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使用肩吊带的护理观察

2011-01-31冯洪方玉美李淑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1年1期
关键词:吊带患侧上肢

冯洪,方玉美,李淑会

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使用肩吊带的护理观察

冯洪,方玉美,李淑会

目的探讨肩吊带在脑卒中并发肩关节半脱位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对脑卒中偏瘫并发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佩带肩带和不佩带肩带各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3个月的康复训练和康复护理,两组患者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有改善(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并发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不使用肩吊带对上肢功能和ADL能力无明显影响。

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肩吊带;上肢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目前,针对脑卒中并发肩关节半脱位的护理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肩吊带固定患肩能减轻患肢本身重量所造成的对患肩的牵拉,对肩关节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一旦发现有肩关节半脱位,应尽早使用肩吊带[1];另一种观点则不主张使用肩吊带,认为吊带并不能减轻半脱位,而且多数吊带将上肢吊于胸前会加重偏瘫臂的屈肌痉挛模式,在步态训练中妨碍上肢的代偿性摆动等[2]。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回顾性报道。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月~2010年3月在本院神经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并发肩关节半脱位患者共60例,均经临床、头颅CT或MRI确诊,为首发病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9例;年龄42~68岁;脑出血 25例,脑梗死35例;右侧瘫31例,左侧瘫29例;病程28~61 d。将曾经使用肩吊带30例患者定为A组,没有使用肩吊带30例患者定为B组。两组间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n)

1.2 方法 查阅60例患者入院时和3个月后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分数和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度量方法:患者取坐位时测量肩峰下凹陷处,以 1、1.5、2、2.5、3 横指为记录单位。半脱位在1~1.5横指者29例,1.5~2横指者26例,2~2.5横指5例。两组间患者半脱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数据输入SPSS 13.0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

2 结果

经过3个月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均有提高(P<0.05),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 2、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巴氏指数比较

3 讨论

肩关节脱位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50%~70%。肩关节半脱位后被动或主动活动时肩的活动受限会妨碍上肢功能的恢复,继而影响ADL。脑卒中患者并发肩关节半脱位后是否使用肩吊带的问题存有争议。支持使用肩吊带的研究证实,使用肩吊带前和用肩吊带即刻对肩峰与肱骨头之间隙有不同的影响,早期应用肩吊带、积极训练肩带肌对预防和治疗肩关节半脱位都有较好的作用[1]。刘月芳等设计的偏瘫肩关节半脱位复位功能带既能使患者坐位、站位及功能训练时患肢肱骨头回纳固定在关节盂内,又能保持肩关节的良肢位[3]。不支持使用肩吊带的观点认为吊带并不能减轻半脱位,而且用吊带将上肢吊于胸前会加重或促进偏瘫臂的屈肌痉挛模式[4],在步态训练中妨碍上肢的代偿性摆动,使偏瘫上肢从全身功能性运动中分离开来,并危及患肢的血液循环[2]。还有研究者发现,使用和未使用肩吊带的新近偏瘫的两组患者,其关节活动度、肩关节疼痛及半脱位指标均无明显差异。肩吊带并不能防止、改善或减轻肩关节半脱位,也就没必要为防止和矫正半脱位而给予肩的支持[5]。肩吊带还会使局部受压,影响血液循环,会使手臂减少甚至丧失感觉的输入,加重了忽略,甚至引起习得性失用,并认为应该不用任何方式的吊带,只要通过认真主动的治疗,正确的操作和姿势摆放就可取得最佳效果[6]。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上肢处于软瘫期或2横指(及以上)的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为了安全起见可以适时使用肩吊带,例如在搬运和起床时使用肩吊带能保护肩关节,可以避免拉扯患肩造成更大的损伤;在刚开始站立训练时使用肩吊带能减轻患肢本身重量所造成的对患肩的牵拉,减轻不适感等,但此时尽量不使用将上肢吊于胸前的吊带。对于痉挛期或2横指以下的肩关节半脱位患者则不必要使用肩吊带,只要实施正确的体位摆放并进行康复训练,就能改善患者肩的问题。具体护理措施首先是偏瘫早期的正确卧位,此时应以患侧卧位为好,这样可增加对患侧的刺激输入[4]。在患侧卧位时将患者躯干稍向后倾斜,背部用枕头稳固支持。患侧上肢充分前伸,前臂旋后,肘伸展。患肢由枕头垫起,使肩胛骨处于前伸位。患者能坐起后,要把患侧手臂放在桌上或轮椅前的扶板上,以保持肩关节的正常位置。患者如能起立甚至可以行走后,可以把患手放在上衣兜里或患手放在背后,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使患手自然下垂而加重手的肿胀。在病房,护士可协助并指导患侧上肢做挤压、拍打和按摩等活动,用健侧手带动患侧上臂做充分的上举运动,此时双上肢的肘部伸直,上举的幅度可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双上肢能贴住两耳。侧方负重训练也是重要的训练,患侧上肢伸直,五指伸展分开放在硬板椅上,将患者身体的重量逐渐向患侧移动,训练时间和程度以能耐受为宜。

本研究发现,使用肩吊带的患者与不使用肩吊带的患者在改善上肢功能和提高ADL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想要恢复患侧上肢功能的活动,提高ADL能力,只要从正确的姿势摆放、肩关节的活动开始就可以了。

[1]王翔,戴玲,刘吉林.14例偏瘫并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康复训练[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43-345.

[2]陈君,李泽兵.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J].中国康复,1999,14(4):243-244.

[3]刘月芳,赵勇,王蓓蓓,等.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复位功能带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575-576.

[4]张通.脑卒中的功能障碍与康复[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448.

[5]Davies PM.刘钦刚编译.循序渐进[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164.

[6]Davies PM.刘钦刚 译.循序渐进偏瘫患者的全面康复治疗[M].2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291.

Effect of Shoulder Sling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Shoulder Subluxation

FENG Hong,FANG Yu-mei,LI Shu-hui.Department of Neurology,Beijing Charity Hospital,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re,Beijing 100068,China

Objective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shoulder slings on rehabilitation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shoulder subluxation.Methods60 stroke patients with shoulder subluxation using shoulder sling or not were investigat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After 3 months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nursing,both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Fugl-Meyer Assessment of upper limbs and Barthel Index(P<0.05),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There i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f should sling on upper limbs function and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shoulder subluxation.

stroke;shoulder subluxation;shoulder sling;upper limbs function;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本文著录格式]冯洪,方玉美,李淑会.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使用肩吊带的护理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1):98—99.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科,北京市100068。作者简介:冯洪(1966-),女,北京市人,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偏瘫康复护理工作。

R743.3

A

1006-9771(2011)01-0098-02

2010-06-24)

·社区康复·

猜你喜欢

吊带患侧上肢
更 正
盆底超声检测评估无张力性尿道中段悬吊带术后吊带相关并发症的意义
吊带背心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你的偶像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夏日吊带风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