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食物不耐受与小儿过敏性皮肤病的相关性
2011-02-09王建辉
王建辉
食物不耐受是由IgG介导的迟发性食物过敏反应,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尤以儿童常见,国外统计数据显示,45%的人对某些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耐受,婴幼儿的发生率比成人高[1]。本文就食物不耐受与小儿常见过敏性皮肤病的相关性作简要论述。
1 食物不耐受的定义及发病机制
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可能引起所有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2]。食物不耐受是医学专业术语,通俗的理解,它和传统医学中所说的“忌食发物”有一定关联。但是食物不耐受与食物过敏是两个概念,有一定区别,食物不耐受是IgG参与的迟发性免疫反应,它是一个相对慢性积累的过程,其对人体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可由多种食物引起,一般在进食2~24 h后出现有关症状,包括皮肤、胃肠、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症状,但由于其产生的症状具有一定隐匿性,通常难以意识到它的存在。而平时所说的食物过敏则是由IgE介导速发相反应,多在进食后1~2 h内发病,多为皮肤症状,患者本人能够明确意识到进食与发病的关系,如喝酒或是进食海鲜短时间内皮肤起疹,就属于食物过敏。
食物不耐受的具体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在这一研究领域得到较为广泛认可的是德国科学家Fooke博士,他认为造成相关疾病的原因是这类人群体内缺乏相应的酶,无法把日常食用的某些食物彻底消化成氨基酸、三酰甘油和多糖,使得这些食物以多肽或其他分子形式进入肠道,被机体误作为外来抗原物质,从而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并与食物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引发一系列相关免疫反应。
2 食物不耐受检测在小儿常见过敏性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
有研究报道,婴儿与儿童食物不耐受的发生率高于成人,主要表现为皮肤反应和胃肠道症状[1]。邹红云等[3]研究表明,具有皮肤系统、消化系统等临床症状的患儿对多种食物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耐受,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高达86.20%,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婴儿与儿童食物不耐受发生率高的特点,同时也提示已具有相应临床症状的患儿食物不耐受的发生率极高,其可能与小儿的食谱范围相对狭窄有关;也可能与患者家长的错误营养观念及小儿咀嚼功能及消化功能不完善有关。小儿过敏性皮肤病主要包括荨麻疹、湿疹、异位性皮炎、过敏性紫癜等。临床发现,有较高比例过敏性皮肤病患儿发病前均有进食某些高蛋白食物的历史,或是在原有过敏性皮肤病的基础上,因进食某些食物使得过敏症状反复和加重。
潘德军等[4]研究结果发现荨麻疹患者食物不耐受IgG抗体阳性率为73.33%,鸡蛋、小麦、大豆、蟹、牛奶、虾等阳性率较高,说明食物不耐受与荨麻疹的发生呈直接相关性。王福喜等[5]采用 ELISA方法对148例婴儿湿疹患者进行了血清14种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同样也证实了婴儿湿疹与食物特异性IgG具有相关性。冉琴等[6]对43例儿童异位性皮炎患者进行了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检测,结果证实食物不耐受解决的最佳途径是调整饮食,禁食或少食不耐受食物,避免让不适宜的食物继续对机体造成损害。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血管炎性皮肤病,其病因复杂,各种因素如感染、药物、食物均可诱发,其中食物过敏是引起此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朱静等[7]对7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其中57例结果呈阳性,阳性率高达77.0%。黄卫宁等[8]探讨慢性荨麻疹、湿疹、异位性皮炎3种过敏性皮肤病与患者血清中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的关系,认为食物特异性IgG的检测为过敏性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谈笑[9]对4种常见皮肤病患者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发现以蛋清/蛋黄阳性率最高,其次是虾蟹、小麦等。这4种皮肤病患者均有较高的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其中荨麻疹77.8%,过敏性紫癜94.4%,银屑病83.3%,湿疹患者食物不耐受检出率达100%,且4种皮肤病均有较高的多重食物不耐受。
3 小儿食物不耐受的应对策略
食物不耐受的应对策略总的来说就是调整饮食结构,由于小儿食物不耐受的发病率较高,且小儿身体正处在快速生长与发育的关键时期,调整饮食结构的策略既要起到防治疾病的效果,又要满足患儿最基本的营养需求,不能顾此失彼。理论上凡是食物不耐受检查结果呈阳性的均需忌食,但这显然不适用于食谱相对狭窄的小儿,一般情况下如果阳性食物对小儿生长发育影响不大的可以忌食,如果阳性食物(如牛奶、鸡蛋)是小儿生长发育最基本的营养来源,则可以寻找有效替代品,或是通过改变烹饪方式以及饮食习惯来达到目的。另外调整饮食结构贵在坚持,切忌半途而废。
4 食物不耐受检查的临床意义
目前食物不耐受检测主要采用由美国Biomerica公司生产的食物不耐受血清IgG检测试剂盒(ELISA法),该试剂盒包括14种食物过敏源,这14种食物均为平时经常接触的食物,分别是牛肉、牛奶 、鸡肉 、猪肉 、鲟鱼 、大米 、玉米 、虾 、蟹 、大豆 、鸡蛋 、西红柿、蘑菇、小麦。发生食物不耐受的患儿可以同时对多种食物产生不耐受,其症状一般在进食后数小时至数天出现,长期食用则可以引起慢性症状,由于其症状无特异性,患者自我诊断比较困难,通过食物不耐受的检测可以为临床一些慢性病的诊断、预防、治疗提供更多的实验室参考指标[10]。
由于食物不耐受是人体免疫系统针对进入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产生的过度保护性免疫反应而产生了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因此,通过检测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可以判断人体是否因食物不耐受已产生了病变,从而为一些小儿常见过敏性皮肤病的诊断提供快速、可靠的新方法和参考指标。同时,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由于儿童尤其是已有相应一些临床症状的患儿食物不耐受发生率较高,因此将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纳入儿童常见皮肤病的血清学诊断,对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食物不耐受检测毕竟是一种相对客观而机械的检测方法,受多种因素如个人体质、环境、试剂稳定性的影响,难免会有一定局限性,因此食物不耐受检测只能作为临床医生诊治疾病的一个参考指标,而不能绝对依赖或是作为某种疾病诊治的金标准,对于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尚需结合临床资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临床价值。
[1] Saeed SA,A li R,A li SS,et al.A closer look at food allergy and in tolerance[J].JColl Physicians Su rg Park,2004,14(6):376-380.
[2] 谢志贤.食物不耐受与相关疾病[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2):150.
[3] 邹红云,王惠妩,余伍忠,等.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在儿童常见慢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22):2651-2652.
[4] 潘德军,吴国英,郭晓旭.食物不耐受与慢性荨麻疹相关性研究[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7,18(6):52-53.
[5] 王福喜,刘江波,张书岭.婴儿湿疹的食物不耐受检测[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9,16(1):43.
[6] 冉琴,徐海涛,王敏,等.儿童异位性皮炎食物不耐受 IgG抗体检测结果及禁食后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7(7):29-30.
[7] 朱静,毕玉娜.过敏性紫癜患儿食物不耐受检测情况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9:675.
[8] 黄卫宁,卢肖霞,黄卓辉,等.过敏性皮肤病与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的相关性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3):224.
[9] 谈笑.4种常见皮肤病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18(2):173-174.
[10] 张国军,吕虹,周亚莉,等.食物不耐受检测临床意义的探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2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