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CCP抗体联合抗RA33抗体和RF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初步研究与应用

2011-01-26乐华帮

当代医学 2011年18期
关键词:类风湿敏感度关节炎

乐华帮

抗CCP抗体联合抗RA33抗体和RF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初步研究与应用

乐华帮

探讨抗CCP抗体联合抗RA33抗体和RF对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的应用价值。收集45例RA患者、45例非RA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以及45例健康体检正常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抗CCP抗体和抗RA33抗体,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类风湿因子(RF),并对检查结果中阳性检出率、敏感度以及特异性进行比较分析。RA病人组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和RF的阳性检出率依次为62.2%、33.3%、82.2%,均高于非RA病人组和正常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三者联合检测时,RA阳性者43例,敏感度是95.6%,特异性是68.9%,虽然其特异性下降,但其敏感度显著提高,有统计学差别(P<0.05)。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和RF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指标,三者联合检测敏感度提高,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

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类风湿因子;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RA的基本病理为慢性滑膜炎,多为进行性发展,在其发病三个月内可出现关节滑膜的破坏,而在发病两年内即可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破坏[1]。因此,RA的早发现、早诊断对于早期治疗RA和减少RA的致残率具有重要的意义[2]。目前,RA的诊断主要依据其临床表现、X线改变以及类风湿因子(RF)的测定综合诊断,在明确诊断时往往已出现骨关节损坏,而且RF特异性较差,所以对于RA的早期诊断仍具有较大的困难。临床有报道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RA33抗体检测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辅助诊断[3-4],本研究总结我院近年来对抗CCP、抗RA33和RF的检测情况,旨在探讨抗CCP抗体联合抗RA33抗体和RF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①RA病人组: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符合1987年ARA修订RA诊断标准的患者45例,男13例,女32例,年龄17~60岁,平均为36.8岁。②非RA病人组:收集同时期来我院就诊的患其他自身免疫病的患者45例,男15例,女30例,年龄为17~59岁,平均为34.1岁。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22例、系统性硬化症1例、强直性脊柱炎8例、干燥综合征2例、多发性肌炎4例、皮肌炎5例、混合结缔组织病3例。③正常对照组:随机选取同时期来我院健康体检正常者4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为17~60岁,平均年龄为35.5岁。各组间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检测方法 分别采集三组研究对象的静脉血置于普通试管中,离心处理后取上层血清约0.5ml置于1mlEP管中-20℃保存待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CCP抗体和抗RA33抗体,以WellscanMK3酶标仪测定OD值,采用欧盟(德国)医学实验诊断有限公司生产的抗CCP抗体试剂盒,德国IMTEC公司生产的抗RA33抗体试剂盒,实验操作步骤和计算结果判断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RF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选用美国Beckman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和仪器,按其说明书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研究对象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和RF的测定结果RA病人组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和RF的阳性检出率依次为62.2%、33.3%、82.2%,均高于非RA病人组和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1。因此,可以认为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和RF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指标。

表1 三组研究对象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和RF阳性检出率比较[例数,(%)]

2.2 三项指标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对RA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45例RA患者的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和RF的敏感度依次为62.2%、33.3%、82.2%,特异性依次为97.8%、93.3%、77.8%。其中,RF敏感度最高,特异性最差,与抗CCP抗体和抗RA33抗体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抗CCP抗体和抗RA33抗体特异性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者联合检测时,RA阳性者43例,敏感度是95.6%,特异性是68.9%,虽然其特异性下降,但与RF特异性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敏感度显著提高,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别(P<0.05),结果见表2。

表2 RA病人组三项指标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3 讨论

RA是常见的慢性致残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我国发病率约为0.3%,目前RF是RA血清学诊断的惟一指标,虽然RF敏感度较高但其特异性较差,所以对于RA的早期诊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5]。近年来逐渐有报道,将抗CCP和抗RA33抗体的检测推广应用于RA的诊断[6]。本研究发现,抗CCP和抗RA33抗体的敏感度不如RF,但其特异性分别为97.8%和93.3,均明显高于RF,有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将三者联合检测应用于RA的诊断是有一定价值的。在本研究中三者联合检测其敏感度达95.6%,显著高于三项指标单独检测时的敏感度,所以联合检测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和RF可以弥补RF单独检测所致的漏诊,有助于提高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从而能够及时治疗,减少RA的骨关节损害,有效改善RA患者的生活质量。

[1]段发兰,李毅,成国娟,等.抗CCP、抗AKA和抗RA33抗体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23(6):94-96.

[2]冀春梅.抗CCP抗体、RA33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表达[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8,19(3):84-85.

[3]顾福荣,张义东,施锦杰.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抗Sa抗体和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意义[J].江西医学检验,2007,25(1):24-25.

[4]钟亮尹,曾智华,李瑞莹.抗CCP、抗RA33抗体与RF联合检测在RA中的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04,20(8):952-953.

[5]程艳杰,王旭,范存琳,等.抗CCP、RA33抗体的检测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J].医师进修杂志,2005,28(3):22-24.

[6]雷小妹,李守新.抗CCP、抗RA33抗体和RF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作用[J].临床内科杂志,2005,22(10):667-668.

10.3969/j.issn.1009-4393.2011.18.103

225800 宝应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乐华帮)

猜你喜欢

类风湿敏感度关节炎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梁动力特性对于接缝的敏感度研究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电视台记者新闻敏感度培养策略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在京韩国留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实证研究
Diodes高性能汽车霍尔效应闭锁提供多种敏感度选择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