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插上隐形的翅膀——襄阳市昭明小学打造书香校园侧记
2011-01-27肖昌斌饶龙武
◎/本刊记者 肖昌斌 特约通讯员 饶龙武
给学生插上隐形的翅膀
——襄阳市昭明小学打造书香校园侧记
◎/本刊记者 肖昌斌 特约通讯员 饶龙武
编者按:襄阳市襄城区在学习贯彻《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过程中,坚持均衡与特色并重,深度开展个性化学校建设,区域内每一所学校在挖掘历史底蕴、引进先进文化、整合社会资源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办学特色,或以书香著称,或以科技成名,或以体育扬威……本刊特开设专栏,在襄城教育特色学校百花园中采撷12束鲜花,分期奉献给广大读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诗的意境有差异,情感又有何不同?”“你怎样看待《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在校园里,一些高于小学生年龄段才可能提出的尖深问题,经常会“意外”地出自襄阳市昭明小学的孩子之口,而这些刨根问底的追问,经常让回答问题的老师感到尴尬。但更多的时候,老师们的尴尬被兴奋淹没了,因为他们看到,昭明小学的学生们用那双热爱阅读的隐形翅膀在高飞。
古城襄阳有一个闻名遐迩的昭明台,南朝梁代太子萧统(谥号昭明)曾在此著书立说,修编《昭明文选》,故又称“太子书院”。比邻而建的襄阳市昭明小学与太子书院已相守百年。在古风儒韵中浸润成长的昭明小学已经将书院与学校融为一体,这里是校园更是书院,书是“太子书院”之根,阅读则是昭明小学“根”的工程;这里是书院更是校园,在“博爱、博闻、崇理、崇真”理念指引下自由幸福成长的师生,让这里更生动,为这里赋予了只有校园才有的快乐。
学校就是一座开放的图书馆
2003年,刚刚担任昭明小学校长的王保明发现,图书室里按社会图书馆分类设立的哲学、文学等名目的“古老”图书都尘封已久。为什么学校里理应非常热闹的图书室却门可罗雀?陈旧的图书和成人化的分类不会吸引小学生,小学生一天在校的时间一般都在6个小时以内,每节课都排得满满当当,每天还要锻炼1个小时,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图书室“悠闲”。
阅读就意味着教育。王保明十分欣赏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一个孩子走进学校,并不意味着接受教育,只有当他面对一本书沉醉不已的时候,教育才刚刚开始。”
王保明坚信,建立在良好阅读习惯基础上的海量阅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没有真正的阅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不会阅读、不爱阅读的人就是新一代文盲,学校不能培养不会学习的新一代文盲。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撤掉学校的图书室!
这一决定迅速招来许多质疑:没有了图书室如何通过上级的办学水平考核?师生到哪里借阅书籍?
与其让书在图书室贬值,不如让书在师生手中烂掉。撤掉学校图书室的昭明小学恰恰就以书为起点,大力倡导无压力海量阅读,开始了学校文化建设,他们要把学校打造成一所富有昭明气息的书香校园。昭明小学面向社会各界征集意见和建议,最终确定了“博爱、博闻、崇理、崇真”八字校训。这八字校训传递出的是昭明小学的愿景和奋斗目标:大力倡导爱的教育,让昭明小学成为爱的家园、爱的港湾、爱的世界;大力倡导读书教育,内容包括天文、地理、自然、人文,既读“有字书”,又读“无字书”;坚持真理教育,坚定追求真理的信念、毅力和方法,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不唯风、不唯众,只唯理,只唯实。
经过几年建设发展的昭明小学已经成为一本立体书。满目皆书香,仰俯皆书卷,师生行走其间如行走在书卷里,脚动步移,便是翻动书页的轻响。
南教学楼——“时代风云楼”,是一本立体的伟人传记。从远古时代的神农氏尝百草、播五谷,到近代的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人民好公仆焦裕禄鞠躬尽瘁开发南考,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网易创始人丁磊……一幕幕画卷给人以力量;中国自主研发的曙光 5000超级计算机、龙芯CPU等高科技……一幅幅图片让人情不自禁地驻足。
亲子阅读
北教学楼——“校本楼”是一本立体的本土伟人传记。卞和在这里赤胆忠心献宝玉,刘秀在这里创“光武中兴”,诸葛亮在这里力挽狂澜三分而定天下,张自忠在这里血祭十里长山唱一代英烈大风歌,聂海胜在这里扬帆远行傲视太空,萧统、孟浩然、张继、皮日休、米芾等在这里唱襄阳风流……一幅图一个故事,一幅图一种精神。
