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压臭氧血液灌流加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体会

2011-01-30刘娟娟姚会艳董伟凤马春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4期
关键词:活动期压痛灌流

刘娟娟 姚会艳 董伟凤 马春燕

高压臭氧血液灌流加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体会

刘娟娟 姚会艳 董伟凤 马春燕

目的 观察高压臭氧血液灌流疗法加中药汤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期的疗效。方法 将 68例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且处于活动期的患者,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即给予激素、免疫抑制剂、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物。治疗组相较于治疗组,不给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但给予高压臭氧血液灌流疗法,并配合中药辩证处方汤剂。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高压臭氧血液灌流疗法加总要辩证处方汤剂治疗 RA活动期,可以减少或避免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且疗效确切。

高压臭氧;类风湿;活动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疼痛、肿胀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活动期对关节的侵袭、破坏进展很快,极易导致关节强直、畸形、功能丧失。活动期RA患者关节疼痛明显加重,致残率很高。自 2009年 2月至 2010年 2月作者应用高压臭氧血液灌流疗法,并配合中药辩证处方治疗 RA活动期患者 3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均符合 1988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昆明会议)修订的RA诊断标准:①症状:以小关节为主,多为多发性关节肿胀或小关节对称性肿痛,晨僵(单发者须与其他病症鉴别,关节症状至少持续 6周以上);②体征:受累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功能受限,或畸形,或强直,部分病例可有皮下结节;③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s,RF)阳性,血沉(Erythrocy Sedimentation Rate,ESR)多增快;④X线检查:重点受累关节具有典型的RA的X线所见;对具有上述症状和体征者,或兼有RF阳性,或兼有典型X线表现者均可诊断。且处于活动期:①晨僵时间超过15min;②早晨起床 6h之内仍感到虚弱;③关节痛;④有 2个以上外周关节压痛或活动痛;⑤有2个以上外周关节滑膜肿胀;⑥ESR(魏氏法):男性≥20mm/1 h,女性≥30mm/1 h;符合上述标准4项以上。本次所选68例RA患者均为ESR≤45mm/1 h。

1.2 排除标准 排除其他影响RA关节疼痛症状及ERS、CRP等相关实验室指标的疾病,除外不适合治疗用药患者:①有严重的心、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者[1];②有胃肠出血及十二指肠溃疡疾病及病史者;③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④有非甾体药物过敏史患者;⑤试验前 3周已接受慢作用抗风湿药物、D-青霉胺、氯喹、金诺芬、肾上腺皮质激素局部或全身治疗患者。

1.3 一般资料 所选RA 68例均为2009-02至 2010-0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252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34例,男 9例,女 25例,平均年龄57.3岁,病程 6月~30年,平均病程 6月 ~33年;对照组 34例,男 10例,女 24例,平均年龄 58.2岁,病程 7月~32年,平均病程 6月 ~31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R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口服甲泼尼龙片8mg(2片),1次/d;甲氨喋呤10mg,1/周;尼美舒利0.1 g,2次/d。

2.2 治疗组 尼美舒利0.1 g,2次/d;加用中药辩证处方熬为汤剂,按常规口服 1剂/d,分 2次口服;给予高压臭氧血液灌流疗法,1次/隔日。治疗组血液灌流 10次后,治疗组暂停血液灌流,对照组停甲泼尼龙,余治疗均同前。15 d为 1疗程,疗程终点统计疗效。连续治疗 2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两组均连续治疗 30 d。并于开始治疗前(3 d内)、治疗15 d、治疗 30 d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晨僵持续时间、肿胀关节数及指数、压痛关节数及指数等)、实验室检验项目(ESR、CRP)。

3.1 疗效标准 实验室化验标准观察ESR、CRP的改变。ESR采用魏氏法测定,以mm/1 h为单位,观察其数值变化。CRP使用相应试剂盒测定,以 mg/L为单位,观察其数值变化。

症状体征观察标准①晨僵持续时间[2]:以分钟(m in)计算,由患者自我记录早晨醒来时出现晨僵至消失之间的一段时间;②肿胀关节数及指数:按下列标准逐一登记各受累关节(近端指间、掌指、腕、肘、肩、膝等关节)的肿胀级别,最后相加得出肿胀指数。0=无肿胀;1=软组织肿胀(即滑膜肿胀,无明显关节积液);2=在 1级基础上,伴有关节积液;③压痛关节数及指数:触痛或被动活动时的关节触痛,按下列4级逐一记录受累关节压痛级别,最后相加求出关节压痛指数。0=无压痛,重压或作最大被动活动时无疼痛;1=轻度痛,在关节边缘或触及韧带时重压,患者称有压痛,但被动活动不受限;2 =中度痛,重压患者称有压痛,且皱眉表示不适,活动轻度受限;3=重度痛,重压患者称有压痛且退缩,被动活动严重受限。

