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高校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专业设置调整

2011-01-29林道立刘正良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就业率服务业江苏

林道立,刘正良

(扬州职业大学,江苏扬州225009)

当前,世界经济正从工业主导型转向服务主导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方兴未艾,1990-2000年,世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56%上升到61%,而我国服务业发展程度还不高,2010年上半年GDP中的比重仅为42.6%,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地区,近年来服务业有了较大发展,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135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占GDP比重39.8%,三次产业结构为6.4∶54.1∶39.5,但总体来说,江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仍存在着巨大空间。

为了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江苏提出了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分别于2005、2010年制定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施纲要》和《江苏省服务业提速计划(2010-2012)》,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以生产服务业为重点,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到2012年,江苏服务业增加值要达到22000亿元左右,占GDP比重达到43%,力争45%,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比重力争达到45%左右,生产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达到40%。江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江苏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适应性要求。

1 江苏本科教育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行业适应性

按照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服务业提速计划(2010-2012)》,可以将目前《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第三产业包含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4个行业划分为传统服务业、生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其中生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即为现代服务业,生产服务业包括金融、物流、商贸流通、文化、旅游、房地产等6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则包括软件和信息服务、服务外包、科技服务、商务服务、教育培训、居民服务等6大服务业,其中物流、商务服务、教育培训、居民服务中也有部分传统服务业。

将目前江苏高校本科教育设置的289个专业,按照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02)》进行归类,专业归类的依据是该专业培养方案显示的学生毕业就业的主要去向[2]。结果表明,第三产业正是江苏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规模最大的产业,2009年在校生达57.593万人,占全部本科生的62.56%,将第三产业各专业再和江苏12类现代服务业归类,并与江苏现代服务业三年倍增(2010-2012)的增加值目标对比(见表1)。

一般认为,各行业高校人才培养的规模与该行业的经济产出规模大致适应,增加值比重高的行业,相应的人才培养数量比重也较高,表1中的产值占比是指江苏现代服务业中的某一行业2012年增加值目标与现代服务业全部增加值之比,在校生占比是指江苏高校在现代服务业中的某一行业的2009年本科在校生与全部第三产业在校生总数之比,将两者对比,可以看出,江苏目前在现代服务业中的文化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服务外包产业,本科教育与产业发展目标基本适应,2012年三大服务业的增加值将分别达2500亿元、900亿元、900亿元,分别占9.8%、3.53%、3.53%。而三大服务业在校生分别占9.79%、2.49%、5.48%,基本接近;在金融业、物流业、商贸流通业、旅游业、房地产业、教育培训业等6个现代服务业,江苏本科教育资源的分布低于行业规模目标,分别低8.5%、11.93%、13.38%、10.19%、12.55%、5.1%,尤其是房地产业、教育培训业,江苏本科教育几乎没有专业涉及或涉及不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这三个行业本科人才培养则相对过剩,2009年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本科在校生分别占整个服务业的13.95%、23.61%、10.54%,而2012年三个行业的目标增加值仅占现代服务业1.18%、3.14%、3.92%。

表1 江苏本科专业设置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行业适应性

2 江苏本科教育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专业适应性

行业结构与专业结构既区别又联系,一个行业的人才培养由多个专业构成。一般来说,一个地区某个行业的人才培养不足或过剩,则需要扶持或限制该行业的人才培养,但是否对该行业中所有的专业都进行扶持或限制,还需要在考虑行业规模与人才规模总体差异的同时,结合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水平进行专业层次的差异分析[3],根据2010年江苏本科院校在上述12个服务业中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数据,可见江苏本科教育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专业结构差异。

2.1 人才培养总体不足的行业,多数专业就业率不高

江苏在金融业、物流业、商贸流通业、旅游业、房地产业、教育培训业等6个现代服务业中人才培养总体不足,其中房地产业、教育培训业中江苏高校几乎没有设置本科专业或设置的专业不明显,人才培养确实不足,其余4个行业中,只有物流业中的物流工程、商贸流通业中的贸易经济2个本科专业就业率较高,分别为95.86%、96.94%(见表2),其余本科专业就业率均不高,尤其是金融业,目前,江苏高校举办金融业的本科专业不多,仅有金融学、保险、金融工程、投资学等4个专业,但2010年就业率分别为87.37%、79.50%、77.23%、80.00%(一般以90%作为判断就业率高低的标准),这说明,江苏的金融业一方面人才培养不足,另一方面,现有培养的人才又没有被有效吸收,可能是江苏的金融业吸收了外地人才,也可能是江苏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这些行业的需要。

表2 江苏高校本科人才培养不足行业的专业结构

2.2 人才培养总体过剩的行业,部分专业仍有发展优势

在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这3个行业,江苏本科人才培养相对过剩,实证表明,这些行业中大多数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确实不高。科技服务业涉及目前江苏高校46个本科专业,其中33个专业就业率较低,尤其是网络工程、审计学、管理科学,就业率分别为80.29%、80.21%、65.82%;商务服务业涉及27个专业,23个专业就业率不高,如经济学、西班牙语、法语,就业率分别为77.28%、71.30%、64.29%;居民服务业涉及33个专业,30个个专业就业率不高,其中针灸推拿学、中医学、法医学,就业率仅分别为55.74%、43.96%、27.59%。