撤掉图书室的昭明小学校园变成了书的世界。一个走廊就是一个文化长廊。从三年级起分别从地理、历史、国防、天文4个领域对学生进行阶梯式普及渗透。一个教室就如一册书,所有班级以学生喜爱的国学经典名篇、名人命名,如孔子班、孟子班、三国班、水浒班等。围绕班名,建成了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走进教室,在浓郁的班级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开放式书架,这些图书有的是学校分下来的,而绝大多数是师生们自主捐献的,每到课余,学生自由借阅,实现“图书漂流”。
教师的办公室纷纷“大变脸”,变成了“斯霞教育思想研究室”“蔡元培教育思想研究室”“霍懋征教育思想研究室”“杜威教育思想研究室”“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室”等。一个办公室的教师们经过商量讨论,用他们喜欢的教育名家命名。命名了,教师们往往会自觉地研究他们的思想,感悟他们的实践。
图书成为昭明小学学校文化中最漂亮、最适用的组成部分,一个校园就像一座开放的图书馆,整个空间都成了开放的阅读的空间,举目所至皆书卷。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养成热爱书籍、热爱阅读的习惯。
阅读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走进课余时分的昭明小学,可以随时捕捉到惬意的场景:学生们三三两两,或坐或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自己选择的书籍。没有硬性的规定,没有写读后感的负担,没有借阅手续的繁琐,只有孩子们喜爱的图书和无拘无束的阅读。自由的选择、阅读和交流成为校园一道美丽的风景,这是一道将阅读当成一种生活方式的风景。
从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2人,对照组43人。其中,对照组的患者年龄在25岁-37岁,平均年龄为(29.34±3.74)岁,平均不孕不育时间为(64.31±6.34)月,实验组的患者年龄从23岁38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0.64±3.64),平均不孕不育时间为(66.31±6.94)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让阅读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王保明想了很多办法。在他看来,读书与看电影、玩牌没什么两样,嗜好打牌的人为什么能够不知疲倦地打,原因在于每摸一张牌,都会有新鲜的搭配出现在眼前。嗜好读书也一样,每一页都有新的未知。学校的任务就是培养师生这种嗜好。
学校先后出台了《昭明小学书香少年评比细则》《昭明小学书香教师评比细则》《昭明小学书香科室评比细则》《昭明小学书香办公室评比细则》等,每学期组织一次评选表彰活动。学校领导干部带头读书学习,树立标杆,并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干部和教师们的读书笔记。学校每个周开设一节专题读书活动课,由语文教师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学校围绕“国学诵读”这条主线,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科学地安排诵读内容,开展“诵名诗、读名篇、看名著、赏名曲、唱名歌”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与制度措施相配套的是校长的引领。王保明喜欢给教师送书,以书为礼。有时候是一类一类地送,斯霞、霍懋征、杜威、魏书生等名家的著作学校统一购买,送到相应的教师办公室。有时候是一叠一叠地送,为配备图书室,学校根据教师爱好和班级文化建设特点统一采购的图书,王保明一叠一叠地送到班上。有时候是一本一本地送,王保明读到了好书,总是不忘介绍给全校教师,遇到教师心情不好或工作受阻,王保明常从自己的书架上拿出一本书送给教师,让书来做教师的思想工作。有时候是在业务学习的时候送,有时候在重要节日送。有时候是送杂志,有时候是送复印件,更多的时候选用了最经济的送礼方式——在每周的例会上10分钟以内的工作安排和通报之后,利用半个小时开展读书活动,让全校教师共享经典。教师们也充分利用这难得一聚的时间,谈谈近来读书收获,交流读书体会,结束的时候,还不忘向其他教师推荐上一两本自己喜爱的书籍。
以书为礼,书便在师生中时尚起来。工作之余,读书成了教师们的最爱。数学教师刘红告诉记者,去年国庆节,她和校内的几位老师一起外出旅游。在景点休息的时候,她惊讶地发现,许多人忘记带齐必要的生活用品,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带了一本自己爱看的书籍。读书渐渐成了师生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爱读书的人多了,爱写作的人也多起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马俐说:“有的教师一年有10多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发表在各级报刊上,仅2010年全校教师发表和获奖论文达到100多篇。这是我们打造书香校园的意外收获。”
