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通讯》:30年不断创新之路

2011-02-08谢豫中

传媒 2011年7期
关键词:编委刊物通讯

文/谢豫中

创新,是一种能力,也是一本刊物赖以生存的根本所在。在强手如林的期刊市场,刊物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刊物的生存状态。《作文通讯》作为全国首家中学生作文杂志,从1981年创刊到今天,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30年来,刊物始终坚持不断创新的原则,在经营模式、编辑思想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突破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至今,刊物已经累计发行2.5亿册,影响了整整两代人!当年,那些读着《作文通讯》长大的学生,如今活跃在各行各业,成为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作文在生活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作文成绩在一些自主招生高校的入学考试中所占的分值比例也有所提高,人们对作文的重视与日俱增。《作文通讯》杂志也因此受到更多的关注。这本杂志以其不断创新的态势,多年来领跑市场,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报刊界教育类期刊的旗舰刊物。

大胆探索,打造办刊新模式

3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期刊界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杂志少之又少。时任新蕾出版社副总编的亚方同志在与作者的交往中,偶然发现一本油印的用于部分重点中学内部交流的作文小册子,她独具慧眼,大胆决策,成立全国13所重点中学编委会,编辑出版《作文通讯》杂志,并决定在封面上标注“全国十三所重点中学作文选”字样。

1981年1月,《作文通讯》正式出版。这在当时应该是期刊界的一件大事,因为它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推出的首家中学生作文杂志。虽然这本杂志看上去非常朴素,只有32开,封面也是单色的,但因为是全国首创,又有13所重点中学参与供稿和编辑,一经面世,就受到了读者的追捧,发行量直线攀升,不久,月发行量就达到100多万册。由此,开创了杂志和名校强强联合的出版先例,《作文通讯》的13所编委校也因此一举成名。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提起《作文通讯》,都会联想到这13所学校,在当时,有人甚至误以为全国重点中学就只有这13所学校。

斯蒂夫·乔布斯曾经说:“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 可以说,正是亚方同志的大胆创新,成就了《作文通讯》这本杂志,也成就了名刊名校联合办刊的模式,这种模式后来成为各种教辅类报刊争相效仿的出版模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作文通讯》编委校队伍不断壮大,进入21世纪后,除原有的13所全国重点高中外,又新增了12所全国重点初中编委校。刊物的特邀供稿校也由原来的十几所,逐渐发展为近百所,遍布全国主要省区市,包括香港和澳门地区。

名校名师的不断加盟,使《作文通讯》的编辑力量不断壮大,编辑水平不断提高,杂志的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其编委校也受益良多。2009年9月,《作文通讯》13所高中编委校中的8所学校入选了北京大学2010年校长实名推荐资质中学,这些中学推荐的优秀学生,将直接进入北大面试,面试合格者在高考录取时,将享受北京大学一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的政策。这是《作文通讯》的荣誉,也是读者的福音。这也标志着《作文通讯》和其编委校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见证历史,提倡创新出人才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创新的,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这和《作文通讯》的办刊思想不谋而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忠实反映社会变迁,真实记录心灵感受,一直是《作文通讯》所提倡的。

《作文通讯》的成长,伴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它的出版,从一开始就肩负着反映时代进步,体现社会状态的责任,成为祖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时代变迁的折射镜。在编辑思想上,杂志始终把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问题放在首位,刊发了一大批反映国计民生的具有时代感的习作。新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中国恢复建立第一个教师节,首次实行“夏令时”,香港回归,北京奥运会,汶川地震等大事小情,都记录在《作文通讯》这本刊物上。可以说,《作文通讯》的历史,就是祖国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的一个缩影。

