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江口市2010年标准果园建设工作总结

2011-02-09赵顺卿

中国果业信息 2011年8期
关键词:丹江口市柑桔果园

◆ 赵顺卿

湖北省丹江口市柑桔产业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建成了较大规模的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2万 hm2,总产量突破 30万 t,年产值2亿元多,成为湖北省和我国北缘地区重要的柑桔产区,被纳入全国柑桔优势产区特色生产区域,2009年2月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水果大县”。

21世纪以来,丹江口市柑桔产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面积快速增长,产量直线上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也存在建园质量不高、桔农技术水平低下、果实质量不佳、市场竞争力低等问题,制约了快速健康发展。为此,丹江口市从2004年开始与华中农业大学建立了市校科技协作共建关系,由华中农业大学派出专家团队指导丹江口市柑桔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桔农科技种植水平普遍提高,并培育了一批科技示范场和科技示范户,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在多重不利因素(前两年价格低迷、花期异常低温、4万多库区移民外迁等)的影响下,2010年全市柑桔生产仍然获得丰收,产量达27.5万t(比2009年减产10%),并且果实质量普遍好于往年,市场销售价格明显高于往年,达 1~1.20元/kg。丹江口市柑桔产业发展又迎来了一个新的转折时期。

为了提高园艺作物产量、质量和效益,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2009年国家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活动,丹江口市被纳入全国水果 (柑桔)标准园创建之列。按照农业部水果标准园创建实施方案的要求,丹江口市相关部门和单位认真组织实施,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将2010年丹江口市柑桔标准园创建工作总结如下,供各地参考。

一、主要做法

成立专班,分工负责,切实抓好标准果园建设工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标准果园创建工作,为了切实抓好这项工作,市里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副书记为组长,分管农业的市长为副组长,农业、财政、发改、畜牧、水务、科技和交通等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协调人、才、物各方面的工作。分管书记、市长除经常听取农业部门的工作汇报外,还经常带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深入到蔡家渡果园场现场解决资金、技术等有关问题。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工作的落实。市农业局成立技术工作专班,负责制订工作方案,按照工作进度,抓好检查督办工作,并现场解决有关技术问题,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整合资金,确保创建工作如期完成 丹江口市标准果园创建共落实资金320万元,其中,国家现代农业项目资金80万元,退耕还林低产园改造资金45万元,柑桔板块建设资金65万元,农村通村公路建设资金80万元,市财政30万元,其他部门配套资金20万元。这些资金的落实,确保了果园改造、果园道路及果园养殖等项目建设如期完成。

抓好措施到园的落实工作一是责任落实到园,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二是标准普及到园,按照标准抓创建;三是统一服务到园,合力推进创建工作;四是管理制度到园,推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五是树立标牌到园,明确创建目标;六是宣传引导到园,扩大示范推广效应;七是资金整合到园,确保创建工作完成。

标准果园创建工作的开展改变了蔡家渡果园场场区面貌,改善了生产条件,增强了产业发展后劲,扩大了对外影响。2010年全场在桔树减少40%的情况下,产量仍达到200万kg,且果实品质明显提高,销售价格比前两年平均提高0.40元/kg,同时生产投入比往年减少40%,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主要成效

为了保证标准果园创建工作取得预期效果,根据农业部关于标准果园创建的条件与要求,丹江口市选定在蔡家渡果园场进行标准果园创建工作。该场是市农业局管理的国有柑桔专业场,位于丹江口库区中心位置,土层深厚、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是丹江口库区发展柑桔的最佳区域。该场现有柑桔面积80hm2,常年柑桔产量在300万kg左右,注册有“武当”牌商标,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是丹江口市和十堰市两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被湖北省农业厅、财政厅授予“省级重点场”。该场具有人才、技术、市场、信息等资源优势,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因此,在该场建设标准果园具有良好的基础,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与效果。一年多来我们在标准果园创建工作上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逐步完善果园基础设施 一是果园道路网络建设。结合果园小区划分,新建和硬化果园干道4.5km,机耕路5km,作业便道5km,完善了果园道路体系,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效益。二是高标准规划和建设灌溉系统。根据我地气候特点和柑桔需水特点,拟建设滴灌示范园13.33hm2、喷灌示范园66.67hm2,并合理划分灌溉小区,使全场80hm2果园实现30个小时轮灌一次。

快速推进果园升级改造 一是新建武当蜜桔标准生产示范园13.33hm2,分别从华中农大、国家湘西柑桔试验站引进并栽植了日南一号和大分四号温州蜜柑无病毒苗木1.6万株。二是改造低产桔园66.67hm2。主要采取密植园间伐改稀、高树疏大枝压低冠等方式,使每667hm2保留永久植株50~60株。树体改造的同时,加强果园土壤改良,采取生草覆盖、增施有机质等措施培肥地力。改造后园相整齐,树体独立,树势中庸,既改善了果园环境,又增加了效益。

推行 “果—草—畜—沼—果”生态种养模式 果园间伐以后,实行宽行种草,发展畜牧养殖,达到一业兴百业的目的。目前,全场养羊300只,职工养猪50头,建设沼气池6口。这种种养模式充分利用了果园“三废”(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生活垃圾),使之变成了“三料”(饲料、肥料、燃料),达到了“三清”(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果园),提高了“三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柑桔标准园的建设使示范园平均单产达到3500kg/667m2,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提升到12%,优质果率达到8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0%,肥料使用量减少20%,示范带动农户4000户,辐射柑桔面积666.67hm2(1万亩),增加收入1500万元多。

