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脑梗死的CT图像变化与相关血液动力学改变研究

2011-01-30叶海鸣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16期
关键词:特性阻抗脑血管大脑

叶海鸣,韩 孟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广东广州 511400

大脑中动脉在大脑供血范围最广,且大部分区域为重要的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区。单侧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是梗塞性脑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具有起病急,恢复慢,病死率高,起病后表现为对侧肢体瘫痪,对侧同向偏盲、失语,进而出现意识障碍及不同程度的昏迷等症状[1-2]。多数学者认为起病内3~6 h内治疗效果最好,不良反应最少,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改善其预后的关键。CT扫描可作为诊断早期脑梗死简单、快捷、安全的首选方法。本文对早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进行研究,并与影像学检查相对照以探讨早期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规律性变化及其在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患者38例,均为我院收治的单侧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导致的超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在发病6 h内经CT检查并在随后的复查中证实确有脑梗死的病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43~75岁,平均64岁。主要临床表现为程度不同的突发一侧肢体乏力、偏感、偏瘫、单侧鼻唇沟变浅、突发昏厥或意识障碍等;有高血压病病史28例,心脏病病史6例,糖尿病病史5例。排除脑出血、脑干梗死、临床和CT证实为陈旧性脑梗死者。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26~68岁,平均30岁;均无心、脑、肝、肾等疾病。

1.2 CT扫描及血液动力学指标检测方法

①CT扫描:采用GE双排螺旋CT机,120 mA,120 kV,螺距1.0~1.5,扫描层距、层厚均为5~10 mm,以听眦线为基线,向颅顶作连续横断扫描,层数10~16层,对可疑病灶进行薄层扫描。并测量其CT值及健侧对称部位CT值,以作比较。且在24~72 h复查CT。②脑彩超检测血液动力学指标:受检者平卧位,暴露颈部,用流速探头和压力探头分别测定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和压力脉搏波,得出最小血流速度(Vmin)、最大血流速度(Vmax)、颈总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ean)、大脑半球平均血流量(Qmean)、特性阻抗(Zcv)、脉搏波波速(Wv)、动态阻力(DR)、脑血管阻力(Rv),舒张压与临界压之差(DP)以及临界压(CP)。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CT图像改变

38例超级性脑梗死患者中,首次诊断报告脑梗死仅有16例,24~72 h复查CT报告脑梗死38例。但首次CT图片出现阳性体征28例:局部脑组织肿胀19例(脑回变平增宽,临近脑沟变窄变浅、甚至消失),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8例(一支脑动脉密度高于另一支脑动脉,或一段脑动脉密度高于另一段),见图1、2,岛带征14例(脑岛、外囊和屏状核附近灰白质界限不清、模糊或消失,部分伴有邻近侧裂池的受压变形),脑实质略低密度14例(病灶区脑实质局部密度较对侧或周围脑组织减低)。

2.2 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脑梗死组的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最大与最小血流速度相对于健康组明显降低(P<0.05),而脉搏波速、特性阻抗以及临界压水平显著升高(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缺血性脑梗死病理是病变区出现血管内皮细胞毒性血肿、坏死、血脑屏障遭到破坏,水和血浆蛋白渗出细胞外间隙而形成血管原性水肿,致脑质密度降低,可直接在CT图像上表现出来。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致超急性期脑梗死CT平扫可能出现三种征象:①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②局部脑肿胀征;③局部脑实质密度减低征。本文中患者经过CT诊断大多也大致表现为以上三种征象。而CVDI参数是直接反映脑血管功能的定量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出脑血管功能的生理和病理状态。本文结果表明,脑梗死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最大与最小血流速度相对于健康组明显降低,而脉搏波波速、特性阻抗以及临界压水平显著升高。检测CVDI参数无论对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还是对治疗措施的评价以及药物治疗的合理筛选都是一种重要的无创伤的临床检测方法,是诊断脑供血不足、预警脑梗死的重要辅助手段[3-4]。

表1 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s)Tab.1 change in blood rheology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s)

表1 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s)Tab.1 change in blood rheology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s)

注:与健康组相比,*P<0.05

参数 健康组 脑梗死组 单位 t值 P值平均血流量(Qmean)平均血流速度(Qmean)最大血液流速(Vmax)最小血液流速(Vmin)脉搏波波速(Wv)特性阻抗(Zcv)临界压(CP)动态阻力(DR)脑血管阻力(Rv)舒张压与临界压之差(DP)10.28±1.76 19.12±4.05 32.12±9.68 11.43±3.03 20.61±3.88 177.31±20.54 66.10±8.80 317.28±63.21 734.4±116.7 20.80±4.70 7.13±3.15*13.87±3.56*29.67±9.12*5.56±2.71*30.32±6.75*232.63±91.56*76.40±25.90*379.89±67.34 801.5±105.2 10.60±6.60 cm3/s cm/s cm/s cm/s m/s mm Hg·s/m mm Hg·s/m mm Hg·s/m mm Hg mm Hg 2.985 3.265 8.231 2.278 6.235 12.438 9.478 11.015 1.182 1.264<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早期诊断一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要除外假阳性和假阴性,如果两侧密度都增高或一侧稍高于另一侧,而临床无脑血管意外表现,应视为脑动脉硬化[5-6],其CT值一般在55 HU以下,呈条形/细眉状影,一般基底动脉密度亦同时增高,而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CT值多在60~90之间,呈僵硬的杵状影,假阴性可出现在层厚10 mm病例中,考虑为部分容积效应而降低了梗死血管的密度,若改用3~5 mm层扫描常可消除[7-8]。

综上所述,CT扫描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对病变部位范围及预后有重要作用,早期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各项检测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变,两者在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1]宁占河,田杨.124例脑梗死CT表现与临床分析及早期诊断[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12):91-92.

[2]邹种宇.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J].当代医生,2009,15(15):104-105.

[3]张建斌,张丽玲,王素芳,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6):664-665.

[4]陈星荣,沈天真.脑梗死的影像学[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0,6(1):2236.

[5]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卫生部办公厅,2005:30-31.

[6]程敬亮.早期脑梗死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40(2):208.

[7]蒋国忠,周仪.一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对脑梗死早期诊断价值的探讨[J].中国 CT 和 MRI杂志,2004,2(2):12-16.

[8]赵湛,曾进胜.恶性大脑中动脉区梗死的早期诊断[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3,11(6):432.

猜你喜欢

特性阻抗脑血管大脑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一种端接负载的同轴传输线特性阻抗时域测量方法
多间隙耦合腔中各个模式的等效电路分析
驻波比调试辅助工具在短波馈线调试中的应用
高速传输信号连接器的设计与性能分析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