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根治术后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37例临床观察
2011-02-09常云峰
常云峰
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的主要转移方式,呈多样 性。文献报道食管癌根治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后较差[1],因此,大多数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只能接受姑息性治疗。本研究旨在从个体化治疗角度出发,探讨对食管癌根治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为其综合治疗创造更好条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3月—2010年2月,我科共收治经左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37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4例;年龄42~65岁,平均56岁。颈淋巴结转移发生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最长4.2年,最短3个月,平均1.3年。经查体触诊、CT、B超检查显示,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18例,左侧颈部淋巴结肿大16例,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3例;淋巴结最大3 cm×2 cm×2 cm,质均、硬,尚可活动。经CT、B超检查,均仅发现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而无其他远处重要器官和淋巴结转移。所有患者术前经针吸细胞学检查证实颈部淋巴结为转移癌。
1.2 手术方式 行颈部“U”型切口,分别清扫两侧颈部食管旁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及锁骨上淋巴结;清扫上至肩胛舌骨肌,下至锁骨上静脉,内至气管,外至颈外静脉范围内的脂肪及淋巴结。
1.3 淋巴结分组 包括两侧颈部食管气管旁淋巴结(颈段喉返神经旁)及锁骨上颈外侧三角淋巴结。
2 结果
37例共清扫淋巴结348枚,平均每例9.41枚;其中156枚见淋巴结转移,占44.83%。从淋巴结分组情况看:颈部食管气管旁(颈段喉返神经旁)淋巴结116枚,其中70枚见淋巴结转移,占60.34%;锁骨上颈外侧三角淋巴结232枚,其中86枚见淋巴结转移,占37.07%。所有病例术后无伤口感染及出血;声嘶8例,除6例术前就有声嘶症状外,另2例经激素治疗后消失;乳糜漏1例,量不多,术后3天内每天少于200 mL,给予支持治疗和持续负压引流,1周后治愈。
本组3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 ~3.5年,平均2.3年。其中,死亡21例,存活16例。死亡原因为心肌梗死3例,肺部感染4例,高血压后遗症5例,淋巴结复发转移8例,死因不明1例。
3 讨论
食管癌根治术后复发和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淋巴结转移复发占21.0% ~37.5%[2]。食管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与食管的淋巴引流为非阶段性引流密切相关,很多患者的病灶呈跳跃式转移[3]。有学者认为,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已属晚期,预后较差,不宜手术,特别是对已行食管癌根治术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者,多被列为手术禁忌。但是,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否为食管癌的晚期表现,也一直存在争议。黄国俊[4]教授曾提出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并非食管癌外科治疗的禁忌症的理论。有随访资料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者术后2年生存率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者相似,仅为颈部淋巴结转移而非远处转移[5]。本研究从食管癌的个体化治疗及综合治疗出发,立足外科手术具有根治性及无生物抵抗性的突出特点,对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者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但应具下列条件:(1)淋巴结转移为区域性的;(2)患者能耐受手术;(3)技术上可切除。如果具有上述条件,就疾病本身来讲,淋巴结清扫术应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选择。根据本组的手术情况及临床结果,我们体会到,食管癌根治术后仅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而无其他远处重要器官和淋巴结转移,应属区域性的淋巴结转移,只要患者一般情况尚好,采取手术清扫,同时结合术后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但由于本组病例数尚少,缺乏对照研究,尚需进一步探讨。
[1] 李少辉.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0):1897-1899.
[2] 刘巍,郝希山,范倩,等.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的预后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08,30(12):921-925.
[3] 张亚伟,相加庆.李方明,等.胸段食管癌手术治疗后的死因与复发类型[J].中国癌症杂志,2006,16(10):831-834.
[4] 黄国俊.食管癌的定期、扩大淋巴结清扫及综合治疗[J].中华肿瘤杂志,2003,25(2):105-110.
[5] 王永岗,汪良骏,张德超,等.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J].中华肿瘤杂志,2000,22(3):24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