3.2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统计学有显著差异。

3.3 治疗结果

表1 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比较(±s)

表1 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比较(±s)

注:治疗15 d、30 d后临床疗效,晨僵持续时间(h)、关节压痛指数(分)关节肿胀指数(分)、关节肿胀数(个)、关节压痛数(个)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项目 治疗前 3 d内 治疗15 d 治疗30 d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组 对照组晨僵持续时间(h) 6.1±0.5 5.73±0.6 2.8±0.23* 3.3±0.32 1.3±0.2 1.9±0.33关节压痛指数(分) 2.9±0.31 2.3±0.26 1.9±0.26* 2.1±0.19 1.0±0.28* 1.8±0.19关节肿胀指数(分) 2.7±0.1 2.3±0.15 2.0±0.21* 2.1±0.10 1.0±0.20* 1.9±0.12关节肿胀数(个) 12.1±0.31 13.4±0.25 8.2±0.28* 9.1±0.24 4.2±0.30* 5.0±0.25关节压痛数(个) 13.2±2.4 13.8±2.73 7.9±1.26* 9.0±1.80 3.6±1.26* 5.3±1.73

表2 两组实验室指标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实验室指标变化比较(±s)

注:治疗15 d、30 d后临床疗效,ESR、CEP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项目 治疗前 3 d内 治疗15 d 治疗30 d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组 对照组ESR(mm/1 h) 26.5±20.2 24.9±21.8 19.1±16.1* 22.8±18.1 14.1±13.1* 22.3±15.5 CRP(mg/L) 16.7±23.6 17.0±20.0 12.3±9.8* 14.8±13.7 8.4±10.3* 9.6±16.4

4 讨论

RA是一种致残率高的世界性疑难病症。长期以来活动期 RA患者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案:糖皮质激素加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或加生物制剂,患者耐受性差,不良反应多,而且对于一些活动期 RA联合治疗,效果不尽人意[3]。此类药物有消化系统、肾脏、肝脏、血液系统等损害,并容易导致或加重感染、诱发或加重骨质疏松、诱发肿瘤等毒副作用。因此,探讨新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称为 RA治疗上的堡垒。高压臭氧血液灌流,并配合中药辩证处方汤剂,治疗一定范围内活动期RA(ESR≤45mm/1 h),疗效满意。

此次临床观察中,高压臭氧血液灌流应用德国霍尔曼高压臭氧治疗仪,在全密闭系统中通过无菌真空瓶负压采血,正压输入臭氧,然后将臭氧化的血液通过正压回输,使臭氧在衰变前快速进入人体,以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发挥其最大限量的医用功能。臭氧(O3)是一个特殊的、由三个氧原子组成的分子,是氧的同素异构体,具有有非常高的氧化作用,化学性质活跃,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易变,很快自行分解为(O2)和单个氧原子(O)。单个氧(O)具有很强的活性,可:①增强免疫力:刺激细胞因子释放,促进蛋白质合成,激活免疫系统;②改善机体缺氧:促进红细胞对氧的释放,提高氧分压,增加溶解氧含量,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和组胺的释放等,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的作用,而没有类似的毒副作用;③镇痛不成瘾:可增强脂质过氧化反应,刺激脑啡肽释放灭活致痛的P物质,同时它能抑制免疫反应对关节软骨组织、滑膜的分解破坏作用,明显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能修复破坏的软组织,使病理改变逆转,进而修复骨关节功能;④抗炎抗感染:可快速彻底地杀灭致病细菌、真菌和病毒。以上为高压臭氧血液灌流疗法治疗 RA的理论依据。

目前我科在临床应用高压臭氧血液灌流时,1次/隔日。10次血液灌流后,若病情无改善,则酌情加少量糖皮质激素。患者一般在血液灌流治疗3~4次即可见效,主要表现:ESR、CRP、RF均可有下降,关节肌肉疼痛、晨僵、皮损等症状症可随之改善,而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大部分患者血液灌流治疗7次后症状及好转。但因观察时间较短,未做远期疗效观察。

高压臭氧血液灌流疗法配合中药辩证处方汤剂,对于一定范围内RA活动期治疗具有作用迅速、疗效显著、能脱离或减少应用糖皮质激素、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汪倪萍,丁长海,魏伟,等.尼美舒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4):424-428.

[2] 李长玉,丁长海,徐叔云,等.尼美舒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1;36(5): 379-382.

[3] 唐福林.加强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实验室研究.中华风湿病杂志,1998,2:12.

071000保定,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

猜你喜欢

活动期压痛灌流
微流控芯片细胞灌流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治疗尿毒症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体外实验研究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养阴化瘀方联合强化西药方案治疗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研究
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
抗生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活动期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