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化写作手法,是《作文通讯》多年来坚持的方向。作文先做人,讲真话,表真情,这是原则。在这个原则下,《作文通讯》网罗了大批的写作人才,刊登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文章,成为各个时期年轻人直抒胸臆的最佳场所。正如学军中学陶亚老师所言,如此种种的青春感受,如敬畏、崇拜、迷恋、寄托、懵懂、哀叹,还有不屑和反抗,汇聚成30年的《作文通讯》。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它早已成为整整两代人的精神家园,成为他们心灵成长的文化史、情感史和思想史:在梦开始的地方,追寻希望。这就是《作文通讯》。它承载了两代人的梦想,也促使数以万计的读者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一些当年的老读者、老作者,如今已经成长为栋梁之才,其中有些人还成为著名的作家、学者。像诗人田晓菲、闫妮、才女陈粤秀等,都曾经是《作文通讯》的铁杆作者,她们的处女作都发表在《作文通讯》上。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王一梅,也是《作文通讯》的铁杆读者,她说自己是读着《作文通讯》长大的,是这本刊物激发了她的作家梦想,让她有动力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还有一位读者写信说他居住在一个偏远的小山庄,见不到任何书籍,甚至没有电。每晚在昏黄的煤油灯下,他捧读着一本《作文通讯》,已经能够背诵每一篇、每一个章节。最后他如愿考上南开大学,创造了这个贫困山区的奇迹。

锐意改革,引领教学新潮流

作为一本专业的作文教学参考类刊物,《作文通讯》从一开始就和中国作文教学改革的进程紧密相连。因为有全国13所重点中学做依托,刊物在作文教学研究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在编辑和编委们的共同努力下,从创刊初期单纯展示来自一线的作文教学研究成果开始,逐渐发展为引领中国教育教学改革新潮流的一代名刊,成为作文教学改革的排头兵和风向标。

20世纪80年代,在摆脱了“文革”时期泛政治化倾向的影响之后,人们开始关注人生,关注生活,这类的作文成为当时《作文通讯》的主流作品,率先突破“文体中心,模仿为主”的教学模式,成为教学改革的先锋。

20世纪90年代,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决定文章成败的是思维,而不是文体和文章模式的模仿,于是,在教学上出现“重思辨”的倾向,这个时期的《作文通讯》,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变化。《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等文章,就是当时的代表作。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作文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上开始兴起“兴趣作文”和“活动作文”等流派,《作文通讯》更是明确地举起了“抒真情,表真意”,自由写作,放飞心灵的大旗。一大批个性化作文的发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作文教学改革的进程。

2010年,针对“生存写作”、应试作文的泛滥,《作文通讯》提出了回归“作文本意”的倡议,引起了业界的思考。在选文上,也更注重选取那些表达真情实感的文章。在今年的刊物上,还有针对教学和应试等问题的争鸣文章出现。

贴近教学,而不拘泥于教学;尊重教学研究成果,又锐意改革,引领作文教学改革的新潮流。这是《作文通讯》多年来奉行的原则。正因为如此,在教改方面,得到了广大师生和业界的肯定与赞许。也因为刊物始终站在教改的最前沿,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示范性,这几年所刊登的文章,有多篇与转年各地中高考作文题不谋而合,引起了专家学者和读者的广泛关注。

稳中有变,细分市场求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书刊市场的分类越来越细致,读者对刊物的要求也越来越具体,过去那种粗放型的经营模式面临挑战。20世纪末,教辅类期刊的种类呈几何形式裂变,一刊独大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单一的几个年级都能用的综合性杂志也不能满足广大读者多样化的需要。《作文通讯》在市场占有率尚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时候,要不要居安思危,领先一步,细分市场,分版经营?编辑部面临两难境地:如果不分版,读者可能会流失;如果贸然改版,也会面临原有读者流失的风险。经过细致的市场调查和缜密的思考研究,编辑部决定,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也为了将来更大的发展,从2001年起全面改版,细分市场,将刊物一分为二,变为高中版和初中版两本,让初、高中学生各有一方可耕耘的土地。

这在当时是大胆之举,也是形势所迫,因为许多教辅类报纸都比期刊先行一步按年级分版,如果杂志还是固守陈规,就会失去市场。在产品种类上抢占先机,已成为刊物的当务之急。分版后的《作文通讯》在内容上更加贴近学生实际,也更有针对性,受到读者的欢迎。刊物的市场占有率也有所提高。编辑部的大胆改革被市场证明为可行之举。