扎实推进标准化生产技术一是加大农资市场的监管查处力度,禁止高毒、剧毒及“三致”农药入园;二是加强技术服务,使技术入户,指导到地,措施入园;三是积极推进病虫害生态防控工作,大力推广“七个一”生产技术,即:生产操作“一本书”(丹江口市无公害柑桔生产技术规程、武当蜜桔地方标准)、精准施肥“一张卡”(测土配方施肥指导卡)、生物防治“一袋虫”(捕食螨)、物理防治“一盏灯”(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一块板”(黏虫黄板)、田间操作 “一块牌”(农事操作档案记载牌)、生态改善“一口池”(农业废弃物收集池、沼气池)。一年来,示范场挂黄板2万张,安装太阳能杀虫灯21盏,投放捕食螨1万袋,统一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保证果品质量安全,每667m2桔园减少农药投入20元。全场统一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施用柑桔专用有机肥和有机无机专用复混肥,全面提高了果品质量安全水平。

推广覆膜增糖技术 覆膜控水增糖提质技术,主要是克服“华西秋雨”对柑桔品质的不良影响,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9月上旬清除果园枯枝等杂物,在地面铺反光膜。2010年,示范园已经铺膜13.33hm2,果实着色均匀、鲜艳,风味浓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2~3个百分点,果实平均售价比普通果高0.10~0.20元/kg。

创建与保护品牌 一是果品质量控制,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建立投入品的入出库台账,实施农业投入品台账管理;二是建立健全生产档案,统一印制生产记录本,发至各家各户,记录日常的生产管理内容,并进行检查,确保生产管理的一致性;三是建立产品检测制度,配备了农药残留速测仪和测糖仪;四是严格产品分级,对产品实行分级销售,建成产品产后处理生产线2条,年处理能力1万t;五是统一包装销售,对达到武当蜜桔标准的实行统一包装销售;六是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印制了质量追溯码及标签,并对生产者及其产品统一编码、标志,使每个果实都有自己的 “身份证”,2010年印制箱标5万个,果标200万个,从源头上严控产品质量。

整治场区环境 改变了场区原来脏、乱、差的状况,整体形象大为改观。

三、主要经验

领导重视 丹江口市柑桔标准园创建工作能得到快速推进,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一是领导重视力度不减,多次亲临现场指挥指导,听取汇报并解决问题;二是市委、市政府把推进柑桔产业现代化建设列为市政府为民办10件实事之一,统筹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难点;三是加大科技培训,增强农民管护信心,多次邀请华中农大、省农科院专家教授莅丹讲学,市柑桔产业办先后组织农民现场培训20余场次,培训农民1500余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5000余份,并会同《垄上行》栏目组制作了柑桔专题片,以推进柑桔标准园建设。

集成技术,大力推进标准园建设 丹江口市在柑桔标准园创建活动中,结合本地实际,突出生态建设,以优化组装先进实用技术为手段,把优质化、无害化、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实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中,大力普及推广生物农药、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大力推广以太阳能杀虫灯、捕食螨、黄板等为重点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密改稀、大枝修剪、果园生草为重点的省力化栽培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以及以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为补充的果园环境改善技术,提高了果品质量,提高了标准化生产水平。

集约项目,集中投入,突出示范,稳步推进 为了进一步提高柑桔产业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丹江口市以创建国家柑桔标准园为契机,落实资金320万元,重点建设了市蔡家渡果园场标准示范园,集中示范展示了标准园的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建设质量,探索了示范园的投资方式、市场运营模式以及品牌营销机制等。

四、存在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丹江口市桔园建园标准低,进行标准园创建需要投入的资金较多,目前的投入水平还不能从根本上保证标准园的创建质量。二是组织化程度低。专业合作组织培育缓慢,龙头企业带动不强,生产的社会化、组合化水平不高,部分果园产品质量不优、效益不佳,竞争力不强。三是营销服务体系缺失,产品营销不畅,标准园的价值未能得到应有的提升。四是品种结构不合理。栽植品种较混杂,部分果园果品质量差、标准低、精品少,主要表现为果品一致性差,外观色泽差异大,果皮厚且粗,果实含糖量不高等。

五、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农业部加大对各地标准果园创建工作的指导力度,督促和指导各地标准果园的建设,必要时组织创建单位相互交流和学习,进一步提高创建工作的质量。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果园改造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当地政府和建设单位无力拿出更多的资金来扶持标准果园建设,再加上近年来柑桔生产效益下滑,农民在柑桔生产上的投入严重不足,对标准果园创建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对此,上级部门应给予足够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以确保标准果园后续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丹江口市柑桔果园
天、空、地一体化“未来果园”看一下
秋天的果园
丹江口市:公开选拔名师后备人才
果园
丹江口市动物防疫职业化改革的做法及成效浅谈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柑桔树青苔病的发生与防治
柑桔园冬季管理技术
柑桔砂皮病研究进展
丹江口市林地质量评价与经营保护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