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良性肌炎合并心肌损害9例临床分析
2011-02-09张婉玉陈莉亚浙江嵊州市人民医院312400
张婉玉 陈莉亚 (浙江嵊州市人民医院 312400)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临床上不少见,但合并心肌损害的报道比较罕见。笔者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良性肌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9例的病例资料。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例均确诊为急性良性肌炎,并排除流行性肌病、吉兰-巴雷综合征、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等疾病,同时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明显增高,心电图有异常或无明显异常。9例中男5例,女4例;年龄2~10岁,其中幼儿2例,学龄前期儿童4例,学龄期儿童3例。
1.2 临床表现 起病前有发热、咳嗽、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7例;有腹痛、腹泻等消化道感染症状4例。起病1~3天后,7例于睡眠初醒或晨起行走时突然出现下肢肌肉疼痛和步态异常(如跛行或趾尖行走),甚至拒走和行走困难;2例幼儿表现为晨起哭闹、拒走。9例腓肠肌均有不同程度触痛;主要表现为小腿肌肉酸痛6例,大腿肌肉酸痛2例,大、小腿肌肉均酸痛1例。所有病例均无明显心悸、胸痛、心前区不适或呼吸困难、发绀或面色苍白等症状;全部病例肌张力、腱反射均正常,无感觉异常。
1.3 实验室检查 9例患儿血清肌酸激酶(CK)均显著升高,132~4576U/L;CK-MB同时明显升高,34~118U/L,平均58.6U/L。外周血白细胞正常6例,下降2例,升高1例。心电图检查:无明显异常4例;轻度异常5例,其中表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轻度ST-T段升高、偶发室性过早搏动各1例。
1.4 治疗及预后 所有病例均予限制活动,疼痛严重者卧床休息,药物治疗以利巴韦林为主,辅以大剂量维生素C,适当的维生素B1、B6等。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所有病例均不用激素。经上述治疗至肌痛消失,可下地行走的天数及例数分别为:1~2天者3例,3~4天者3例,5~6天者2例,7天者1例。9例患儿均于治疗3~8天CK及CK-MB降至正常;5例心电图轻度异常者复查心电图均恢复正常。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
2 讨论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为一良性自限性疾病。本病于1957年由Lundberg首次报道以来,报道逐年增多,但合并心肌损害的报道仍较罕见。本病是儿童在呼吸道病毒感染病程中发生的肌炎,以流感病毒多见。据报道,儿童急性良性肌炎发病年龄以学龄前期及学龄期为主,男童发生率高于女童[1],本组资料与之基本符合。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比较认同的可能发病机制为:流感病毒侵犯腓肠肌等小腿骨骼肌,肌纤维间及肌纤维内炎性渗出,产生多肽或缓激肽等物质,而骨骼肌对此类物质的敏感性较高,故出现小腿肌痛及触痛。心肌是一种平滑肌,从理论上讲,儿童急性良性肌炎对心肌影响不大。但通过本组9例儿童急性良性肌炎合并心肌损害的回顾性分析说明,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确实可合并心肌损害。其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组9例合并心肌损害的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表现与单纯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相似,无特异性。孙菊娣等[2]报道,儿童急性良性肌炎CK增高达数十倍以上,CK的下降与临床症状的消失相平行。本组资料与此观点相符。本组9例合并心肌损害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急性期CK显著升高,CK-MB同时也升高,经限制活动、休息,结合抗病毒,辅以大剂量维生素C等治疗,症状渐缓解至消失,CK及CK-MB降至正常,5例心电图轻度异常者,复查心电图恢复正常。故笔者认为,儿童急性良性肌炎可合并心肌损害,但程度一般较轻,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治疗无特殊性,治疗效果满意,预后佳。但由于本组样本数有限,此结论还有待同道们扩大样本后进一步探讨。
[1]鲁利君,范建义.儿童急性良性肌炎20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1): 2436-2437.
[2]孙菊娣,刘晓晴.儿童急性良性肌炎26例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7,14(5):44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