给师生一个展示读书梦想的舞台
谈起读书活动,该校六(二)班学生刘天元更是眉飞色舞、头头是道。他所在的班级为“水浒班”。课余时间,他和同学们一样广泛阅读了《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四大名著。他说:“读书要用两双眼睛看,一双眼睛看表面,一双眼睛看内涵,既要走进去,还要走出来。”话语间流露出的对生活和阅读的成熟认识,让记者刮目相看。
刘天元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大量阅读,几年来,他读了各类书籍近千册,不仅读小说、故事,还读了不少历史、科技、地理等方面书籍,这些书籍让他的知识面更宽了,视野开阔了。乔双珍老师这样评价他:“在作文时能够借鉴运用书里的好句子,在生活中也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生活中的问题也有了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最让学生有成就感的是学校每年的“争章夺标”活动。在“阅读标兵”“阅读之星”“书香少年”“优秀藏书能手”评比活动中,学生参与率达100%,95%以上的学生成为“阅读标兵”“阅读之星”和“书香少年”。在学校开展的“争夺阅读章”的活动中,学生读书才开始得由家长或老师每周签名监督,每月评选一次,后来,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增强,“读书记录表”常会填得满满的,就是抽查测试,学生也能应对自如,头头是道。张晓梅老师说:“许多学生都处于‘免检’状态,可以直接授予‘阅读章’了。”
什么才是真正的主体阅读生活?读者与书籍应该是“我注六经”和“六经注我”的辩证融合关系。让学生读有字书读进去,还要让学生读无字书读出来。
《襄阳市昭明小学校志》《昭明小学与世界》《襄阳市昭明小学校本课程》(低、中、高年级三本教材)三套书从内容到形式都很抢眼,而更抢眼的是这三套书的编者和素材的搜集者大多是昭明小学的学生。王保明说:“仅让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还不够,还要给孩子们一个展示读书梦想的舞台。阅读跟教育一样,必须深度切入生活,以行动为笔,以大地为纸,用手脚去读书,把生命活成一部大书,一部传奇。”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学校开展了“师生同编一本书”,“校本课程我来写”活动。在编辑整理《襄阳市昭明小学校志》《昭明小学与世界》等多种校本读物,和《襄阳市昭明小学校本课程》(低、中、高年级三本教材)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不断走出校园,走进图书馆,来到昭明台,寻访名人足迹,搜集素材。还有部分学生自选主题,撰写调查报告,阐述自己的见解,广泛结合襄阳人文、地理、历史,自编了《襄阳好风日》《夫人城的故事》等综合学习教材,改编课本剧《草船借箭》等。负责这一活动的学校办公室主任郑莉说:“他们自己收集资料,自己撰写文章,自己设计封面,自已画插图,写前言后记,所有的劳动最后变成一本本飘满油墨香味的书籍,学生甭提多高兴!”
阅读成为学校改造社会的重要力量
5年前,昭明小学推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一系列措施,大幅降低学生家庭书面作业量,倡导无压力阅读。没想到,家长不买账。有的家长额外给学生布置作业,更多的家长则找到学校一致要求,增加书面作业量。
王保明急了,连这一举措都无法推进,何谈打造书香校园。改变学校,首先得改变家长。王保明说,学校是文明的窗口,学校应该引领社会而不应追随社会。面对难题,他眼睛一亮,“让阅读成为学校改造社会的重要力量。”
在以后的每一次家长会上,王保明和学校的老师们谈得最多的就是阅读,读哪些书,家长阅读如何重要,怎么进行亲子阅读,怎么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等。他们把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变着法地告诉家长: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学业不好,就是对文字不敏感造成的。要提高成绩,就要阅读。很多班主任还创作出推广阅读的广告语:“爱读书的妈妈更漂亮!”“爱读书的爸爸更帅气!”“阅读带动孩子,又让自己美起来,一举两得!”朴素的话让家长们怦然心动。与此同时,“书香家庭”的评选活动、“小手拉大手,同读一本书”亲子共读活动频繁开展,学校还充分利用家长学校,邀请优秀家长举办读书心得讲座,从而带动和感染一大批家长,也由此生发了一个个“书香家庭”。
一个简单的理由,再加上一串坚实的脚印,追随书籍的家长们走向了阅读的深处。5年过去了,被评为“书香家庭”的面达到80%。而真正让王保明兴奋的是家长观念和社区风气的巨变,许多家长远离了牌桌,亲近了书桌,在家长眼中,阅读变成了比成绩更重要的生活。
最是书香能致远。伴随书香的昭明小学因书香而更加美丽、精彩!
(责任编辑 黄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