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与体会
2011-01-26白晓东
白晓东
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与体会
白晓东
目的 观察与分析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30例脑梗死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同时观察其治疗效果及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且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均得以有效改善(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
依达拉奉;脑梗死;效果;观察
脑梗死多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因各种原因而导致脑动脉血流量减少或中断致使患者局部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甚至造成神经细胞功能不同程度损伤。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脑梗死的发病率呈现出有增无减的态势,同时脑梗死常遗留有偏瘫、偏身麻木及言语不利等,所以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影响[1]。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脑血管及清除自由基等,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清除自由基的脑保护剂能够明显提高缺血神经细胞的耐受力及降低神经细胞的损伤程度,所以本次利用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且进一步加强样本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于2010年1月~2011年2月在本院选取30例符合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所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且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同时对存在以下情况者给予剔除:①存在恶性肿瘤及其他重要器官存在严重疾患者;②因认知功能障碍而影响交流无法正常沟通者;③未按照本次研究规定执行者。另外30例脑梗死患者病历资料显示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55岁~75岁、平均年龄(69.42±1.53)岁,发病在48h以内。并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观察与分析30例脑梗死患者病历资料,同时按照《神经病学》[2]及目前临床试验设计要求,设计《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表》,并分别在给药前后由专人对表中内容进行观察与详细记录,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然后分析其结果。其中表中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基础疾病、临床表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治疗措施及其效果等。
1.3 给药方法
所有患者均参照《BNC脑血管病治疗常规》给药,例如吸氧、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糖尿病者控制血糖、心功能不全者给予强心、利尿治疗,合并感染者控制感染,血压过高者控制血压等对症处理及一般支持治疗。同时所有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点滴、每日两次、连用7天为一疗程,共观察两个疗程。
1.4 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即基本痊愈:功能缺损积分减少90%~100%;显著进步:功能缺损积分减少46%~89%;进步:功能缺损积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积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恶化;功能缺损积分增加18%以上。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次全部数据均利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用(±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同组中多个构成比比较的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见表1。
表1 3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n,%)
2.2 30例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见表2所示。
表2 30例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
3 体会
研究表明脑梗死发生机制极其复杂,其中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后所诱发的能量代谢障碍、兴奋毒性、炎症反应、自由基损伤等级联反应是其重要发生机制[3]。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脑梗死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朗,但是自由基损伤却是造成脑水肿和神经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所以及时有效清除自由基是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措施之一。
鉴于此种情况,我们本次利用具有清除自由基功效的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从表1相关数据可知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使用依达拉奉有效,同时表2中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也印证了依达拉奉治疗的有效性、可行性(P<0.05)。究其原因是依达拉奉是一种较为强效的氧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该药物能够清除-OH、抑制脂质过氧化和神经细胞的过氧化,进而对降低脑水肿及脑组织损伤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4]。
总之,依达拉奉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并对促进患者康复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刘欣,王建筑.复发性脑梗死93例临床分析[J].宁夏医学杂,2001,23(2):81.
[2]王维治.神经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4-141.
[3]田金洲.血管性痴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39.
[4]张远云,伍爱金.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53例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15-16.
10.3969/j.issn.1009-4393.2011.18.095
463700 河南省泌阳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白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