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课程对社交障碍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践研究

2011-02-06孙顺利

关键词:协作心理健康游戏

孙顺利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6)

据近年来调查,大学生中20%-23%的人存在心理障碍,大多数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许多大学生对于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理解肤浅,缺乏应对逆境的方法和能力,经常出现过激行为,严重影响其健康、学业及前途,有关心理问题的恶性事件发生率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被重视,如何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也在不断探寻中。国内外运动医学、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表明,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而且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维持和增进心理健康、排除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对调节和缓解不良的心理症状,促进人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正成为治疗多种心理症状的有效手段之一。有关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可以缓解或消除心理疾病的研究已成为国际运动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领域中的重点研究课题。

本研究是在调查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基础上,视体育运动为一种减缓应激水平,调节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基础上,筛选出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采用拓展课程有针对性地对可能出现心理疾病的大学生进行干预。

一、研究目标

利用拓展课程运动形式多样、团体辅导训练性强等特性,通过针对性设计和组织教学等方面体现心理健康教育,来逐步提高有心理症状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他们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最终促使他们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和健全的心理。

深入探索拓展课程对心理弱势学生的干预效应,为体育教育改革提供更有力的依据,为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运动式”心理干预的教改尝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009-2010学年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一、大二有重度心理症状的45名学生。

2.研究方法

采用观察法和测试法。通过心理症状量表问卷调查及综合测评筛选出心理问题对象。根据他们心理问题的不同特征有针对性地分到协作性项目组、竞争性项目组、单项项目组。进行为期一学期,每周1次的拓展课程团体辅导训练。做运动干预前后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在课题组前期的研究中,对筛选出的三组共45名分别表现有抑郁、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心理问题的学生(其中抑郁15人),并平均安排在篮球、排球、体育舞蹈、太极拳、拓展课程5个活动小组中,每周锻炼1小时,共锻炼6周。在实验前、后进行了适应力、耐受力、控制力、注意水平、社会交往能力和康复力六项指标的自评测试。抑郁组的学生在各锻炼小组中实验前、后的数据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各种锻炼形式均有助于改善抑郁症状;焦虑组的学生只在排球和太极拳锻炼小组中呈显著差异,说明强度中等、竞争性偏弱的锻炼对焦虑具有改善作用;人际关系敏感组的学生在篮球、体育舞蹈、拓展课程锻炼小组中实验前、后的数据呈显著性差异,由此看出团体性、协作性的运动形式较利于改善人际关系敏感。

主要案例:对2009年筛查出的社交障碍学生进行拓展课程的干预,效果较为明显,拓展课程特别是协作性游戏对学生社交障碍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采用观察法和测试法,对社交障碍症状的三名09级学生进行拓展课程干预,每周一次均采用协作性拓展课程(内容见表),游戏结束后让所有学生围坐讨论游戏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教师最后点评,持续8周。教学实验前后分别进行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经过8周的拓展课程干预,3位同学的敌对性和偏执性都有明显的降低,16PF各因子得分均向积极方向改善,SCL-90各因子得分和总分均明显降低。

我们在拓展课程干预中采用的全部都是协作性游戏,要求每项任务必须在所有参与同学交流协商后进行分工,共同协作完成,这使得每位同学都要经历确定自己的分工,并跟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共同完成任务这一过程,而完成这一过程的环境是一个完全自由、轻松、愉快的环境,有助于建立同学间良好的人际关系。

干预初期,在和同学交谈以及游戏体会的交流中发现,患有社交障碍的三位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不愿主动与别人交谈、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别人与他们交流时,他们都表现得紧张、面红或故意回避,参加游戏中的合作完全是沉默中听从其他同学的安排。但拓展课程干预四周后发现,他们面对同学的提问时不再紧张、面红、回避,已能流畅回答。八周时,已能主动加入同学们的探讨甚至对游戏的进行提出自己的见解。另外,拓展课程的竞争因素和一定的情节,增加了它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每位同学都能在拓展课程中找到适宜的位置,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情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三位同学独来独往、很少与同学交流讨论合作的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他们能够与同学流畅交流、融洽合作,甚至愿意有身体接触性的配合,在游戏最后的总结中也能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关注游戏的发展和变化,和同学们一起出谋划策、欢呼雀跃。拓展课程要求参加者更广泛地协作,几乎所有的游戏都需要协作配合,如“过电网”、“同起同坐”、“走地雷阵”等,没有协作配合,游戏就不能顺利进行。但是,拓展课程对游戏参与者间的协作要求更高,而且具有强烈的时空特征。为保证拓展课程的成功,同学们在各种情景下均需与自己喜欢的或是不喜欢的伙伴协作配合,随机的安排往往不容选择。由于拓展课程进行时,同学们的肢体参与积极性的运动,身心均处在高度兴奋之中,实际上他们也很少有选择协作伙伴的要求。拓展课程的这些特点均有助于学生扩大与同伴的交往范围。

拓展课程内容

表1 16PF各因子均值(Table 1 the mean and norm of 16PF)

表2 SCL-90总分及各因子均值(Table 2 the mean and norm of SCL-90)

2009-2010学年对大一和大二两届学生的运动干预中,大二学生干预效应不如大一学生明显。分析为由于高年级学生性格发展趋于稳定、适应能力提高、活动影响因素增多等原因。

四、结论与建议

第一,各种锻炼形式均有助于改善抑郁症状;强度中等、竞争性偏弱的锻炼对焦虑具有改善作用;团体性、协作性的运动形式较利于改善人际关系敏感;拓展课程特别是协作性游戏对学生社交障碍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第二,拓展课程运动中的团体辅导和朋辈辅导形式发挥了较好的心理健康干预作用,可增进成员间的情感交流和融洽;愉快环境有助于扩大交往范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拓展课程的竞争因素及趣味性,能使学生获得多种心理体验,增强其自信与自尊,使个性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发展。拓展课程非常符合心理干预中团体辅导和个性干预的手段要求,教师可结合不同需求精心设计适宜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运动干预的健心作用。

第三,通过体育教学的方式和途径进行心理干预,由于师生间、同学间以及人与大自然的近距离交流和接触,对比心理咨询中心的常规形式,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的干预显得较为平和自然,轻松愉快,对身、心健康的促进具有双赢效应,可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较好的辅助手段。

第四,在大学生健康教育中,学校应利用综合学科的资源优势,努力构建多级心理防护网络和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可将体育工作纳入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加强心理咨询中心和体育部门的合作,进行体育和心理学的横向多科性研究,将心理调适与体育锻炼密切结合,探讨可行性好、操作性强的心理健康干预模式。

第五,体育教师应首先树立全面的健康观,摆正健身与增进心理健康的关系,在体育课的设计、组织教学等方面体现心理健康教育,来逐步提高有心理症状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他们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最终促使他们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和健全的心理。

猜你喜欢

协作心理健康游戏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团结协作成功易
协作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