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研究

2011-02-09曹秋波

重庆医学 2011年20期
关键词:上臂肋间腋窝

曹秋波,曾 超

(重庆市公安消防总队医院普外科 400060)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乳腺癌手术范围趋于缩小,手术亦更加精细。中国目前治疗乳腺癌在清扫腋窝淋巴结时,强调保留运动神经、胸背神经及胸长神经,但对感觉神经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的保护未足够重视,术后多出现患侧上臂内侧、腋部等部位皮肤麻木、烧灼感及疼痛等感觉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本院对146例乳腺癌患者行保留肋间臂神经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系本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Ⅰ、Ⅱ、Ⅲa期乳癌146例,均为女性,年龄 31~76岁,平均 46岁;病变部位:右侧 71例,左侧 75例。按国际抗癌联盟(U ICC)临床(TNM)分期,Ⅰ期 42例、Ⅱ期 65例、Ⅲa期 39例。146例随机分为保留组74例,拟定术中保留 ICBN,4例因淋巴结肿大、质硬,并与 ICBN粘连而切除,3例术中发现ICBN较细,寻找时误切,此7例列入对照组,故实际保留组 67例,对照组79例。对照组行常规改良根治术,均切除ICBN。两组病理分期、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本组均采用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或Patey术式,保留组在清扫腋窝淋巴结时,先清除腋静脉周围的脂肪淋巴组织,至胸小肌外侧缘后方与第2肋间交界处找到于胸壁穿出的肋间臂神经,沿此神经走向,向外侧解剖其浅层的组织,并用橡皮筋悬吊予以保护,外侧至腋窝与上臂交界处,清除神经以外的脂肪淋巴组织。术中若发现腋窝淋巴结肿大、质硬与神经粘连,则放弃保留。对照组清扫腋窝淋巴结时连同ICBN一并切除。保留组解剖 ICBN时发现单干型52例(52/67,77.6%),二干型 9例(9/67,13.4%),三干型 6例(6/67,8.9%),单干型全程保留,二、三干型保留上支。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及t验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术后比较:手术清扫淋巴结数量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感觉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感觉障碍主要表现为上臂后内侧、腋窝及侧胸壁有麻木感、灼痛,范围约(5~8)cm×(7~12)cm,保留组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可于术后1~3个月内恢复,对照组虽于2~4个月症状改善,但很难痊愈,用药无效。两组随访 8个月~5年均未见肿瘤复发。

表1 两组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

表2 两组术后上臂内侧感觉障碍情况比较[n(%)]

3 讨 论

3.1 肋间臂神经的解剖 肋间臂神经为感觉神经,源于第2胸神经腹支,于胸小肌外侧缘的下方,从第2肋间及其表面的前锯肌穿出,然后横行穿过腋脂肪垫,跨越背阔肌前缘,行向外侧,进入腋窝后背侧和上臂后内侧的皮下脂肪内,主要支配上臂后内侧、胸侧壁及腋窝皮肤,在腋窝走行区有淋巴结伴行[5]。该神经为第2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的分支,通常为上支或上干,与壁内侧神经联合构成,可有第1或第3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参与,直径约2 mm,解剖分型常分5型[1-2]:1型,缺如型;2型,单干型;3型,单干分支型;4型,二干型;5型,三干型,其中以 2、3、4型为多见。

3.2 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意义 国内外资料显示常规乳腺癌根治术后(不保留ICBN),上肢感觉障碍发生率为47.5%~63.3%[3-4],认为感觉障碍的发生与术中损伤或切除ICBN有关,其中疼痛发生率为25%~26.5%,而保留ICBN的患者出现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者能逐渐恢复[2-14],说明其发生可能与术中钳夹损伤、过度牵拉或滋养血管损伤有关。本组资料显示保留组感觉障碍发生率仅为7.4%(5/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保留ICBN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术后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3.3 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可行性 对Ⅰ、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在不影响根治性的前提下,通过精准细致的操作,小心分离,解剖时可用小刀锐性解离,完整的保留ICBN,从而保留其感觉功能[9-10]。在分离皮瓣至背阔肌前缘上端时,不要一次性过多过深切断腋窝与上臂内侧之间脂肪组织,防止损伤该神经的末梢及分支[12]。通常寻找ICBN的途径有3种[6-7]:(1)起始部途径;(2)腋静脉下途径;(3)背阔肌途径。作者习惯采用腋静脉下途径,在切开剥离腋静脉下方的淋巴脂肪组织时,显露出胸背神经、肩胛下血管、胸长神经后,钝性横向解剖腋窝脂肪组织,以食指向下在剥离的脂肪组织中可触及索状物,即为ICBN,左手食指勾起ICBN,用剪刀或小刀片锐性解剖分离其浅层脂肪组织,即可找到该神经,然后顺行沿神经向背阔肌前缘上段浅面解剖。若术中发现腋窝淋巴结明显肿大、质硬或与 ICBN粘连、浸润,则应该放弃保留ICBN,以免影响手术效果[8-11]。文献显示保留ICBN不增加局部复发率。本组经随访观察无局部复发,完成ICBN保留过程并不明显增加手术时间。

本组对比研究显示,只要熟悉ICBN解剖特点及走行,通过手术技巧的改进,保留肋间臂神经,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且安全可行。

[1] 张银龙,李激,李嘉枝,等.520例乳腺癌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7,15(7):895-897.

[2] 吴城义,姚秦详,吴凯南,等.乳腺癌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和意义[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1,6(4):210-212.

[3] Paredes JP,Puente JL,Potel J.Variations in sensitivity after sectioning the intercrostobrachial nerve[J].Am J Surg,1990,160(5):525-531.

[4] 范思林,宋振川,李海平,等.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J].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0):773-775.

[5] BratschiHU,H aller U.Significanceo f the intercrostobrachialnerve in axillary lymph node excision[J].Geburtshilfe Frauenheilkd,1990,50(9):689-694.

[6] 肖斐,孙强,于年海,等.乳腺癌手术切口与再造术时机的选择[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4,9(3):657-659.

[7] 郑宝军,吴敏兰,李华,等.Ⅱ、Ⅲ期乳腺癌行根治术与扩大根治术的疗效评价:附691例报道[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8(10):742-745.

[8] 吴枚禅,梁晓敏,梁靖,等.胸腔镜下内乳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配合[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10(2):563-567.

[9] 王顺祥,马忠锋,彭利,等.改良扩大根治术治疗乳癌的临床应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2,12(6):453-455.

[10]张江舟.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02,23(2):389-390.

[11]柯小龙,陈小东.乳腺癌Ⅰ、Ⅱ期术式的选择[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2,36(5):756-762.

[12]吴灵,沈振宙.乳腺癌扩大根治术争议与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16(1):563-564.

[13]文明星.乳腺癌外科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2003,21(3):521-524.

[14]马榕,孙靖中.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近期疗效[J].中华外科杂志,2000,15(4):420-422.

[15]沈镇宙,张亚伟.乳腺癌术式的演变[J].临床外科杂志,2000,21(5):354-355.

猜你喜欢

上臂肋间腋窝
儿童上臂罕见骨外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上臂整形术的研究进展
胸骨正中小切口与肋间侧切口瓣膜手术围术期的对比分析
上臂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常按腋窝强心又健体
常按腋窝 强心又健体
一种可调节的限制结构
探讨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及美学效果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