鳡线粒体ND5基因测序与序列特征分析
2011-02-08王星果徐建荣顾志良
吴 敏,王星果,张 营,徐建荣,顾志良
(常熟理工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鳡(Elopichthys bambusa)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雅罗鱼亚科(Leuciscinae)、鳡属.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的江河湖泊中,为大型经济鱼类之一[1].鳡性猛贪婪,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在保持水体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又因其肉质鲜美,被列入大型上等食用鱼类[2].近年来因环境恶化和过度捕捞等因素,鳡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濒危及受威胁水生物种名录[3].
鱼类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同其他脊椎动物的线粒体DNA一样,是细胞质中具自主复制、转录和翻译能力的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包括一条重链和一条轻链[4].鱼类线粒体DNA具有分子小、结构简单、重组率低、进化速度快、不同区域进化速度存在差异等特点,是鱼类进化遗传学、分子生态学、遗传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等研究的重要标记[5].在NADH氧化还原酶基因中,ND5基因进化速度相当快,是作为相关种群系统发育研究最有用的基因之一[6].ND5基因在昆虫的分子系统学中研究较多,叶维萍等[7]对中国飞蝗3亚种的线粒体12S rDNA(487 bp)和ND5(451 bp)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测定,与已知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非洲飞蝗亚种进行序列比较,并对ND5基因以斑腿蝗科瘤喉蝗为外群重建最简约树,以研究它们的生物地理关系.
目前,国内外对鳡的繁殖、养殖等研究较多,而对其在基因水平上的研究很少.基因库中目前尚未有鳡线粒体ND5基因序列的报道.本研究利用相应的引物对鳡线粒体ND5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克隆测序,获得了ND5基因全序列,并对ND5基因进行碱基组成及密码子使用情况分析,还对ND5基因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研究结果将为鱼类其它物种的系统分类提供参照,又可为鳡的系统分类提供分子水平的证据,同时也可为今后鳡的资源保护、开发和养殖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本实验所用动物长江鳡鱼来源于苏州市长江特色水产繁殖工程中心,活鱼宰杀后,采集其肌肉组织存放于-20℃冰箱保存备用.用常规苯酚-氯仿法提取鳡基因组DNA.
1.2 引物设计与合成
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已公布的鲤鱼和斑马鱼等其他鱼类线粒体基因组ND5基因侧翼序列信息设计引物Gynd4F2:5-TATCCTAGCACTATGAGGTG-3,Gynd6R4:5-TGGCTGAGGATAGGGTTAAG-3.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
1.3 ND5基因的PCR扩增
PCR扩增在25μL反应体系中进行:0.2μL ExTaq 酶(5U·μL-1,TaKaRa Tokyo,Japan),2.5μL 10×PCR ExTaq Buffer(with Mg2+),2μL dNTP(2.5 mmol·L-1each),上、下游引物各1μL(10μM),DNA模板(100ng/μL)1 μL,加灭菌水至25μL.PCR扩增条件为95℃变性3min;95℃ 30 Sec,60℃30Sec,72℃2min 30Sec,30次循环;72℃延伸10min;4℃保存.
1.4 ND5基因的克隆与测序
将PCR扩增产物于1%琼脂糖凝胶电泳,并切胶回收目的片段.将回收片段克隆到pMD18-T Vector(TaKaRa大连生物公司)中,挑取阳性菌落,于LB液体培养基Amp+中摇菌培养,提取质粒,经鉴定后将重组质粒送往上海桑尼生物科技公司进行测序.
1.5 数据分析
用DNAMAN软件,将测得鳡ND5基因序列与参照物种ND5基因序列比对,得到它们同源性的远近.利用Clustalx软件,对鳡和参照物种ND5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利用MEGA 4.0软件,用NJ法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
2 结果与分析
2.1 鳡ND5基因的PCR扩增
采用引物Gynd4F2/Gynd6R4,扩增鳡ND5基因.扩增得到一条特异性的条带,片段长度在2200bp左右,与预期结果相符(图1).
图1 PCR扩增鳡线粒体ND5基因片段M:DL-2000分子量标记1.扩增片段M:DL-2000 Marker 1、PCR amplification fragment
2.2 鳡ND5基因的序列组成
将上述扩增片段克隆后进行测序,得到鳡ND5基因序列全长为1836bp(GenBank登录号:HQ844003),见图2.四碱基含量分别为T29.6%,C26.0%,A32.9%,G11.4%,A+T含量为62.5%;密码子第三位上碱基含量为T26.8%,C27.9%,A42.6%,G2.6%,A+T含量为69.4%,见表1.比较ND5基因总的碱基组成和密码子第三位点的碱基组成,发现两者都富含A、T,G、C含量较低,且存在反G偏倚.比较ND5基因密码子三个位点的碱基组成,发现第一位点各碱基使用较为平均,没有明显的偏倚;第二位点富含T,含量为41.5%,存在一定的反G偏倚;第三位点A含量最高,为42.6%,有明显的反G偏倚,含量仅为2.6%.
将鳡ND5基因核酸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序列时,密码子的使用情况如表2所示.在所有的密码子中,UGG、CGU、CUG、CCG、CGG、AGA、AGG、GCG没有使用到.使用频率最高的是AUU(40.0%),其次是CUA(38.0%);除终止密码子外,使用频率最低的是UUG、UCG、CGC、ACG、AAG、GUG、GAG、GGG(均为1.0%).
表1 鳡ND5基因及其密码子各位置的碱基组成及含量(%)
鳡ND5基因编码611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氨基酸序列见图2.其中含量最高为Leu(15.55%),含量最低的是Cys(0.82%),见表3.
