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肺结核32例临床治疗分析
2011-02-09陈红瑛浙江磐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22300
陈红瑛 (浙江磐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22300)
近年来,糖尿病肺结核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病以病程进展快、疗效差、耐药率高为特征。为了解其临床治疗特点,笔者对2001年1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我中心收治的32例糖尿病肺结核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2例中男18例,女14例;<40岁2例(6.2%),40~49岁 8例(25.0%),50~59岁 18例(56.2%),≥60岁4例(12.5%)。糖尿病分型:1型2例(6.2%),2型30例(93.7%)。肺结核初治23例(71.9%),复治9例(28.1%)。两病中先发现糖尿病后发现结核病27例(84.4%),两者同时发现3例(9.4%),先发现肺结核后发现糖尿病2例(6.2%)。
1.2 临床表现 以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气促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24例(75.0%),以乏力、盗汗、消瘦、低热等消耗症状为主要表现5例(15.6%),以晕厥为主要表现3例(9.4%)。空腹血糖7.8~29.5mmol/L,平均15.3mmol/L。病灶:范围局限于1个肺野5例(15.6%),多于2个肺野27例(84.4%);有空洞形成23例(71.9%)。痰结核菌检查阳性25例(78.1%)。
1.3 治疗 抗结核治疗:初治患者全部用2HRZE/4HR方案,复治者加用链霉素肌内注射2个月。糖尿病的治疗:给予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治疗,在原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肺结核用药情况及时进行剂量调整。
1.4 结果 8例(25.0%)在抗结核治疗开始后进行降血糖药物剂量和方案的调整。治疗6个月时空腹血糖控制较好(6~8mmol/L)23例(71.9%),其中肺结核病灶明显吸收,空洞闭合20例(87.0%,20/23),另3例经延长用药时间至8个月到1年病灶也明显吸收,其中1例于3年后复发。空腹血糖控制不良(>8mmol/L)9例(28.1%),肺结核病灶吸收明显、空洞明显缩小或闭合3例(3/9),另外6例经延长用药时间、加用二线抗结核药物后有1例病灶有所吸收;9例中有5例于2年内复发,2例在3年内死亡。
2 讨论
2.1 糖尿病对肺结核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中肺结核患病率比无糖尿病人群高3~6倍。糖尿病的糖代谢失调是促发结核病的主要机制:①慢性高血糖可影响血细胞的吞噬能力,血糖及组织内糖含量增高有助于结核杆菌的生长和繁殖;②脂肪代谢紊乱、甘油产物的增加为结核菌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③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胆固醇血症,血中的丙酮酸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而胆固醇及丙酮酸均可刺激结核菌的生长;④糖尿病人胡萝卜素转变成脂溶性维生素功能降低,易被结核杆菌感染;⑤蛋白质代谢紊乱,导致营养不良,降低人体防御功能;⑥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累及肺部,可使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适合结核杆菌的生存。
2.2 肺结核对糖尿病的影响 肺结核对糖尿病也可产生不良影响,结核病患者由于中毒症状及消耗,机体正常代谢低下,致使胰岛细胞营养不良和萎缩,胰岛周围硬化,胰岛素受体功能下降,血中淀粉酶活性增高,胰岛内外分泌功能降低,从而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加重糖尿病[1]。
2.3 糖尿病肺结核的治疗特点 ①本组结果显示,良好地控制血糖是糖尿病肺结核治疗的关键。糖尿病血糖控制理想和较好者,肺结核疗效也较好;而血糖控制不良者,肺结核病灶吸收缓慢,空洞不易闭合,复发率高,疗效较差,这与高爱平等[2]的报道相符。②一些抗结核药物会影响降糖药的疗效,如利福平可促进肝内微粒纤酶对降糖药物甲苯磺丁脲的半衰期,使其降血糖的作用下降,因此在同时使用时,甲苯磺丁脲的剂量应适当加大。吡嗪酰胺与口服降糖药同时应用时,可使糖尿病难以控制。③适当地延长用药时间可增加结核病的好转及提高治愈率[3]。
总之,糖尿病并发或并存肺结核时,会使病情更加复杂,治疗更加棘手。所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如遇到糖尿病患者出现呼吸道症状、结核中毒症状、体重减轻或糖尿病控制已较好,却又出现长期的血糖波动时,应警惕肺结核的发生。这时,应常规胸部X线检查,反复查痰找抗酸杆菌、细菌学检查。对于糖尿病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格外注意两种病治疗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时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适当延长疗程,提高治疗效果。
[1]何家荣.实用结核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15-217.
[2]高爱平,王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161例临床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1,7(3):181-182.
[3]董丽华,李德芬,于维琴.肺结核住院患者伴糖尿病的临床分析[J].医师进修杂志,1999,22(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