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痛消丸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动物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2011-02-08张雯丽肖金鱼
张雯丽 肖金鱼
解放军第251医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消耗性、反复发作性,以关节症状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学称之为“白虎历节”、“顽痹”。此病有病程缠绵难愈、其痛彻骨、致残率高的特点,风湿痛消丸是解放军第251医院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自行研制的一种纯中药非标准复方制剂,笔者采用风湿痛消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动物,以观察其镇痛效果。 临床应用效果满意[1-2]。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wistar大鼠,购自北京军事科学院动物室,合格证号:0172808。
1.2 试剂及仪器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剂,四川长征制药厂,批号:99060722;阿司匹林(原料药),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406821;醋酸(36%分析纯),广州化学试剂二厂,批号:2009061701;二甲苯 (分析纯),广东西陇化工厂,批号:240605;甲醇 (分析纯),山东省禹王实业化学总公司,批号:20080915;青霉素,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批号:A091004108;链霉素,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907101。JL-F数显式光热测痛仪,上海嘉龙教仪厂。
1.3 药物制备 风湿痛消丸由解放军第251医院中药制剂室提供,处方:马钱子(制)40g,川乌(制)30g,桂枝、羌活、独活、川芎各 110g,麻黄 15g,木瓜 60g,乌梢蛇 25g,红花 80g,杜仲 80g,土鳖虫 40g,乳香 50g,黄芪 75g。 制备工艺[3]:取处方量的马钱子(制)、川乌(制)、桂枝、麻黄、土鳖虫、乳香、羌活、川芎、独活、乌梢蛇粉碎成粗粉,备用。其余红花、杜仲、木瓜、黄芪加6倍水煎煮 3次,第 1次 2h,第 2次 1.5h,第 3次 1h,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适量;将浓缩液和上述粗粉混匀,干燥后粉碎成过筛孔内径(180±7.6)μm 筛(80 目)的细粉,其余各药材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过筛,打光,即得。
2 实验方法
2.1 抗炎实验
2.1.1 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小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模型组、风湿痛消丸高、中低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风湿痛消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 0.65、0.325、0.163g/kg灌胃给药;阿司匹林组按0.06g/kg灌胃阿司匹林;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各组给药剂量均为1mL,每日2次,共7d。于第7天给药1h后,每只小鼠右耳涂二甲苯0.05mL致炎,30min后小鼠脱颈椎处死,剪下耳壳,用直径为9.0mm打孔器分别在左右两耳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精密称质量,以左右耳片质量差作为肿胀度,计算右耳廓肿胀度及肿胀抑制率。抑制率(%)=[1-(给药组两耳片质量差/模型组两耳片质量差)]×100%。
2.1.2 对大鼠佐剂性足肿胀的影响 取大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模型组、风湿痛消丸高、中、低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风湿痛消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 0.75、0.375、0.188g/kg灌胃给药;阿司匹林组按0.06g/kg灌胃阿司匹林;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各组给药剂量均为2mL。灌胃给药1h后将弗氏完全佐剂按每只0.1mL注入大鼠右后肢足跖内,连续给药7d,在第7天给药后测量大鼠致炎肢的足厚度,计算肿胀抑制率。抑制率(%)=[1-(给药后足厚度/给药前足厚度)]×100%。
2.2 镇痛实验[4]
2.2.1 热板法镇痛试验 取雌性小鼠100只,于55℃金属板上观察各鼠放在金属板上至出现舔足所需时间(s)作为该鼠的痛阈值,舔足时间小于5s或大于30s或跳跃弃之不用。将合格的50只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风湿痛消丸高、中、低剂量组、阿司匹林组,重测正常痛阈值,取两次正常痛值平均值为其基础痛阈值,分别灌胃给药(给药剂量同2.1.1项下)7d,每天2次。于第7天给药1h后将小鼠放在55℃的恒温金属板上,测量其舔足时间,取两次痛阈值的平均值,为其用药后痛阈值分别计算各组痛阈值提高百分率。痛阈提高百分率(%)=(用药后平均阈值-基础阈值)/基础阈值×100%。
2.2.2 辐射热照射法 取小鼠,雌雄各半,使用光热致痛仪(红外),将光强调为强,小鼠尾放入槽内,测痛光源对准距尾尖约0.5cm处测定。用辐射热对鼠尾皮肤致痛,由辐射开始到鼠尾摆动以逃避辐射热的时间为甩尾的潜伏期。以连续测2次(每次间隔>5min)甩尾潜伏期的平均值为痛阈,均值在2~10s为合格。将合格的小鼠50只称质量标记,分为5模型组、风湿痛消丸高、中、低剂量组、阿司匹林组,重新测其痛阈值,作为基础痛阈值。然后各组灌胃给药(给药剂量同2.1.1项下方法),每日1次,共7d。末次给药1h后再测定痛阈值,计算痛阈提高百分率。
2.2.3 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取健康小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模型组、风湿痛消丸高、中、低剂量组、阿司匹林组,分别灌胃给药(给药剂量同2.1.1项下方法)7d,每日2次。最后1次给药30min后,腹腔注射0.7%醋酸溶液0.2mL/10g,观察10min内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求得扭体反应抑制率。抑制率(%)=[1-(给药组扭体反应次数/空白组扭体反应次数)]×100%。
2.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风湿痛消丸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见表1。风湿痛消丸中剂量组抑制率与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阿司匹林组比较疗效相当(P>0.05)。
表1 风湿痛消丸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表1 风湿痛消丸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与风湿痛消丸中剂量组比较,*P<0.05。下同。
?
