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矿工人社会支持、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调查

2011-02-08杨红霞王先英宋晋霞王青莲

护理研究 2011年6期
关键词:工伤事故煤矿工人年龄组

杨红霞,王先英,宋晋霞,王青莲

随着煤矿生产安全意识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伤事故与安全设施、技术水平、违规操作等因素的关系,已引起了政府、企业和安检部门的高度重视,但工伤事故与矿工社会支持、心理健康水平、重大生活事件关系的研究较少[1-5]。“矿工”是指煤矿的采掘工人以及为采掘直接服务的井上、下运输、通风、地质勘探、煤质检查等辅助生产工人,“一般工人”则是指其他地面工作工人。本研究对象为井下一线作业的采掘工人、为采掘直接服务井下辅助工人及科队长以上管理人员,旨在针对煤矿矿工这个特殊的职业群体,了解矿工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生活事件的关系,为煤矿安全管理及维护矿工身心健康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国有煤矿7个子分公司一线管理者、煤矿工人。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按10%的比例抽取1 636人。被调查者中年龄18岁~55岁(34.25岁±9.1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2.2%,初中文化程度占50.5%,高中文化程度占14.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3.1%。能合作完成问卷,无精神疾病。

1.2 研究方法 调查时间2008年 1—2008年3月。自行设计煤矿工人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工种、工龄、居住情况、用工形式等),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6]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 636份,均有效回收。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统计方法有t检验等。

2 结果

2.1 煤矿工人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煤矿工人一般资料(n=1 636)

2.2 不同年龄矿工SCL-90各因子评分结果及与中国常模[7]比较(见表2、表3)

表2 不同年龄矿工SCL-90各因子评分分

表3 矿工SCL-90各因子分与中国常模比较分

2.3 矿工社会支持量表评分结果 矿工社会支持量表总分39.48分±9.14分,客观支持7.90分±3.31分,主观支持23.75分±6.01分,支持利用度7.70分±2.58分;与中国常模[8]比较,中国大学生34.56分±3.73分(t=1.23,P>0.05),中国男军人[8]39.87分±7.54分(t=1.67,P>0.05)。不同居住环境社会支持评分比较,单身居住36.57分±9.74分,家庭居住44.35分±5.98分(t=19.95,P<0.001)。

2.4 煤矿工人生活事件量表评定结果 得分<20分有1 488人(90.73%),20分~39分有74人(4.5%),40分~59分有38人(2.3%),60分~79分有21人(1.3%),80分~99分有4人(0.24%),100分~200分有11人(0.67%),>200分有4人(0.24%)。各生活事件得分见表4。

表4 煤矿工人生活事件量表评定结果(n=1 636)

2.5 煤矿工人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生活事件的关系 主观支持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呈负相关;支持利用度与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呈负相关;社会支持总分与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呈负相关。负性生活事件与10个因子分呈正相关。见表5。

表5 煤矿工人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生活事件的关系(r)

3 讨论

3.1 煤矿工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不同年龄组SCL-90各因子得分,除精神病性外,其余得分均有差异。≤30岁年龄组在焦虑、敌对、恐怖、强迫、人际关系几方面得分高于其他年龄组。≤30岁年龄组为新上岗工人,井下工作时间短,知识和经验不足,对复杂的生产环境不熟悉,工作不习惯,安全意识差,应变能力差,容易发生工伤,违章作业和受伤的比例高[9,10]。本组人员尽快熟悉工作环境,掌握工作技能,克服自卑、敌对、恐惧心理,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重点。这提醒有关部门必须重视青年工人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强化按章操作意识,摆正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以减少工伤事故,降低伤残率。文化程度与违章作业、工伤事故的发生有明显关系,发生工伤者文化程度明显低。文化程度低者,往往安全知识缺少,安全观念淡薄,常常抱有侥幸心理,易一味蛮干,冒险作业,有烟酒嗜好者更是如此,增加了违章作业、工伤事故的发生率[11,12]。51岁以上年龄组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几方面得分高于其他年龄组。由于长时间在劳动空间狭窄、地质情况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从事高强度、高协调性的工作,矿工的身心健康易受到严重威胁,易产生许多特殊的心理问题,如孤独忧虑、恐惧等[13]。井下煤炭开采是一项高度紧张、危险的工作,在井下工作期间与社会及家庭生活隔离,工作环境噪声大、振动强烈,生活环境乏味、局限,对自身安全担心[14],建议对本组人员定期体检,关注身体健康,创造休假、休养条件,克服工作倦怠和职业压力。提示管理者应重点关注≤30岁年龄组,51岁以上年龄组的煤工。

