保温材料,减少热量的散失。

1.1.3 加温设施

如水暖、气暖或其它供热方式 (如北方 “地火龙”)。

1.1.4 其它增温方式

如遇突然降温,在没有固定加热设施的前提下,可直接向棚内通入热蒸气增温。

1.2 降温措施

通风降温:通风降温有2种方式,一是自然通风,自然通风需在温室周围或顶层留通风窗 (也可揭膜通风),自然通风在冬天或有风的天气效果最好,当天气很热时,內外的空气温差就很小,甚至不存在,自然通风效果很差;二是强制通风 (机械式通风),使用强制通风要维持适当的气密性,保证空气由进气口进,由排气风机出。水降温:主要有屋顶淋水或喷雾蒸发冷却法;室内喷冷水配合通风降温法。减少热量进入温室:主要有屋顶淋水和外遮阳。其它降温方法:采用地下式或半地下式菇房,减少菌袋的摆放密度和摆放方式等。

1.3 温差的调控

通风配合加热调控:获得温差的主要方法是采用通气降温和加热升温,若室外白天的温度比温差要求的下限高,则白天不通气保温,若室内温度达不到温差的上限,可适当加热增温,傍晚时候再通气降温。若室外白天的温度比温差要求的下限低,则白天通气降温,傍晚时候再加热增温。

冷水、冷库调控:在夏季还可采用冷水内注或浸泡方式降温,进行低温和温差刺激,水温越低获得温差越大,有条件的生产单位也可利用冷库进行低温刺激。

异地栽培: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养菌,在温度较低的北方或高海拔地区进行低温、温差刺激和出菇。

2 湿度的调控技术

2.1 湿度的调控

夏季高温多雨、空气湿度大,要加强通风,降温、降湿,防止杂菌生长,冬季低温干燥,要注意补水,可使用空气加湿器,向地面、墙壁、空中喷水的方式来进行补水。水要轻喷、勤喷,不可使培养块表面积水,以免引起腐烂。

2.2 利用湿差刺激出菇

黑木耳栽培需要干湿交替的条件,干养菌,湿长耳,当耳片生长速度渐缓时停止浇水,让菌丝积蓄营养之后,再给水让耳片恢复生长。香菇在1潮菇之后,也可利用湿差进行刺激。

3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调控技术

3.1 增加氧气

菇房必须保证通风良好,通常以人在里面呼吸时,没有缺氧感觉为准,菌袋主要采用刺孔的方式增氧。

3.2 减少氧气

在金针菇栽培中,人为将子实体包围起来,创造缺氧的小环境,使之长成长柄的奇型菇,提高其商品价值。

4 光照的调控技术

4.1 出菇场地的选择

滑菇、金针菇、猴头菇、平菇等需光较少,一般采用半地下式暖棚或利用人防工程、大菜窖进行出菇;白灵菇、香菇等需光中等,一般在温室或暖棚出菇,可通过适当遮阳提供一定散射光。

4.2 遮光

室外栽培:可采用遮阳网、草帘或与树木农作物间作的方式遮光;室内栽培:高温季节采用外遮光,将光和热挡在室外,低温季节采用内遮光,将光和热吸收到棚内。

5 机械刺激的调控技术

5.1 搔菌

滑菇待菌盘转为橘黄或橘红时,将菌皮划开,进行搔菌 (如果菌膜不厚可免),然后覆膜养菌,并向床面喷水刺激,才能形成原基。金针菇在出菇前也要将接种处的老菌丝去掉,然后增湿刺激出菇,才能使出菇整齐一致。

5.2 定点出菇

白灵菇生理后熟基本完成时,可在菌棒一端挖掉大衣钮扣大小的菌皮,露出新鲜菌丝,此处菌丝恢复后,再给以低温刺激,定点出菇。袋栽黑木耳经割耳孔后,在耳孔处定向出耳。

5.3 “惊蕈”

就是拍打香菇菌棒,通过机械刺激促使子实体分化。

6 pH值的调控技术

6.1 接种前pH值的变化及调控

接种前pH值的变化主要受拌料、装袋、灭菌时间总长度,灭菌前料温、菌袋通气性、料中微生物含量等因素影响,特别是采用常压灭菌,每锅灭菌量大,其拌料、装袋、灭菌时间拉长,其pH值变化幅度很大,最高可达1.0以上。主要调控措施是尽可能缩短拌料、装袋时间,加入碳酸钙、石灰、石膏粉等,使pH值在标准值基础上提高1~1.5。