2.3 鳡ND5基因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比较
利用DNAMAN软件,将鳡ND5基因DNA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草鱼、鲫鱼、剑尾鱼、鲤鱼、鲢鱼、翘嘴鲌、青鱼、团头鲂、鲟鱼、鼠10个物种分别进行比对,得到鳡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系数,结果见表4.从表中可知,鳡鱼与鲢鱼的碱基同源性最高(85.93%),其次是青鱼,同源性为85.88%,鳡与鼠的碱基同源性最低,只有64.10%.除剑尾鱼与鼠之外,鳡与其他几个物种的氨基酸同源性都较高.
2.4 不同物种间的遗传距离
利用MEGA4.0软件计算出各个物种间的遗传距离,结果见表5.由表可知,鳡与鲢鱼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135,其次是青鱼,为0.139.与鼠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488.物种间两两比较的遗传距离中,鲢鱼和青鱼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102.
2.5 基于ND5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树
利用Clustalx软件,将鳡ND5基因与其他10个物种进行比对,再用MEGA 4.0软件中的NJ法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如图3所示,以鼠为外群,其余10个物种为内群,从所构建的系统树可以看出,内群的10个物种分为2个支系,第1支系只有剑尾鱼;第2支系由翘嘴鲌、团头鲂、青鱼、草鱼、鲢鱼、鳡鱼、鲫鱼、鲤鱼、鲟鱼组成,其中前8种鱼类都属鲤形目鲤科,鲟鱼属鲟形目鲟科.在第2支系中,翘嘴鲌与团头鲂先聚为姊妹群,BCL值为93%,然后与青鱼聚合,BCL值为50%,再与草鱼聚合,BCL值为84%,而后与鲢鱼聚合,BCL值为92%,最后与鳡聚合,BCL值为 100%;鲫鱼与鲤鱼聚为姊妹群,BCL值为100%;鲟鱼独立分支出来.
图2 鳡ND5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
表2 鳡ND5基因的密码子使用情况
续表
表3 鳡ND5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含量
3 讨论
本文分析了ND5基因的序列特征.比较基因的碱基组成发现,A+T的含量都大于G+C,表现出AT的相对丰富以及GC的相对缺乏,符合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碱基组成特点[8].比较基因密码子三个位置碱基组成发现,第二位上碱基都存在T偏倚和反G偏倚,第三位存在明显的反G偏倚,说明这两个位点对核苷酸有偏好使用.在脊椎动物中,第三位的反G偏倚主要是因为该位点的碱基在进化上选择压力比其他两个位点小[9].
表4 鳡与其他物种ND5基因同源性比较
表5 不同物种ND5基因间的遗传距离
从表5的遗传距离可以看出,鳡与鲢鱼的遗传距离最小(0.135),其次是青鱼(0.139),这与形态学上的分类[10]不尽一致.形态学上这三者同属鲤形目鲤科,鳡鱼和青鱼同属雅罗鱼亚科,而鲢鱼属于鲢亚科、鲢属.
系统发生树分支大体:啮齿目小鼠作为外群,内群分为两支,银汉鱼目剑尾鱼为独立的一支;另一支包括鲤形目鲤科的翘嘴鲌、团头鲂、青鱼、草鱼、鲢鱼、鳡鱼、鲫鱼、鲤鱼,鲟形目鲟科的鲟鱼独立分支出来,表明鲤形目和鲟形目亲缘关系较近,而银汉鱼目与它们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与形态学分类一致;鲤科的几种鱼类又可分为两支,翘嘴鲌、团头鲂(鲌亚科)、青鱼、草鱼、鳡鱼(雅罗鱼亚科)、鲢鱼(鲢亚科)为一支,鲫鱼和鲤鱼(鲤亚科)聚为姊妹群,为另一支,表明雅罗鱼亚科、鲌亚科和鲢亚科之间的亲缘关系很近,而鲤亚科与它们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系统发生树结果与形态学分类也不完全一致,可能因为ND5基因的进化速度比较快,用于科属间的亲缘关系比较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将结合其他线粒体基因作为遗传标记,以获得更加客观的系统分类.
图3 由邻接法构建的系统发生树(基于ND5基因序列)
[1]刘建康,何碧梧.中国淡水鱼类养殖学[M].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750.
[2]朱宁生,陈宏溪.梁子湖中鳡鱼的食性[J].水生生物学集刊,1959,(3):262-271.
[3]段辛斌,陈大庆,刘绍平,等.长江三峡库区鱼类资源现状的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02,26(6):605-610.
[4]李殿香.鱼类线粒体DNA研究技术在鱼类系统中的应用[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1):60-65.
[5]郭新红,刘少军,刘巧,等.鱼类线粒DNA研究新进展[J].遗传学报,2004,31(9):983-1000.
[6]Kim C G,Zhou H Z,Imura Y,et al.Pattern of morph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in the leptocarabus ground beetles(Coleoptera:carabidae)as deduced from mitochondrial ND5 gene and 28S rDNA sequences[J].Mol Biol Evol,2000,17(1):137-145.
[7]叶维萍,叶海燕,卢慧甍,等.基于线粒体12SrRNA和ND5基因序列的中国飞蝗属3亚种系统发育关系研究[J].昆虫分类学报,2005,27(1):5-13.
[8]Asakawa K,Kumazawa Y,Araki T,et al.Strand-specific nucleotide composition bias in echinoderm and vertebrate mitochondrial genomes[J].J Mol Evol,1991,32(6):511-520.
[9]Noack K,Zordoya R,Meyer A.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DNA sequence of the bichir(Polypterus ornatipinnis),a basal ray-finished fish:Ancient establishment of the consensus vertebrate gene order[J].Genetics,1996,114(3):1165-1180.
[10]孟庆闻,苏锦祥,缪学祖.鱼类分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