2003年,编辑部再接再厉,成功推出阅读版,使全国近百所重点中学的阅读研究成果得以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提供了权威的、个性化的阅读选择。至此,《作文通讯》占据了语文学科的两个制高点,作文与阅读,尽收囊中。在产品结构上,更趋完善;在产品种类上,更趋丰富。

2007年,根据读者的要求,《作文通讯》旗下三刊再一次全面改版,由32开本变为16开本,由单色变为双色,看上去更加时尚,更加赏心悦目。

在不久的将来,编辑部还将适时推出《作文通讯》小学版,让不同年龄段的读者都有机会分享《作文通讯》的专业研究成果,使产品结构更加合理。

开拓思路,品牌延伸出效果

刊物的品牌建设,一直是编辑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作文通讯》多年来所拥有的良好口碑,是刊物巨大的无形资产。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一本有着几十年光荣历史的品牌刊物,如何在新形势下焕发出新的青春,是摆在编辑部面前的课题。世间任何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精神食粮也不例外。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纸质媒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固守陈规,就会被市场所抛弃。只有开拓思路,紧跟市场,做足品牌延伸工作,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书刊互动,促进两个效益。俗话说,花红也要绿叶配。一本好的刊物,如果再加上系列的图书、增刊做帮衬,该刊的品牌效应,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近年来,编辑部围绕中考高考推出了系列增刊和图书。《十三校名师点评中/高考作文》《中/高考马前炮》的相继问市,受到读者和业界的普遍欢迎。《年轻的声音》《作文通讯精华本》《作文通讯最新珍藏本》《作文通讯海选珍藏本》的推出,也得到市场的认可。而编辑部在建国60周年推出的阅读版《共和国美丽瞬间》,更是受到普遍好评。这样逐步形成书刊互动的良好局面,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名师讲座,扩大社会影响。有全国最知名的重点中学做编委校,有全国最知名的语文老师做编委,是《作文通讯》的优势,利用自己的优势抢占市场,是品牌延伸的捷径。近年来,编辑部在天津、浙江、河北等地举办了数十场名师义务巡回讲座,让全国著名的作文教学专家和特级教师走近读者,为读者排忧解惑,让更多读者分享全国名校名师的作文教学研究成果,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名师所到之处,场场爆满,场面十分感人。

送书下乡,为贫困学生排忧解难。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回报社会,编辑部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送去《作文通讯》杂志,使那些地区的贫困学生也能及时读到这本杂志。近年来,编辑部送书下乡活动做得很有起色,一些地区的电视台和广播电台都报道了这些活动。

搞好竞赛,不断推出文学新人。近年来,通过作文竞赛推出文学新人已成为常态。而早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作文通讯》开始举行校际间的作文竞赛。到了1995年,《作文通讯》首届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正式拉开序幕。随后,连续举办五届作文大赛,推出一大批文学新人。2008年、2009年,杂志又先后和编委校华东师大二附中和杭州学军中学一起,举办了两届作文大赛。其间,还联合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共同举办了“时尚达人创造绿色生活”全国中学生环保作文大赛。这些竞赛都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学生参赛,竞赛的获奖作品集也受到追捧。一些作者由此走上文学之路,出版了自己的图书专辑和诗集。

《作文通讯》注意选题契合当今社会热点,联系社会生活。2008年作文大赛的主题“超越”和2009年环保大赛的主题“绿色生活”等,都契合了转年一些省市的高考作文题,使许多学生获益,并有力地提高了《作文通讯》的品牌效应。

在编辑们的努力下,《作文通讯》杂志在不断创新中焕发了新的青春。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目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据统计,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已经达到40多个。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始出现学汉语热的时候,《作文通讯》作为汉语教学的辅助工具,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推进汉语作文教学的重任。《作文通讯》正尝试联手网络,走出国门,与世界展开文化交流。

猜你喜欢

编委刊物通讯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简介
通讯报道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刊物贺词
本刊编委简介
系列刊物介绍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