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消费观教育问题研究
2011-02-09刘芸,袁方
刘 芸,袁 方
(河南理工大学政法学院,河南焦作454003)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西方发达国家将消费品推向世界的同时也将消费主义价值观推向世界。我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西方的消费主义价值观也随之影响着我国人民的消费观,特别是当代的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思想开放,容易被不良价值观所影响,因而,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
一、大学生消费观与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消费观的内涵
消费观是指消费者对消费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态度,关于消费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决定着消费内容、消费行为、消费方式,解决消费什么、如何消费、如何实现可持续消费等重大问题[1]。大学生消费观是大学生对消费所持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态度,对其消费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是其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受外界以及自身因素的影响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加强我国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势在必行。
(二)大学生消费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现阶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在性质上仍然保持和继承其阶级性的特点,是为维护一定的阶级和政党的地位而服务的,但是从高校教育实践和大学生实际需要的角度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施加的影响,也要以提高大学生的全方位素质为目的,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特别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而服务,更要为人的全面发展而服务,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具有统一性和融合性,并且需要理论上的进一步论证,使二者通过更紧密地联系和相互作用,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2]。
二、新时期在校大学生消费观的类型
(一)炫耀消费观
自我炫耀是一种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的“畸形消费观”。大学生中流行“品牌消费”、“高价消费”等,很大程度上都是受这种消费观的影响,为了满足自己的炫耀性心理,高品位、多价位名品名牌备受大学生消费者的青睐。大学生不断的更新着自己的电脑、手机、MP3等,这些商品已经超出了自身的使用价值成为了炫耀的资本,受这种炫耀消费观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呈现出非理性的一面。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大部分是靠父母支撑,他们的炫耀消费观不仅给家庭造成负担,并且使自己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影响了自身发展。
(二)超额消费观
大学生追求时尚,凸显个性,他们熟谙流行趋势的发展,服饰、美食、游戏数码和化妆品是关注的焦点,出入于各大卖场,也正是他们的乐趣所在。家长给的生活费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开销,很多大学生开始去银行办信用卡,预支信用卡上的钱缓解经济压力,“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成为超额消费大学生的口头语。虽然银行对大学生透支金额有限,并规定了还款日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风险,但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来说,盲目透支负担利息使很多同学深陷还款“泥潭”,消费无计划让许多同学提前成为“负翁”。
(三)攀比消费观
很多大学生不顾家庭的经济状况,在学校为了满足自己所谓的面子,大方的请客吃饭,进出高档消费娱乐场所,KTV、迪厅、酒吧等等。由于大学生攀比心理的存在,不仅造成了一部分大学生心理的扭曲,也造成了极大地浪费。同时,攀比消费是用金钱作为后盾,对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大学生,他们不忍心向父母伸手要钱,又没有赚钱的能力,很容易造成自卑感,有的甚至出现了校园犯罪行为。
(四)冲动和盲目消费观
大学生正处于少年到成年过渡的阶段,思想倾向、志趣爱好还不完全稳定,容易受客观环境的影响,情感变化剧烈,经常发生冲动性购买行为[3]。同时,大学生生活范围小,商品消费信息比较闭塞,他们的消费本领大都是从父母那里零星获得的,在购买商品时大都是直观选择商品,往往忽略综合选择的必要,购买行为具有很强的盲目性。无良的商贩经常抓住大学生消费者的这些消费特点,运用片面广告宣传进行诱导,很容易使大学生上当受骗,大学生消费维权意识不强,面对侵权事件既缺乏防范意识又没有补救措施。
三、影响大学生消费观的主要因素
(一)自身因素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内在影响
大学生处在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虽然大学生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但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一是父母给予,占94.6%;二是亲友支持,占3.3%;三是其它来源(包括:社会资助、勤工俭学、奖学金、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等),占2.1%。[4]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仍然是依赖于家长的给予,但是大学生却有强烈的自主消费要求,他们的消费思想尚未成熟又很少接受理财观教育,在西方消费主义所崇尚的拜金主义、拜物主义影响下,大学生主观世界的塑造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人生观、价值观在市场经济利益至上的氛围中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二)家庭消费观对大学生消费观形成的影响
家庭不仅对其成员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消费习惯有重要的影响,而且直接制约着消费支出的投向、购买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家庭的消费观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自身的消费观。尤其是当代的大学生大部分是90后的独生子女,孩子越来越成为一个家庭的核心,我国向来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父母希望通过孩子接受教育来改变家庭现状,“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思想使大多数家庭选择牺牲当下、投资未来。尤其是孩子上了大学后,宁可自己在家省吃俭用,也不能让孩子在学校吃“苦”。还有的父母认为孩子来到大学校园应该多结交朋友,打开所谓的“人际圈”,只要孩子张口就完全被动的提供“赞助”,至于孩子如何使用生活费却是不闻不问,完全任凭孩子自己掌握。子女从思想上认为父母就应该在金钱上无条件的支持,而家长很少对孩子的消费观进行思想教育。
(三)学校教育对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不足