6.2 接种后pH值的变化及调控

接种后的养菌时间越长,通气性越差,pH值降低幅度越大。主要调控措施是通过在培养料中加入碳酸钙、石灰、石膏粉等进行中和,其次是提高菌袋通气性。

7 养菌时间的调控技术

7.1 延长养菌时间

低温养菌:当菌丝已经定殖后,可适当降低养菌温度,使菌丝生长的速度放慢。增加培养料装入量:若培养料装量增加,菌丝满袋时间就会延长,由于菌丝中积累营养多,还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使用晚熟品种:为延长养菌时间,可使用晚熟品种。增加培养基中氮的比例:可在配方中加大麦麸、玉米粉和尿素比例,使培养基成分中氮含量提高,基质中氮浓度高时,菌丝生长旺盛,使营养生长时间拖长,也就延长了养菌时间。

7.2 缩短养菌时间

高温养菌:抢温接种,高温培养,可有效缩短养菌时间,但要注意做好通风措施,防止烧菌现象发生。减少培养料的装入量:若培养基装量减少,菌丝满袋时间既可缩短,虽然单位面积产量受影响,但其生物转化率不会受到影响。使用早熟品种。增加接种量,可以缩短菌丝满袋的时间。减少培养基中氮的比例:使营养生长时间缩短,提前转入生殖生长。刺孔通气:通过刺孔通气,可促进培养料中菌丝的发育,缩短养菌时间。

8 反季节栽培模式举例

8.1 夏香菇的北方春种反季节栽培模式

香菇属木腐、低温变温结实菌类,菌丝满袋后还需要30 d~60 d的生理后熟,再经过转色、温差刺激才能分化出菇蕾。因此,能否成功的关键,就是要在高温来临前转完色,催完蕾,出完第1潮菇,然后安全越夏,第1潮菇对温差刺激要求最强,也是出菇难度最大的时期,第1次出菇结束后,再结合冷水、湿差、机械刺激方式就可保证出菇过程的顺利进行。为了保证第1潮菇子实体分化对温差刺激的需要和充分利用农闲季节组织生产,通常采取2月下旬制棒 (农闲),3月~5月上旬养菌 (农忙),5月上旬、中旬开始进棚转色、温差刺激和出菇管理 (农闲),等到秋忙时,出菇基本结束。

8.2 春白灵菇的北方冬种反季节栽培模式

白灵菇宜中温发菌,在经过30 d~40 d的生理后熟后,再经过7 d~15 d的 0~13℃低温和10℃以上昼夜温差的刺激,才能促使原基形成,分化出菇蕾。春白灵菇的北方冬种反季节栽培模式是11月接种,3月进行催蕾,4月出菇。由于白灵菇对低温刺激和温差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反季栽培能否成功的关键,就是一定要把握好接种时间和保证养菌所需要的条件 (白灵菇养菌期间的有效积温比天数还重要,约需要2 200℃~2 500℃的有效积温),在气温升高之前,必须完成菌丝生理后熟、低温和温差刺激,否则可能整批不出菇。

8.3 夏滑菇的秋种反季节栽培模式

滑菇属木腐、低温结实菌类,在菌丝满袋后,需要30 d~90 d的生理后熟,适合于在低温、高湿、弱光的环境中生长,可熟料或半熟料栽培。为解决春季、夏季滑菇鲜品的市场供应,可采用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接种养菌,次年春季3月开始出菇,6月出菇结束的反季节栽培模式。由于接种时已经避过了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因此,可采用半熟料栽培,品种应选择中、晚生品种,适应秋冬春的低温条件。

8.4 黑木耳的秋冬季接种夏出耳的反季节栽培模式

黑木耳属木腐、耐寒怕热的中温型菌类,出耳后可在干湿交替和全光照的环境中正常生长。反季节代料栽培黑木耳采取秋季接种、养菌、划口催耳芽,冬贮,春季继续出耳的栽培模式,也可采用秋季、冬季接种养菌,冬贮,春季划口出耳的栽培模式。由于黑木耳反季栽培养菌时间长,因此,要选用晚熟品种。黑木耳的反季栽培,充分利用晚秋、冬、早春的农闲制作栽培袋、养菌、催耳,使北方农民变冬闲为冬忙,增加了农民收入。

[1]李明焱,吴学谦,吴庆其,等.我国香菇规模化周年栽培主要制约因素及技术对策[J].中国食用菌,2006(4):31-34.

[2]郭惠东,万鲁长,黄春燕,等.北方地区白灵菇栽培技术要点[J].食用菌,2006(6):47.

[3]陈正芬,张印,李长莉,等.滑菇反季节高产栽培模式[J].食用菌,2005(2):36-37.

[4]徐立,隋进清.反季节代料栽培黑木耳技术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6(4):59.

猜你喜欢

反季节出菇温差
果园反季节抽水贮存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北方冬季养猪当心“四差”
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反季节种植技术
温差“催甜”等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低级热温差发电器的开发应用研究
袋料香菇阴雨季节出菇管理技术要点
长根菇反季节设施栽培技术初探
马钢11号高炉炉缸二层水温差升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