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CT常规MRI和DWI的影像分析(附16例分析)
2011-01-26黄洲刘怀忠蒲允凯欧阳可勋
黄洲 刘怀忠 蒲允凯 欧阳可勋
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CT常规MRI和DWI的影像分析(附16例分析)
黄洲 刘怀忠 蒲允凯 欧阳可勋
目的 探讨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CT、常规MRI及DWI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患者的CT、常规MRI和DWI资料,比较它们对胼胝体非出血性病灶的检出数目。结果 本组16例患者,CT共检查出胼胝体非出血性病灶2个,常规MRI发现14个,DWI图像发现19个。结论 DWI序列发现胼胝体非出血性病灶最敏感,与CT及常规MRI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MRI联合DWI是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明显优于CT及常规MRI。
胼胝体;损伤;DWI
胼胝体位于大脑半球深部,是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最常见的受累部位,外伤患者影像学提示胼胝体受累及,对临床准确评估病情具有重要意义[1];有关DAI的文献报道DAI而仅20%有小的出血灶,80%为非出血性病灶[2-3],所以对胼胝体非出血性影像学分析具有探讨意义,本文通过对16例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的CT、常规MRI和弥散成像(DWI)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DWI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影像诊断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6例患者,男11例,女5例,年龄17~53岁,平均年龄37岁,12例为车祸伤,4例自高处摔。临床表现:16例有意识障碍,表现为烦躁不安及嗜睡,其中7例昏迷;11例有一侧或两侧肌力下降或轻瘫,2例表现为持续性头痛和呕吐。16例患者均经CT、常规MRI及DWI平扫检查,CT检查时间为伤后半0.5~24h不等,有7例3d内有CT复查,MR检查时间为1~4d不等,其中6例1月后复查MRI。
1.2 方法 CT机型为美国GE lightspeed 16CT,非螺旋扫描方式,以眦耳线为基线作颅脑平扫,层厚与层间距10mm,成像后再拆薄为5mm。MR机型为美国 GE signa infinity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头颈部联合8通道线圈,常规SE序列T1WI、T2WI、FLAIR及快速多平面自旋回波序列DWI横断面扫描序列(见表1)。
1.3 病灶观察 病灶分析由两名放射科CT室副主任医师对所有16例CT、常规MRI及DWI图像进行双盲式阅片,发现病灶数目及分布,并记录阅片结果(见表2)。
表1 扫描序列及技术参数
表2 常规MRI、DWI对胼胝体非出血病灶检出数目(个)
1.4 数据统计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4.0统计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对两名医生诊断结果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
采用x2检验,常规MRI和DWI显示病灶阳性差异,x2=7.0417,P<0.01,两组显示病灶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2位医生评价结果的一致性检验
2位医生对病灶发现显示高度一致性,K值为0.89~0.95,因此仅采用一位医生的数据进行下一步统计分析。
2.2 病灶的部位在本组16例损伤中,共发现病灶19个,病灶分布胼胝体压部9例,胼胝体膝部7例,胼胝体嘴部3例,胼胝体广泛性损伤3例,病灶多数分布在胼胝体压部,与文献报道一致[4]。
2.3 CT、常规MRI及DWI表现
本组16例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影像学改变。CT显示2例胼胝体压部病灶,表现为斑片状密度稍低区,均为后第3d复查CT的发现;常规MRI发现病灶14个,表现为T1WI上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FLAIR呈中高信号,边缘不清晰;DWI序列发现病灶19个,均为明显高信号,病灶范围及清晰度均较常规SE序列明显。本组16例常规MRI显示胼胝体非出血性病灶14个,显著优于CT仅显示2个;采用x2检验,常规MRI和DWI显示病灶阳性差异,x2=7.0417,P<0.01,两组显示病灶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见图1。
图1 病例1(图①~④):①CT显示胼胝体未经异常,②T1WI胼胝体信号未经明显异常,③FLAIR显示胼胝体压部中高信号灶,④DWI胼胝体明显高信号。病例2(图⑤~⑧):⑤⑥⑦T1WI、T2WI、FLAIR胼胝体未见明显异常;⑧DWI示胼胝体压部明亮高信号灶。
2.4 合并损伤
16例中都合并有1处以上的胼胝体外其他部位的颅内损伤性病灶,包括基底节区挫伤3例、中脑挫伤2例、额颞顶叶挫伤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6例等。随访情况16例中有6例1月后复查,其中4例病灶消失,2例有软化灶形成。
3 讨论
3.1 胼胝体损伤机理
胼胝体损伤是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最常见部位,目前对DAI的发病机制的认识基本一致[1-5]。即由于外伤使颅脑产生旋转加速度和/或角加速度,使脑组织内发生剪刀作用,导致神经轴索和小血管的损伤。胼胝体附着于大脑镰相对固定,而大脑半球则有一定的运动空间,故当外力造成旋转剪刀力时,紧邻坚硬大脑镰的胼胝体被其阻挡挤压,从而产生出血、挫伤、水肿,是造成胼胝体损伤的主要原因[4]。
