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2019-07-19杨进博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主动性实践性创新能力

杨进博

摘 要: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同时也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基本动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再满足于以往的“稳健型”人才,而是逐渐倾向于选用善于创新的人。“新课改”之后,越来越多的教师也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创新式教学,但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用创新的方法来教育学生,更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其在学生时代开始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创新能力 主动性 实践性 协作性

中国著名科学家周海中曾说过“没有思想自由,就不可能有学术创新”,这句话表明了思想自主对于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要充分遵守个性化、系统性、实践性和协作性四个原则[1],以学生为教育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主动思考并探究,从而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高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初步培养创新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一直都是“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辅的”,而新课程改革之后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就是在教學的过程中,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化差异[2],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知识。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主动创造。比如: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首先对是知识点进行讲解,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同时要鼓励学生主动想出解决办法,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先给予肯定,然后鼓励该学生思考更多的解决办法,以此激励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比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示范解答,让学生对问题答案进行“举一反三”,并且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不设置标准的回答方式和思考路径,这样,不仅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更加认同了学生的思维模式,鼓励学生形成独特的思考模式。

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时切忌不可对学生提出模板化要求,让学生按照标准的回答方式进行套用,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还会使学生思维模式固化。

二、打造良好校园环境,营造校园创新氛围

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营造富含创新精神的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来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创新意识,在参校园活动和校园社交中锻炼创新能力。

我们可以在学校中进行创新意识宣传,筛选出一些通过创新取得成就的名人,比如:鲁班、齐白石、爱迪生、袁隆平、詹天佑等,将这些名人的成功事迹和趣味故事通过黑板画或是宣传栏的方式进行宣传,又或者在校广播站对名人事迹进行讲解。通过以上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具备创新意识。同时还可以举办相关的校园活动,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锻炼,比如:数学方面的“举一反三答题竞赛”、语文方面的“创新写作比赛”、外语方面的“英文歌曲改词比赛”、“黑板报改革计划比赛”、“才艺创新表演赛”、“创新笔记评选”等等,通过这种活动的形式,给学生营造出“人人创新、事事创新”的校园文化当中,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有意识的锻炼自身的创新能力。

三、开设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将学生置身于创新的情境之中,还要大量开展实践活动,通过不断的课外实践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提升。比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解具体的操作方法,掌握课程知识,还要在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流程和原理,从而探索出更广泛的实验适用范围和更多的原理应用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其创新能力。又比如,在物理课“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教师在讲解完实验技巧之后要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让学生思考“是否可以在现有装置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加速度”、“能否开拓更多种种地加速度的方法”等,让学生在基础原理的前提下进行探究,提高学生对实验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对实验进行主动探索和思考。

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提供基本讲解示范和固定的原理,鼓励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进行创新实践,创新实验技巧和适用范围,增强课程的趣味性。甚至在类似“光学原理”的课外实践中,教师不必提前准备实验器材,而是提前布置给学生任务,让学生寻找符合基本原理的实验物品,对实验器械、实验环境和实验方法均进行创新,培养学生不拘一格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3]。

四、开展协作性学习,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

创新教育不仅要遵守个性化、系统性和实践性,更要遵循其协作性,因此,教师可以开展相应的协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互相启发,共同提升创新能力[4]。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团队划分,比如:教师首先设置相应的课题和探究内容,每10名学生组建一个团队,每个团队自行讨论并决定要选择的课题,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课外实践,分别完成资料搜集、现场操作、实践记录、道具布置、社会调查及综合谈论等工作,让学生通过团队的合理分工和协作共同完成课题[5]。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学习的自主能力,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从而促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运用与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融合新的教学理念,更新自身知识储备。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个体的差异性发展,尽量避免学生思维同向化,并通过系统的教学和整体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在不断是实践和协作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提高其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潘春荣,张飞.创新人才培养与教育的探索和思考[J/OL].轻工科技,2018(12):133-135[2018-12-22].

[2]任静,袁永辉,王卓.基于校企融合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研究[J].河北企业,2018(12):151-152.

[3]吴香宇.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6):80-82.

[4]周天宠,修春,尹宗明.创新型人才“链式”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大学教育,2018(12):164-166.

[5]高思思.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提升路径[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8(12):41-43.

猜你喜欢

主动性实践性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解析高中语文试卷讲评改革的必要性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