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片段弓正畸技术联合颌间牵引治疗下颌角骨折的临床观察

2011-02-09276032山东省煤炭临沂温泉疗养院夏青

中国疗养医学 2011年9期
关键词:托槽牵引力人民卫生出版社

276032 山东省煤炭临沂温泉疗养院 夏青

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下颌角骨折发病率越来越高,骨折的类型更加复杂。笔者于2007-04—2011-04收治了31例下颌角骨折的患者,采用了片段弓正畸技术联合颌间牵引的方法,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1例患者,男16例,女15例;年龄16~51岁,平均年龄32岁;患者为下颌角部单发或多发骨折,均为单侧,伤后1~7 d,表现为下颌角部肿胀,开口受限,咬合关系错乱,甚至开颌,全颌曲面断层片示:有一条或多条骨折线。

1.2 材料 带钩方丝弓托槽,标准方丝弓颊面管,京津釉质粘结剂,0.014镍钛丝,0.45正畸钢丝,链状橡皮圈。

1.3 方法

1.3.1 治疗设计和预测实验 术前所有患者均拍全颌曲面断层片及螺旋三维CT重建,取模,仔细研究模型,明确骨折部位及骨折移位方向;模拟重建治疗后咬合关系,咬合关系分类参照安氏分类[1],制定治疗方案。

1.3.2 治疗前准备 所有患者口腔内无新鲜出血,如口内有裂口,应先行清创缝合并应用抗生素药物,3 d后再治疗;如错位严重的不稳定骨折,可在局麻下先行手法复位后再做治疗。

1.3.3 治疗方法 常规酸蚀牙面,测距,用釉质粘结剂粘结托槽及颊面管,双侧尖牙及双尖牙上粘结带钩托槽,在第一、二磨牙上粘结颊面管;对于有磨耗的牙齿和牙冠缺损的牙齿,在测距时应作一些位置调整[2],如患者为深覆颌,可先做颌垫后再粘托槽,颌垫的高度以打开咬合为宜。完成托槽及颊面管粘结后,把0.014的镍钛丝放入托槽及颊面管内试戴入,确定弓丝长度,末端稍作回弯;然后用0.025结扎丝自同侧第二磨牙至尖牙作连续结扎,健侧亦如此;双侧均用链状橡皮圈作颌间牵引,牵引力的大小根据情况,一般为0.11~0.20 kg/cm2,患者能开口2 cm为宜。牵引方向根据骨折方向及咬合关系确定,安氏Ⅰ、Ⅱ、Ⅲ类牵引方向各不相同;每天观察咬合关系,并调整牵引力的大小和方向,患者可不时地做开闭口训练,不影响患者的说话与饮食;1~2周咬合关系调至正常后,行X线检查,骨断端对位良好后,用0.45正畸钢丝作随形弓并连续结扎固定,1个月后拆除托槽及颊面管。

2 结果

31例下颌角骨折患者行片段弓正畸技术联合颌间牵引后,所有病例的咬合关系良好,X线全颌曲面断层片示骨断端对位愈合良好,无任何并发症,治疗效果满意。

3 讨论

下颌角骨折近十几年来多采用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术,但下颌角部有强大的咬肌附着,口外损伤较大且影响美观;口内切口不利于暴露术野且有损伤下颌神经管的危险,并且也增加了感染的机会。而片段弓正畸技术联合颌间牵引治疗不切开组织,不剥离骨膜,不增加软组织损伤,不增加患者痛苦。

当然下颌角骨折还可采用牙弓夹板固定颌间牵引的办法,片段弓正畸技术联合颌间牵引较牙弓夹板固定颌间牵引的优点在于:①前者托槽粘在牙齿的唇颊面,镍钛丝结扎于托槽沟内,结扎丝不需要通过牙间隙不刺激牙龈,口腔卫生保持好,不影响患者刷牙漱口。②力的传递准确,牙弓夹板会因结扎丝不牢固随牵引力向颌方移动而减缓力量的大小,而前者的牵引力不会减缓。

片段弓正畸技术联合颌间牵引的特点是:①让患者自行开闭口功能训练,在开口运动中加大牵引力让骨折断端自行恢复到正常位置,建立正常咬合关系,同时不影响饮食。也符合骨折愈合阶段动静结合的原则[3]。②咬合关系恢复得好,颌骨骨折的复位标准是恢复伤员原有的咬合关系[4],镍钛丝在托槽沟内通过弹性形变引导骨折错位端恢复到正常位置,治疗前取模,模拟咬合关系,确定牵引方向,并双侧牵引,恢复咬合关系更为准确,不致使中线偏斜。③恢复好咬合关系后,用0.45正畸钢丝制作随形弓并连续结扎固定,足以抵抗开闭口时肌肉牵拉的力量。

片段弓正畸技术联合颌间牵引治疗下颌角骨折,操作简单,复位准确,病人痛苦小易于接受,是一种良好的治疗办法。

[1]傅民魁.口腔正畸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9-51.

[2]姚森.现代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78-79.

[3]张锡泽,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54.

[4]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88.

猜你喜欢

托槽牵引力人民卫生出版社
托槽类型对前磨牙拔除病例前牙转矩控制的比较
HXN5型机车牵引力受限的分析与整治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GCY—150型轻型轨道车功能性拓展运用研究
创新思维竞赛(4)
内燃机车单位油耗影响因素研究
儿童颌骨骨折托槽牵引临床疗效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