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教版“条件概率”探究引例的随机模拟设计

2011-02-02刘红霞平湖中学浙江嘉兴314200杭州市第九中学浙江杭州310020

中学教研(数学) 2011年7期
关键词:奖券人教版概率

●刘红霞 (平湖中学 浙江嘉兴 314200) ●龚 雷 (杭州市第九中学 浙江杭州 310020)

人教版“条件概率”探究引例的随机模拟设计

●刘红霞 (平湖中学 浙江嘉兴 314200) ●龚 雷 (杭州市第九中学 浙江杭州 310020)

在人教版教材必修3中学生学习了电脑随机模拟方法,针对人教版教材选修2-3(本文所提到的教材均指人教版教材)中“条件概率”一节的一个探究引例:

3张奖券中只有一张能中奖,现分别由3名同学无放回地抽取,问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否比前2名同学小.

学生很自然地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能否用随机模拟方法验证这一问题?可惜教材对此只字未提.笔者曾就此问题与一些数学教师讨论过,有不少数学教师并不能独立设计出用EXCEL进行随机模拟的方法,这直接引发了笔者写作本文的冲动.

将3张奖券分别编号为0,1,2,并规定0号为中奖券.第1位同学的随机结果很容易模拟,在EXCEL中用函数INT(3*RAND())即可生成{0,1,2}中一个随机数(以下用A表示此数).这里的RAND()是一个随机函数,生成区间(0,1)上的连续型随机数(实质上仍是离散的);INT()是取整函数(教材中介绍的整数型随机函数RANDBETWEEN()在EXCEL的典型安装方案中一般没有装入,所以这里采用这2个更基本的函数,使得这个方法更具普适性).这些内容学生在必修3中都已经有所接触.

如何模拟第2位同学的摸奖结果?这是一个难点.用函数INT(2*RAND())(以下用D表示此数)可以模拟在剩下2张中任取一张的2种结果,但这并不是其抽到的真实号码.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在第1位同学抽取以后,剩下的奖券按原来次序重新编号为0和1,而随机数D正是这个重新编号以后的号码.这样一来,能否还原这2张奖券的原先号码就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原号码B与新号码D之间满足函数关系:

在EXCEL中,可利用逻辑函数“=IF(A1<=D1,1,0)”来实现这一函数,其含义是:当 A1≤D1时取1,否则取0.

1 随机模拟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解决了第2位同学的模拟,最后一位就不再复杂了,可以利用“3位同学的奖号总和为3”这一规律来设计.于是,就得到了用EXCEL进行随机模拟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1)在A1单元格输入“=INT(3*RAND())”;

(2)在D1单元格输入“=INT(2*RAND())”;

(3)在E1 单元格输入“=IF(A1 < =D1,1,0)”;

(4)在B1单元格输入“=C1+E1”;

(5)在C1单元格输入“=3-A1-B1”;

(6)选中A1:E1区域,利用复制句柄将其复制N行,得N次随机试验,表1为20次随机试验的结果.

接下来只需利用EXCEL的统计和计算功能计算频数和频率即可,这里不再赘述.

表1 20次随机试验的结果

2 条件概率公式在此随机模拟中的直观解释

这个随机模拟过程可以较为直观解释为什么第2位学生的中奖概率不是而是.事实上,虽然D列中0的频率接近于,但这并不全部都是真正的中奖券.例如当第1位同学抽到0号签时,剩下的号签都进行了重新编号,1号改成了0号.因此当且仅当A列不为0时,D列的0号签才是B列的0号签.例如在表1中,D列共有9个0,接近,但其中第9,11,17次试验对应的 A列是0,此时中奖签已经被第1位同学抽取,D列的0并不是第2位同学抽取的真实签号,第2位同学抽取的真实号签是1,所以B列中0的个数为6,接近.我们可以按对应的 A列取值{0,1,2},将其分为3类,这3类基本上是平均分布的.其中对应于A列取值为1和2的2类才是真正的中奖券.因此D列中真正的中奖券频率约为:×=.这恰好印证了条件概率公式:

3 随机模拟结果的精致化

随机模拟只能用频率来近似估计概率,控制随机误差的唯一方法是增加试验次数.虽然电脑模拟使得增加试验次数并不困难,但这也同时带来了对精度的进一步追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单凭这样的随机模拟要让学生相信“3位同学的获奖概率都一样”这个结论没有太大的说服力.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2条思路考虑:一是从改进这个随机模拟方法的角度思考;一是从结合其他解题思路(例如教材上的用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分析).后者不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问题,这里着重研究一下前面这个思路.

我们知道,频率在概率附近摆动,而且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多,频率越接近概率.但这并不是说200次试验所得的频率值一定比100次试验所得的频率值更接近概率.在教材必修3中采用了用折线图方法反映随着试验次数增加频率的变化趋势.我们这里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把随机模拟的结果更精致化(如表2).

表2 中奖频率和中奖频数

据此画出如图1所示的折线图就能很清晰地说明了3个频率越来越接近的趋势:

图1

4 不是题外话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如果学生没有按照我们教的方法去学,那么我们就按照学生学的方法来教”.有些教师喜欢让学生按照自己教的方法学,很少注意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学的方法.这正是新课程改革所期望改变的.

在学习理解概率的过程中,电脑随机模拟方法虽然不见得是所有学生都喜爱的方法,但肯定是部分学生所喜欢的,可惜有一些教师没有认真体会新课程理念,没有给这一部分学生以足够的关注.这大概也就是“关注平均分”与“关注学生个性”之间的不同点之一吧?本文也无非就是对这种教育理念的一次实践.的极线为x=-t.抛物线在点A处的切线与极线x=-t交于点N,过点N作直线AP的垂线MN,垂足为M,则直线MN恒过x轴上的一个定点Q,且点M的轨迹是以PQ为直径的圆(点Q除外).

故直线MN通过x轴上一点Q(p-t,0).

当x1=t时,MN的方程为y=0,显然直线MN过 x轴上一点 Q(p-t,0).

因为t是定值,所以Q(p-t,0)为x轴上的一定点,故直线MN恒过x轴上一定点Q(p-t,0).

由于P,Q 是 2个定点,且∠PMQ=90°,因此点M的轨迹是以PQ为直径的圆(点Q除外).

猜你喜欢

奖券人教版概率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天上掉下奖券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概率与统计(一)
概率与统计(二)
好雪片片
好雪片片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好雪片片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