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如何管理
2011-02-09宫嫦宁徐淑峰宫淑兰
宫嫦宁 徐淑峰 宫淑兰
计划免疫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提高易感人群的有效接种以控制和最终消灭相应的传染病。而有效接种率的高低,取决于基层计划免疫工作人员辛勤扎实的工作;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日益增加,流动人口中的儿童无固定住所、难以管理。流动儿童又不能及时的免疫接种而影响计划免疫工作的正常开展,现对流动儿童的现状与对策探讨如下。
1 计划免疫流动儿童的定义
迮文远编著的《计划免疫学》对计划免疫流动儿童定义,是指“户口不在居住地,或户口在本地而人在外地居住时间在3个月以上儿童[1]”。本地将流动儿童的标准定为“凡外区县流入本地区但离开户口所在乡镇或出区境的儿童”,居住时间4个月以下的为短期流动,4个月以上的为长期流动。
2 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现状
2.1 流动儿童家长健康意识薄弱,接受免疫主动性差。流动人口文化知识、卫生意识和经济状况较差。其中大部分家长居无定所,为温饱奔波,无暇顾及儿童的预防接种;其次由于80年代开展计划免疫以来,传染病日趋减少,特别是小儿传染病发病率已明显下降,因此流动儿童家长认为自家小孩未进行过预防接种也没有得传染病,而导致不愿接种,甚至拒绝接种,另外个别家长因未婚生育或超生,家长怕罚款躲避不去接种,从而导致了部分流动儿童漏建卡、漏接种现象发生。2011年6月调查我镇的2009年6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出生的72名流动儿童,建卡57人,建卡率79.17%,建证49人,建证率68.06%,有效接种53人,有效接种率73.61%。
2.2 宣传教育工作不扎实,不能持之以恒。计划免疫人员之所以得到群众的支持、拥护并取得显著的成就都与以往计划免疫宣传教育工作密不可分,可以说群众已充分认识了计划免疫宣传教育工作的意义,因流动儿童家长的职业比较繁杂,大多无固定住所,或居住条件差,无法看到电视和收听广播的宣传,所以常规的宣传方式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在实际走访调查中,约80%左右流动儿童家长不知道小孩要打什么预防针,预防什么疾病。因此计划免疫宣传教育工作在深度和广度上做的还不够,不仅要持之以恒还不能留于形式。
2.3 计划免疫人力不足。我镇共有53个行政村,计划免疫人员5人,从扩大免疫规划工作以来,工作量明显增大,主动搜索的流动儿童数量不够。计划免疫是一项细而繁琐、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如果计划免疫工作人力不足,队伍不稳定,势必对今后的计免工作带来极大的危害和不良影响。
2.4 流动人口的管理尚未取得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公安部门对外来人口以暂居证方式管理,尚未涉及儿童。教育部门只管理已经在学的儿童,部门间缺乏有机的协调。由于流动人口的职业以打工、商贩为主,儿童随家长流动性较大,范围较广,光靠防疫部门是不够的。
3 流动儿童管理对策
3.1政府支持,多部门共同协作 建立地方性法规,依法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包括流动儿童的管理),各部门应依法通力协作,如公安、教育、工商、卫生、计生等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力,真正使管理措施落实到实处。要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中有关疫情管理,严格执行凭证入托入学制度。
3.2 建立各项流动儿童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流动儿童的建账制度,定期开展调查摸底制度,查漏补种制度,及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报告制度等。重点加强建筑工地及农贸市场周围流动儿童的摸底工作,将流动儿童管理纳入常规工作,做好流动儿童的档案工作并定期上报。
3.3 加强组织建设,充实计划免疫队伍 上级的防疫机构对下级应经常性进行业务培训与考核,提高计免人员的业务素质。根据工作考核结果,适当增加计免人员的工作报酬,这样才能稳定思想,巩固队伍,使他们以更好地积极性和责任心投入到计免工作上来。
3.4 建立横向网络 各县、市、省之间应建立计划免疫横向联系网络,建立预防接种史转索制度,实行流动儿童出生地(或原籍)与现住地双管齐下,出生地防保机构及时转、索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情况,现住地及时为流动儿童建立相应的计免接种卡、证,两地建立联防制度,互通信息,及时联系,消除免疫空白。
3.5 广泛宣传,普及免疫知识 根据流动人口的特点,有针对性进行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单、标语、接种证等多种形式,多方位的反复开展计划免疫知识的宣传教育,由现在的被动搜索变为主动上门要求免疫服务。
[1]迮文远.计划免疫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