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U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

2011-01-30杨秀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4期
关键词:机率病原菌抗生素

杨秀英

ICU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

杨秀英

目的 分析 ICU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高危因素及其预防方法,为使血流感染降低其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64例 ICU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治疗过程,分析相关高危因素,并探讨预防方法。结果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多发于ICU,这与患者的疾病类型,身体情况,抗生素剂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 操作规范、监管,穿刺点的正确选择处理及护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置管时间的控制是 ICU预防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重要手段。

血管内置管;ICU感染;预防治疗

近年来,血管内导管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ICU临床治疗中,但由于手术人员操作过程,ICU患者病症特点,ICU用药特点等原因,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简称CRBSI)的发生率机率也越来越高。为分析ICU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高危因素及预防方法,为了今后更好的治疗和预防,本文分析我院64例CRBSI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治疗过程,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05年 3月至 2009年 12月行血管内导管留置术,术后出现血流感染,并经微生物室培养导管接头处和血液样本阳性确诊的64例CRBSI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1.2 回顾性分析方法 制定统一调查记录表,由出入院记录查询CRBSI患者住院号,并入病案室查阅病历,统一填写。分析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感染日期,基础疾病,临床表现,抗生素使用时间,置管时间,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转归等。

1.3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依据《2002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具体表现为有ICU留置静脉导管史,术后出现不明原因的感染表现,实验室检查导管接头处及血培养阳性。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本组研究对象中男 41例(64.1%),女23例(35.9%),年龄31~86岁,平均58岁。外科ICU 33例(51.6%),急诊ICU 17例(26.6%),呼吸ICU 14例(21.9%)。基础疾病类型分布为肿瘤 17例,呼吸系统 15例,消化系统 10例,循环系统 9例,神经系统 8例,其他 5例。置管时间为 3~13 d,平均 9.4 d,其中 8~10 d患者 51例(80.0%)。发现感染后均采用相对敏感抗生素治疗,其中 3例死亡,其余均有好转。住院时间为 16~35 d,平均 22 d。

2.2 菌群分布及构成比分析 本组 64例患者导管接头处及血培养共检出 69株病原菌,其中 3例患者培养出 2株病原菌,1例患者培养出3株病原菌。G+球菌48株(69.6%),G-球菌 21株(30.4%)。病原菌分布详情见表1。

表1 69株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

2.3 抗生素在感染时的使用情况 其 8例患者在感染前未接受胃肠外抗菌药物的治疗,占 12.5%,抗生素的使用者 56例,使用率 87.5%,单一抗菌药物应用 31例,占 48.44%,两种或两种以上联合要药25例,占 39.06%,68.5%属于经验性用药,常用广谱抗菌药物包括,泰能,哌拉西林,万古霉素,喹诺酮类,头孢菌类等。

2.4 置管时间 感染发生于8 d内占16.5%,置管8 d后占83.5%,发生感染前平均住院天数 20 d。

3 讨论

3.1 CRBSI高危因素 近些年来ICU中CRBSI的发病机率一直在不断增加,这与多种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①医护人员的专业规范程度不足。另外由于ICU处理患者病情较为危重,所以医师在操作时易产生急迫和马虎,从而导致操作不规范,增加感染发生的机率;②置管过程与护理过程存在不足。穿刺点的选择与易污染区域的距离不够,或穿刺点细菌菌落数及易感性分析不足,穿刺熟练度不足,都会导致感染机率增加[2];③基础疾病严重,从而导致CRBSI机率增加。ICU病房的患者多患有严重基础疾病,其住院时间较长,身体素质较差,这会增加CRBSI的发病机率;④置管时间和置管更换时间过长;⑤抗生素滥用会导致病原菌耐药性增加。由于 ICU患者的基础疾病较为严重,术前多采用大剂量抗生素对其治疗,这会导致病原菌耐药性增加,从而增大CRBSI发生机率;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过份依赖,使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由于ICU患者病情的复杂化,患者多采用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这使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感染机率增大[3]。

3.2 病原菌构成比分析 由本组病原菌构成比可见CRBSI的病原菌还是以G+球菌为主(69.6%),目前有较多研究表明葡萄球菌为CRBSI的主要致病菌,并且耐药性有所上升[4]。这与本组研究结果相符。

3.3 预防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的ICU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我们应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①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规范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从穿刺过程到穿刺后护理,实行规范的操作和监管;②严格认真的选择穿刺点,提高穿刺熟练度;③重视对基础疾病与CRBSI发生机率的预测,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CRBSI发生机率要远远高于普通患者,因此在此类危险患者的治疗时要有预见性;④要合理缩短置管时间,一旦有可怀疑感染的情况发生时,应立即拔除导管,并在72~96h内更换导管或变换穿刺部位;⑤整个治疗过程中应该合理选择并应用抗生素,避免滥用的情况发生,一旦出现感染要严格按照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的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治疗;⑥尽量减少或避免使用能诱发血栓形成的要素,不要过分依赖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多发于 ICU,这与患者的疾病类型,身体情况,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置管时间,等有直接关系,这些都是导致这种疾病的高危因素。专业的操作规范、监管,穿刺点的正确选择处理及护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置管时间的控制等都是 ICU预防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重要手段。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20.

[2] 卢庆文,孙胤,韩全德.糖尿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检测和药物敏感度分析.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1):47-48.

[3] 安友仲,曹相原,方强,等.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6(28):416-418.

[4] 徐雅萍,周光,钟延法,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病原菌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9):1016.

The effect on analyzing and prventiong for the high risk factor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ICU

YANGXiu-ying.The People's Hospital Daxian,Sichuan635000,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high risk factor,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bout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ICU.To provide a references for reduce the infection.Methods The general state and therapeutic regimen about64 cases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The high risk factor and precautionswere researched.Results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wasmultip le in ICU,and itwas relevant to disease types,physicalquality,antibiotic dose.Conclusion Operative procedure and inspection profession,correct selection of the puncture point,and rationaluse antibiotic,control the time of put canal is the way to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about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ICU.

Intravascular catheter;ICU infection;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635000四川省达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机率病原菌抗生素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抗生素的故事
班上的“小雷达”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
肠宁汤治疗66例老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效果观察
2013年医院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