3.2 风湿痛消丸对弗氏完全佐剂致大鼠足肿胀的影响 见表2。各治疗组给药后足厚度均减小,风湿痛消丸中剂量组与模型组、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疗效相当(P>0.05)。
表2 风湿痛消丸对弗氏完全佐剂致大鼠足肿胀的影响
表2 风湿痛消丸对弗氏完全佐剂致大鼠足肿胀的影响
?
3.3 各组热板法试验镇痛效果比较 见表3。各治疗组给药后小鼠舔足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风湿痛消丸中剂量组镇痛效果与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阿司匹林组相当(P>0.05)。
表3 各组热板法镇痛结果比较
表3 各组热板法镇痛结果比较
?
3.4 各组辐射、热照射法镇痛效果比较 见表4。各治疗组给药后痛阈值均有提高,风湿痛消丸中剂量组镇痛效果与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阿司匹林组相当(P>0.05)。
表4 各组辐射热照射法镇痛效果比较
表4 各组辐射热照射法镇痛效果比较
?
3.5 各组醋酸扭体法镇痛效果比较 见表5。风湿痛消丸中剂量组扭体反应抑制率与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阿司匹林组相当(P>0.05)。
表5 各组醋酸扭体法镇痛效果比较
表5 各组醋酸扭体法镇痛效果比较
?
4 讨 论
风湿痛消丸方中马钱子苦寒,通络止痛,消肿散结,治疗关节肿胀;制川乌辛热,祛风湿,散寒止痛。二药均有大毒,寒热并用,以毒攻毒治疗全身关节肿痛变形为君药,二药相伍,通经散寒,除湿,消肿活血。治疗类风湿主症和病因,因马钱子毒性较大故以川乌制之。辅以羌活、独活辛、苦、温除风湿、止痹痛。羌活走上半身,独活走下半身,二药一上一下走窜全身,加之麻黄、木瓜、乳香、红花、杜仲、没药、川芎、续断等抗炎镇痛,祛风除湿的药物,能更好的治疗疾病。
风湿痛消丸能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弗氏完全佐剂致大鼠足跖肿胀炎症反应;证明其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镇痛实验表明风湿痛消丸对光热致痛仪致痛和热板致痛有很好的镇痛效果,并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说明风湿痛消丸对不同刺激引起的疼痛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缓解临床炎症反应引起的疼痛。但是实验表明,镇痛效果和剂量并不呈线性关系,可能由于剂量高而毒性大所致,其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与细胞因子平衡状态密切相关,抗炎镇痛可缓解临床炎症反应引起的疼痛,并不能有效控制病情,风湿痛消丸的对细胞因子的调控有待进一步研究
[1] 王书杰,张新春,俞学忠,等.风痛宁丸的制备与临床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5):416-418.
[2] 刘顺良,李冬梅.风湿痛消丸的研制与临床应用[J].中国药业,2004,13(5):50-52.
[3] 王书杰,王丽萍,赵家祥,等.风痛宁丸的制备与疗效观察[J].制剂技术,2009,18 (12):54-55.
[4] 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47,366-367,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