表3 江苏高校人才培养过剩行业中高就业率的专业

表3说明,在人才培养总体过剩的现代服务业中,江苏高校依然有22个本科专业就业率较高,仍有发展优势,如信息对抗技术、应用气象学、水务工程、意大利语、烹饪与营养教育、营养学等专业就业率均为100%,主要原因一是这些专业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符合现代经济社会需要,二是这些专业毕业生可能在别的地区就业,三是这些专业的人才通用性较强,可能在别的行业就业,从而导致这些专业虽然处于人才培养整体过剩的服务业,但自身的毕业生就业率反而高。

3 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江苏高校专业调整对策

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江苏高校大多是地方高校,地方高校的专业设置显然首先要服务于当地经济行业的发展需要,因此,一个行业的人才培养规模与行业发展规模的匹配程度与就业率高低成正比,人才培养不足行业就业率高,过剩行业,则就业率低。但现代社会中,人才流动十分普遍,加之人才的通用性较强,因而,也存在行业人才培养过剩或不足与就业率反而较高或较低并存的现象[4]。必须综合考虑高校专业设置与行业整体以及内部专业结构的匹配状况,调整专业结构,才能为江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1 结合不同服务业特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经济行业的发展与人才培养的类型与层次之间的对应关系具有多重性,有的行业需要的人才需要较高层次的学历水平,必须由本科乃至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培养;有的则不需要,由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即可;有的行业则高、低层次人才均可容纳。现代服务业的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特征,决定了人才培养的任务大多由本科教育承担,但也有部分行业由其他教育类型承担更合适。

因此,江苏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需要的教育资源应该在本科教育、职业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之间合理配置,鉴于当代金融业需要的人才需求向两极集中:一般人才(银行柜员等)和高级人才(金融规划师等),因此,可将前者让职业院校培养,后者则举办研究生教育,提升办学层次;物流业、商贸流通业涉及更多的是技能培养,可以以中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中可以同时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其余的现代服务业则以本科教育为主。

3.2 优化专业结构,扶持发展人才培养不足的专业

金融业、物流业、商贸流通业、旅游业、房地产业、教育培训业等6个现代服务业是江苏本科教育不足的行业,其相关专业总体上都需要优先扶持发展。金融业以举办研究生教育为主,但要调整专业结构,要围绕信贷产品设计、开发和服务、投资基金、产业基金等股权类投资基金、股权交易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设置专业;物流业、商贸流通业中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丰富专业类型,物流业要围绕综合物流、专业物流、配送中心、物流服务外包、第三方物流、保税物流、物流信息化、电子口岸和大通关等设置专业,商贸流通业(即现有的批发和零售业),要着重发展购物中心、超市、便利店和社区商业的流通网络、商贸服务体系、农村商贸服务等。

江苏在旅游业、房地产业、教育培训业的本科教育均很薄弱,旅游业的现有本科不多,要扩大专业类型,突出旅游产品设计、宣传、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新型旅游业态;江苏的本科专业几乎没有专门涉及房地产业,要重点发展房地产开发经营、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设、商品房转让、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房地产市场监管等专业;江苏教育培训业的本科教育则不能满足需要,要调整教育行业的教育资源,围绕金融、物流、科技研发、软件、服务外包、商务服务等领域的服务业高级人才、专业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培训开设相关专业。

3.3 有保有压,调整人才培养过剩的专业

在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3个行业,江苏本科人才培养相对过剩,总体上需要控制相关的专业发展规模,尤其是英语、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等招生人数较多、就业率又不高的专业,根据江苏省教育厅高教处发布的《2010全省普通高校本科学生就业情况》,2009年上述专业本科在校生分别为8683、33593、32604、15283、14602、17802、7166、4840人,而2010年就业率分别为85.93%、87.31%、88.11%、85.58%、74.36%、88%、77.58%,因此要控制扩张。现有的科技服务业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工程技术方面,在适度控制的同时,要加强自主研发、产品设计、技术交易及评估与咨询、知识产权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专业的设置;商务服务业在控制规模总量的同时,要引导学校加强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广告会展、租赁等商务服务业的专业发展;居民服务业要加强健康服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家政服务、社区服务等的专业发展。此外,在文化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服务外包产业,江苏本科教育与产业发展目标基本适应,总体上维持现有规模。

[1]中科院.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提高4个百分点[EB/OL].(2010-10-14)[2010-12-01].http://www.cnfol.com.

[2]刘正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我国高职教育改革[J].高等职业教育,2008(3):3-6.

[3]傅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9(4):51-52.

[4]李英.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9):149-151.

猜你喜欢

就业率服务业江苏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江苏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