目前,国内高校教育大多是传统观念上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消费能力的教育,消费能力是人们对满足自身生存、享受和发展需要的物质资料和劳务在有货币支付能力的转化形式,即消费者的货币支付能力[5]。在大学教程里消费能力教育远远没有普及,只有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开设消费经济学这一类的课程,但也只是注重理论的学习,而对于学生的消费观教育与理财教育严重缺失。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招生人数逐年的增加,而学校的规章制度、后勤管理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却跟不上,这也是大学生不良消费观的温床。另外,学校忽略周边不良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使学校周围的环境不断恶化,饭店、商业店铺摊点林立,网吧、歌厅、台球室等娱乐性场所遍布学校周围,对一些没有自制力的大学生具有很大吸引力,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
(四)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消费观产生的外在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增长促使中国社会以及居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伴随着网络信息系统的发展,传统的消费观念受到西方消费主义的严重冲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容易受到社会不良消费观念的影响。
在消费主义蔓延中,作为消费主义载体和符号的大众传媒以广告、声像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空间,使人们“有限的生理需求有可能转化为无限的心理欲求,‘最终消弭了人们生理与心理、自然与本能、现实与想象直至理智与激情之间的脆弱的界限’,使作为满足生活需要的消费行为卷入了巨大无限的市场惯性运动”[5]。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信息能力比较快,敢于尝试勇于挑战,易受到社会媒介的消费暗示作用,成为社会媒介的主要宣传人群,从名牌服装到手机,从洋快餐到进口化妆品、日用品无不激发大学生的消费欲望。
四、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
(一)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自我教育是教育的真谛和核心”。[6]外在教育必须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离不开大学生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学生在接受外在教育的同时,应该充分发挥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增强自己的消费道德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把自己所接受教育的内在信念和要求转化为正确的消费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地把个人消费用于不断的提高和发展自己的高尚精神世界、道德和知识技能等的需要上,认清自己的学生身份,把精力集中在学业上不必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学会精打细算,合理地利用自己的可支配资金,有正确的消费观不要盲目攀比。
(二)加强家庭对孩子消费观的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要用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观引导孩子,转变传统的观念,吸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财教育观,鼓励孩子参加勤工俭学、进行社会实践,让子女知道钱财来之不易,要把金钱用在该用的地方反对铺张浪费,奢侈无度。在满足子女正常的生活和交往消费的基础上,对子女的消费情况有所掌握,时常与学校辅导员进行沟通了解,及时纠正子女不良的消费习惯。即使家庭状况较好也应该培养他们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品质,不能让子女在学校特殊化,从思想上转变子女错误的消费观念,培养他们正确的消费观,从而树立子女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学校应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上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大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专业文化知识层面,学校应该加强消费观教育,把消费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集体主义价值观理论作为理论支撑,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影响。对于非经济专业的学生,通过选修课或者讲座、座谈的方式对消费观进行指导,同时,普及消费法律教育,消费法律教育是指以传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培养消费者权利意识为内容的教育活动[7]。通过消费观教育和消费法律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合理消费的同时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高校在不断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同时应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如严格考勤制度,严肃考风,严谨的教学理念等等,使学生在学校有压力和动力,思想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而不是比吃比穿。加强高校的后勤管理制度,改善学生的饮食和住宿条件,让学生远离校外摊点上的垃圾食品,切实体会到学校提供的方便。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大学生正处于精力充沛的年龄,学校可以通过社团等学生组织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使学生自觉远离社会上的娱乐性场所,把大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健康的精神生活上。
(四)改善社会风气,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
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加强国民消费观的教育,特别作为国家新生代的大学生消费观教育:一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政策,反对西方拜金主义和拜物主义,发扬我国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二是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净化社会环境;三是与学校联合起来净化学校周边环境,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取缔那些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格格不入的消费领域和场所;四是社会媒介应该引导大学生在追求物质消费的同时,追求精神生活的高尚化,用积极向上的舆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崔新广.加强大学生科学消费观教育引导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16).
[2]涂庆皓.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消费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陶国富.消费行为心理学[M].上海:立信出版社,2003.
[4]赵剑辉.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5]陶美重.高等教育消费研究:基于“学生消费者”的视角[M].武汉:华中师大出版社,2008.
[6]刘守旗.教育的艺术[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7]卢嘉瑞,吕志敏.消费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