3.2 胼胝体损伤的临床表现
胼胝体是大脑半球之间的强大纤维板,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相应区域,其纤维分别向两侧和前后放射,胼胝体不同部位的损伤有会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5-6];胼胝体膝部损伤会出现上肢失用,胼胝体前1/3损伤臀部及大腿会失用、失语和面部麻痹,中1/3损伤会出现半身失用,压部损伤致下肢失用与失读和同向偏盲。胼胝体广泛损伤症状较弥漫、缺乏定位体征。表现为情绪异常、嗜睡、人格改变及运动障碍等。因此,当颅脑CT提示正常或所提示损伤部位难以解释临床症状时,应行常规MRI联合DWI检查以观察胼胝体有无挫伤灶。本组8例皆因CT所提示结果不能很好解释临床症状而及时行常规MRI联合DWI检查,为正确诊断和治疗赢得时间。
3.3 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的CT、常规MRI临床价值
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相应病理变化为轴索断裂、水肿,致T1与T2弛豫时间不同程度延长,因此MR呈长T1长T2改变,而CT检查对这类以水肿变化为主的非出血性损伤病理改变不敏感,因而CT难以显示,本组16例19个非出血性病灶,CT仅仅只提示有2个,并且均为第3d复查时发现,常规MRI显示的14个病灶,因此发现胼胝体非出血性常规MRI较CT有显著的优越性,而且常规MRI也可以显示与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并存的其他部位的挫伤和出血。
3.4 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DWI的临床价值
有关DAI的文献中报道[1-2],DAI仅20%有小的出血灶,80%为非出血性病灶,常规MRI虽然提高了的检出率,但仍有较大的局限性[3]。近年来,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超急性期缺血病灶显示出了较大优越性[7-9]。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急性脑缺血的早期诊断,其诊断价值也已得到公认,DWI在脑外伤早期发现继性脑缺血也很敏感[8-9],Albensid等发现DWI在伤后2h就可发现病灶,其敏感性强于常规MRI序列,这是因为DWI能显示病灶周围水肿及小血管断裂引起的局灶性脑缺血,而且DWI成像时间短,可克服脑外伤早期病人因躁动而不宜作MRI的检查难题。当CT或常规SE序列显示正常时,临床有难以解释的体征及症状,DWI更有诊断意义,本组16例中DWI检查出胼胝体非出血性病灶较常规MRI多35%,DWI发现胼胝体非出血性病灶比常规MRI更敏感。
因此,常规MRI联合DWI扫描是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明显优于CT及常规MRI,不仅对较小和轻微非出血性损伤敏感,而且也可以显示与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并存的其他部位的挫伤和出血,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1] 罗良生,李英斌,张建,等,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影像与临床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5(3):131-133.
[2] 余辉,刘静,沈桂权,等,联合DWI和常规MRI对非出血性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26(7):635-656.
[3] 郭会利,张敏,李树新,等.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诊断价值(附36例报告)[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22:270.
[4] 杨贵昌,李文进,周平,等,MRI诊断非出血性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杂志,2003(11):273-274.
[5] 杨贵昌,李文进.MRI诊断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的临床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4,10:552-554.
[6] 隋邦森,吴恩惠,陈雁冰.磁共振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43.
[7] 全冠民,胡昭兰,叶录安,等.胼胝体非出血性挫伤的MRI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10):703-705.
[8] 张颖,韩向君.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8,7(314):224-227.
[9] Ashwal S,Holshouser BA,Tong KA. Use of advanced neu roinaging techiques in the evaluation of pediatric traunatic brian injury[J]. Dev Neurosc,2006,28(4-5):309-326.
10.3969/j.issn.1009-4393.2011.19.075
528100 广东医学院附属三水区人民医院放射科CTMR室(黄洲 刘怀忠 蒲允凯 欧阳可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