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煤矿工人症状自评总分高于中国常模,说明矿工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因子恐怖、强迫、抑郁、焦虑方面得分高于中国常模(P<0.05),煤矿工人明显存在着恐怖、强迫、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出现工伤事故的较未出现工伤事故的更明显;具有焦虑、抑郁的工人,解决问题往往优柔寡断,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15,16]。与煤矿自然条件和生产过程的特殊性有关,矿井中存在着许多不良环境因素和灾害性因素,矿工要时刻提防水、火、顶板、煤尘、瓦斯、地压、高温、高湿等环境所致的意外。工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应引起劳动卫生与职业医学、社会学、心理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3.2 社会支持与煤矿工人的心理健康 煤矿工人社会支持得分39.48分±9.14分,与中国大学生常模[6]、中国军人常模[8]比较无差异(P>0.05),说明煤矿工人能获得一定的社会支持。不同居住环境(单身居住、家庭居住)矿工社会支持评分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单身居住工人更需要关注。本次调查显示,煤矿工人的主观支持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呈负相关;支持利用度与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呈负相关;社会支持总分与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呈负相关。社会支持是影响应激反应结果的一个重要中介变量,它具有减轻应激反应结果的作用,与应激引起的心身反应呈负相关。社会支持可能通过两种途径影响心理健康:其一是作为社会心理刺激的缓冲因素或中介因素,对心理健康产生间接的保护作用;其二是社会支持具有独立的作用,维护个体的良好情绪体验,从而有利于心理健康[4]。本研究也证实了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间接作用,同时也告诉我们应给予矿工更多的社会支持并加强引导,使矿工更好地开发利用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3.3 生活事件与煤矿工人的心理健康 矿工生活事件调查结果显示,95.27%得分<20分,家庭有关问题占90.22%,工作学习问题占43.85%,负性生活事件占87.07%,正性生活事件占57.73%。矿工生活事件主要表现在家庭有关问题、工作学习问题方面。

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均相关。负性生活事件造成的心理创伤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对我们的心理干预提出了一种思路:要想保持心理健康,必须降低负性生活事件对人的影响[17]。同时也提醒管理者应重视和关心工人的生活事件,工人生活中的重大生活事件,对工伤事故的发生也有重大作用,出现工伤事故者与未出现工伤事故者比较,前者的LES总均分、正性生活事件分值、负性生活事件分值都明显增高,这要求在职工出现重大生活事件时,可以进行适当的干预和安全措施的再强化,在出现重大负性生活事件以后更应如此,必要时可以暂缓下井[15]。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是人,而作为个体的人又有许多心理活动。因此,只有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适时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可抓住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人及其心理因素,才能使煤矿安全工作做到有预见性和主动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从而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出现,避免事故的发生。

[1] 邢娟娟.煤矿工人体能负荷与工伤事故关系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4):19-21.

[2] 高梅,高彤,高继贤.煤矿工人工伤调查分析及对策[J].职业医学,1997,24(2):55-56.

[3] 刘移民,周炯亮.职业外伤研究近况[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5,22(2):65-67.

[4] Boden LI.Governmentre gelatin of occupational safety:Underground coalm ine accidents 1973-1975[J].Am J Public Health,1985,75(5):497-50l.

[5] 陈国元,刘卫东.我国煤矿企业工伤事故现状及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1999,6(3):240-241.

[6]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3(增刊):31-131.

[7] 郭念峰.国家执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35-243.

[8] 张建杰,倪家驹.步兵某部军训伤病人的性格、情绪特征分析[J].懈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2,20(2):112-113.

[9] 牛银贵,赵业忠.831例煤矿工伤调查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1,5(3):23.

[10] 王永安.煤矿安全生产的“十大关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11):226-227.

[11] 陈国元,潘秋萍,刘卫东,等.煤矿工人工伤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1997,8(增刊):27-29.

[12] 陈国元,杨磊,刘卫东.煤矿工伤发生地点分布规律及对策[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1,16(1):3-6.

[13] 刘鹤红.矿区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心理干预[J].全科护理,2009,7(11A):2866.

[14] 王贵山,成义仁.煤矿工人工伤事故与心理健康因素的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8,21(5):327-329.

[15] 陈维清,黄子惠,余德新,等.近海石油生产工人职业压力与职业性意外伤害关系的探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6):441-444.

[16] Baker DB,Karaesk RA.Occupational health:Recognizing and preventing w orker-lated disease and inju ry[M].Philadephia:Lippincott William s&Wm ins,2000,419-436.

[17] 罗国态.研究生心理健康、人格特征、生活事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5):67-69.

猜你喜欢

工伤事故煤矿工人年龄组
未签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工伤事故处理流程
影响煤矿工人安全培训的因素与建议
实习学生发生工伤事故企业应该如何处理
对广东省成年男子BMI指数的分析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煤矿工人安全行为测试及分析
平顶山市煤矿工人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历次人口普查中低年龄组人口漏报研究
在不同怀孕年龄组中头3个月的唐氏综合征联合检验效能:筛查方针调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