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管内皮样囊肿的MRI诊断

2011-01-29孟兆伟韩小敏张见增陈炎汉宋红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8期
关键词:圆锥椎管髓内

孟兆伟 韩小敏 张见增 陈炎汉 宋红涛

河南安阳钢铁公司职工医院M RI室 安阳 455004

椎管内皮样囊肿的MRI诊断

孟兆伟 韩小敏 张见增 陈炎汉 宋红涛

河南安阳钢铁公司职工医院M RI室 安阳 455004

目的分析椎管内皮样囊肿的M 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方法搜集我院2004—2009年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皮样囊肿患者。重点分析了患者的好发年龄、肿瘤部位和MRI信号特点。结果在本组病例中,年龄1.5~50.0岁,平均29.0岁。肿瘤病变部位全部发生于脊髓圆锥附近,其中髓外硬膜下6例,髓内3例,边缘清楚。肿瘤长度1~3个椎体,平均约2个椎体。病灶呈梭形7例,卵圆形2例。T2W I呈不均匀高信号,其中1例可见点状低信号钙化影;T1W I信号中,8例大部分呈低信号,其中可见点状高信号,只有1例T1W I均为高信号。病灶增强均无明显强化。结论MRI在椎管内皮样囊肿的定位、定性诊断及与脊髓的关系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脊柱;皮样囊肿;磁共振成像

椎管内皮样囊肿是神经管闭合期间,外胚层细胞移行异常所致。该病发病率低,症状无特异性,不易早期发现[1]。为了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椎管内皮样囊肿患者的M RI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例椎管内皮样囊肿患者于 2004-03~2009-10在我院诊断、治疗,其中男5例,女 4例;年龄 1.5~50.0岁,平均29.0岁。临床主诉腰腿痛 9例,鞍区痛 6例,鞍区冷麻木2例,小便无力4例,大小便失控1例,合并神经源性膀胱1例,1例在外院以椎间盘突出术后无效就诊。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1~2次MRI扫描,M R扫描仪为日立A IRSⅡ0.3T。

2 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发生于脊髓圆锥附近,边缘清楚。髓内3例,使脊髓下端呈类杯口状改变,两侧马尾神经位于两侧(见图1)。髓外硬膜下6例,其中4例位于圆锥的右侧部,使圆锥向左侧推移;2例位于圆锥的左侧部,使圆锥向右侧后方推移,上下方蛛网膜下腔略增宽(见图2);肿瘤长度 1~3个椎体,平均约2个椎体。病灶呈梭形7例,卵圆形2例。病灶T2W I呈不均匀高信号,其中1例可见点状低信号钙化影。T1WI大部分呈低信号,其中可见点状高信号 8例,全部T1W I为高信号 1例(见图2),增强病灶均无明显强化。1例合并脊柱侧弯。

图1 髓内病变 图 1A:T1W I呈等或略低混杂信号,肿瘤上部呈点状高信号;图1B:T2WI呈高信号,上部呈略高信号,周围可见不完整的包膜;图1C:T2W I脊髓下端呈杯口样改变,无中央管扩张;图1D:M R增强检查无明显强化。

图2髓外硬膜下改变图2A:T1W I呈高信号,卵圆形,脊髓圆锥部向右后方移位;图2B:T1W I增强后无明显强化,马尾向前移位。

3 讨论

椎管内皮样囊肿来源于胚胎第3~4周神经管闭合过程中,外胚层细胞移行异常所致,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缓慢生长的肿瘤,仅占椎管内肿瘤的1%。尽管皮样囊肿属先天性肿瘤,但由于生长缓慢而临床症状出现较晚,多在20~40岁才作出诊断[1]。本组患者平均年龄为29岁。椎管内皮样囊肿可分为髓内、髓外硬膜下及硬膜外病变,通常见于脊髓圆锥附近,较少见上胸段及颈段,可合并椎体发育异常、脊髓栓系、皮毛窦等。本组病例无硬膜外病变,其中1例合并脊髓栓系及脊柱侧弯,1例合并背部皮毛窦。

椎管内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相对少见,皮样囊肿更少见。MRI对其定位诊断准确性高,对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显示清晰,有利于外科医师术前制定正确的手术方案[2]。该组患者中,有1例曾在外院误诊为椎间盘突出术后无效来我院就诊,所有患者在术前于我院经MRI检查做出定性诊断。

椎管内皮样囊肿易与表皮样囊肿混淆,两者在病理和影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3]:表皮样囊肿由完整胶原组织包裹,胶原组织内面衬有鳞状复层上皮,鳞状上皮在囊肿内持续脱屑及鳞状上皮角蛋白的分解产物形成白色物质充满在囊内,白色物质内含有丰富的胆固醇结晶。而皮样囊肿除具有表皮的结构和脱屑外,还含有真皮及皮肤附件,内容物含有毛发、分泌的液体、脂肪及皮肤附件崩解的产物,术中所见多为黄色豆渣样物质。如果囊肿破裂,其内部脂类成分可进入蛛网膜下腔,形成化学性脑脊膜炎;髓内病变还可进入中央管内。MRISE序列呈高信号,以 T1WI显示最清楚,脂肪抑制序列呈极低信号,从而确定脂肪滴的性质[4]。

总之在临床及M R表现上,若有下列情况者应考虑皮样囊肿;好发年龄多在20~40岁;好发部位为脊髓圆锥附近;病灶多呈梭形,边缘清晰;病灶信号多混杂,T1W I以略低信号为主,T2W I为高信号,其中可见点状脂肪信号(T1WI高、T2WI等、STIR低),且多位于病灶后上方;增强后病灶无强化,部分病灶包膜及边缘可见轻度强化。部分病灶内可见低信号钙化灶。总之,在椎管内皮样囊肿的诊断中,MR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于皮样囊肿的定位、定性及与其脊髓及马尾的关系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1]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239.

[2]彭湘,冯国忠,杨秋红,等.TCS的MRI表现及诊断[J].上海医学影像,2004,13(4):287-289.

[3]赵玉清,武文元.椎管内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附8例报告)[J].内蒙古医学杂志,1984,4(3):112-114.

[4]程敬亮,吉金钟,李树新,等.椎管内皮样囊肿破裂的 MRI诊断(附13例报告)[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20(6):413-416.

R445.2

B

1673-5110(2011)08-0057-02

(收稿2011-01-11)

猜你喜欢

圆锥椎管髓内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椎管内外节细胞神经瘤CT与MRI诊断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椎管内大范围囊虫病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