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部γ刀的临床治疗原理及其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2011-01-30

中国医学装备 2011年7期
关键词:体部靶点局部

张 元

瑞典神经外科专家Leksell教授于1951年首先提出立体定向放射手术的概念,即:多个小野三维集束射线单次大剂量照射颅内不能手术的良性病变。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不断的临床研究,新一代的治疗系统不断产生。1997年我国深圳奥沃公司研制了世界首台体部γ刀(OUR-QGD型),并进行临床应用研究,对治疗胸腔、腹腔、盆腔多种癌瘤,有效率达90%。

1 体部的临床工作原理

体部γ刀和头部伽马刀一样并非真正的手术刀,都是利用射线的集合聚焦原理,用钴60作为放射源,通过精确的立体定向将大量γ刀射线旋转聚焦于体部病灶,通过多次照射使接受照射的病灶组织细胞的DNA或RNA断裂,直接破坏某些生物酶或辅酶,使线粒体能量系统发生障碍导致病灶组织坏死、液化、吸收,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体部γ刀的治疗过程包括定位、制订计划和实施治疗等主要步骤。治疗前,先用立体定位系统对病灶进行定位,即通过CT/MRI对病灶进行定位扫描,以显示出病灶和坐标各点的相对位置;将获得的有关病灶和坐标参数输入治疗计划系统,重建体表、病灶和周围敏感组织的三维形态,并根据医生给予的处方剂量制订治疗计划,治疗所需的靶点数、靶点坐标以及每个靶点使用的准直器型号和照射时间;在接收到治疗计划系统的有关数据后,电气控制系统将通过治疗床将患者送到预定位置,并打开预选的相应准直器进行定量照射治疗;全部靶点治疗完成后,关闭屏蔽系统,放射准直系统自动回到安全状态;最后治疗床将患者退出治疗区。

2 体部γ刀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特指WHO分期ⅢA,ⅢB的病例。

2.1 正确选择治疗适应症

2.1.1 除了满足常规放疗的适应症外,要求肿瘤边缘距离食管和脊髓超过2 cm;

2.1.2 无大咯血;

2.1.3 周围型肺癌为主,对中心型肺癌,要评估聚焦式放疗引起的气管塌陷的风险;

2.1.4 纵隔淋巴结孤立的病变(N2或N3);

2.2 靶区勾画

2.2.1 GTV包括肺窗中所见的肺内肿瘤范围以及纵隔窗中所见的纵隔受累范围,病变的毛刺应包括在GTV中。如果患者有阻塞性肺不张,应考虑将不张的部分置于GTV以外。

2.2.2 CTV GTV外放8 mm。除非确有外侵存在,CTV不应超过解剖学边界。

2.2.3 PTV 为CTV加上肿瘤的运动范围,再加上7 mm的摆位误差。

2.2.4 运动范围确定方法 模拟机下测量肿瘤的活动范围,作为确定ITV的依据。

2.3 治疗计划及处方剂量

2.3.1 靶点设计 中心型肺癌紧邻大血管、气管、食管等重要器官,应选择60%~65%等剂量线,病灶直径大于8 cm时,应配合其他治疗方法使肿瘤病灶退缩至最大径小于5 cm以内;邻近大血管、复发病灶应以65%~70%等剂量曲线包绕GTV;周围型肺癌距离食管、气管、大血管较远,最大直径5 cm以内的病灶可以应用50%等剂量线,中等准直器为主的靶点排布,以50%等剂量线包绕PTV。(如图1、图2所示)

2.3.2 处方剂量:考虑个体情况决定单次剂量、总剂量和分割方法

①单发病变:GTV小于60 cm3KPS评分大于80分,无心肺基础疾病,单次治疗量4~5.5 Gy,共计8~10次;GTV介于60~100 cm3,KPS评分介于70~80分,无或有轻度心肺基础疾病的单次剂量3.5~4.2 Gy,共计10~12次;GTV大于100 cm3,KPS评分介于60~70分,无或有轻度心肺基础疾病,单次剂量3~3.5 Gy,共计12~14次;每日连续或先隔日再连续治疗。

②多发病变:直径小于3 cm,肺内3个病灶以内,单次剂量4~4.5 Gy,共8~10次。直径大于3 cm,肺内病灶大于5个,单次剂量4~4.5 Gy,共8~10次;邻近气管、心脏、食管、大血管的病变单次剂量应控制在30 Gy/10 f。

3 应用结果

对海军总医院157例体部γ刀配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进行分析。其中ⅢA期83例,ⅢB期74例。初次治疗121例,复治36例。单纯γ刀治疗92例(ⅢA期51例,ⅢB期41例),配合化疗65例(ⅢA期32例,ⅢB期33例)。用55%~70%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95%,单次剂量3~4.5 Gy/次,治疗次数8~13次,总剂量40~50 Gy。体部γ刀治疗后1周开始NP方案化疗。治疗后3个月总病灶缓解率86.2%。其中单纯体部γ刀治疗缓解率81.5%,体部γ刀配合化疗病灶缓解率86.2%。总的3年生存率24.2%。表明:体部γ刀配合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治疗,疗效满意,副作用轻。

图1 左肺NSCLC,原发灶剂量分布

图2 左肺NSCLC,纵隔转移灶剂量分布

对空军总医院8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OURQGD型体部γ刀治疗疗效进行分析。其中男68例,女12例。中位年龄67岁。鳞癌24例,腺癌27例,ⅢA期24例,ⅢB期56例。照射剂量:55%等剂量曲线4 Gy/次,5次/周,总剂量48 Gy,中位总剂量43.5 Gy。结果显示:肿瘤的完全缓解率27.5%,部分缓解率42.5%,总有效率70%。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1.3%,41.5%,20.7%。中位生存时间20个月。放射反应轻,未见Ⅲ级表明:体部γ刀配合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治疗,疗效满意,副作用轻,未见Ⅲ级以上肺及食管反应。结论:体部γ刀高选择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病例,可提高局部剂量,近期疗效好,局部控制率高,放射反应轻。

4 结论

体部γ刀是以提高疗效、降低放射损伤为目的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可用于全身实质器官的治疗。临床初步结果显示,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上获得了局控率高、副作用小的好结果。

[1]孙守歧,李宏斌.体部γ刀治疗原理与临床应用[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2]谷铣之,殷蔚伯.肿瘤放射治疗学[M].第4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

[3]夏廷毅.体部γ刀在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肿瘤,2006,15(8):505-508.

[4]聂青,康静波.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体部γ刀剂量调整的临床价值[J].海军总医院学报,2005,18(2):85-86.

[5]Clude l,Perol D,G inestet C,et al.A prospective study on radiation pneumonitis flowing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in non small lung cancer:clinical and dosimetric facters Analysis[J].Radiother oncol,2004.

猜你喜欢

体部靶点局部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
经腹超声及多层螺旋CT检查对肾上腺腺瘤的诊断价值探讨*
超精密车削出现局部振纹的诊断及消除
动态旋转体部伽玛刀辐射剂量学蒙特卡罗模拟研究*
局部遮光器
心力衰竭的分子重构机制及其潜在的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