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查——课改十年教师教学变化角度

2011-01-25尤兰萍

邯郸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教学班综合性教材

尤兰萍

(邯郸学院 中文系,河北 邯郸 056005)

一、引言

长期以来,人们在归纳课程实施中的教师改变时,基本都采用富兰的分类方式,认为它包含三个维度,即课程材料、教学实践以及教师对改革的信念与理解。那么在课改步入第十个年头时,研究教师在这三方的变化,将会间接推知课改十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症结。

2010年1月,作者对东部地区一个百万城市的部分学校进行了调查访谈,试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2007年3月第2版,2008年4月第7次印刷))中《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板块内容选用情况实证调查角度阐述教师的变化,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数据资料分析。

二、教师变化的实然数据及分析

作者所调查的城市使用人教版教材情况是:城市主城区拥有的 34所中学都使用了人教版教材,另有部分县的中学使用了人教版教材。作者随机选择了主城区中的15所学校、两个县的4所学校共27个教学班,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2007年3月第2版,2008年4月第 7次印刷))中《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板块内容选用情况及缘由,调查对象为刚刚教完此册书的任课教师。调查的学校类别:城市、县中、乡镇中;公立学校、私立学校;重点中学、非重点中学;厂矿子弟学校、公办民助学校。由于各个学校基本都是同头备课,故基本是一所学校一份问卷,为调查互证,个别学校选择了两位至三位老师做调查问卷,并相应对其中七所学校的30个学生做了问卷、访谈。

调查结果如下:

(一)课程材料——从各类学校选用内容角度看,培养学生应试写作的重视程度与课改前无什么变化。

1.教科书中提供的课程材料(表1)

表1 教科书综合性学习各单元实有内容

2.各单元被较多选用内容及比例(图1)

图1 选用较多的单元与题目:超过50%的教学班

3.各单元被极少选用内容及比例(图2)

图2 选用最少的单元地题目:低于10%的教学班

4.数据分析

(1)图1和图2显示作文类活动题选做率高,尤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作文更成为首选。

本册教科书六个单元都设计了作文练习题,除第五单元外,无论被选做题量的多与少,作文在每个单元的必选做率都排在第二位。联系学生实际的作文如第一单元的 “这就是我”;第二单元的“生活处处有语文”;第三单元的“抒写自然景致”更是名列前茅。第五单元的《我爱我家》中的“老照片的故事、家中珍品、妈妈的唠叨”是纯作文单元,有九个教学班选择放弃,两个是县重点,三个是市重点,即总教学班的33%。但67%的教学班至少选用了一个题目,7%的教学班全选用了。

(2)图3显示参考资料的选做率高,尤其可扩充学生阅读写作的资料更被看好。

图3 参考资料选用比例

本册书六个单元中有三个单元安排了参考资料。第二单元中《生活中的语文》:如草坪上的告示牌——小草在成长,请勿打扰;食堂告示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流行广告语,流行语等,74%教学班选择让学生读写背。第四单元的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的参考资料:月亮的神话传说、诗歌、赏月佳对、月亮的美称与雅号、参考书目和推荐网站等,74%的教学班选择让学生读,尤其赏月佳对让学生背写。但第六单元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进化论与“神创论”的激烈争论,只有11%的教学班布置了阅读。

(3)图1 和图2显示与语文相关度高的活动选做率高。

超过50%的教学班都选用了与语文相关度高的活动题如第二单元的漫游语文世界中的搜集语言文字情况;第一单元的学生自我介绍、学生推荐自己;第三单元走过四季等。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地实现了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功能。

总之,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角度看,“教师和学生不是‘材料员’而是‘建筑师’,他们是材料的主人,更是新材料和新教学智慧创生的主体。”[1]在这方面培养学生应试写作的重视程度与课改前无什么变化。

(二)教学实践——新课改提倡的学生新学习方式、跨学科学习语文的理念,极少实现

1.学生获得选用内容的方式:仍是读写背

从学生如何获得被选用内容的角度看,未能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的课改要求。具体说来,综合性学习活动,几乎每一次都要求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以及运用获取、整理、分析等研究问题、资料能力,重过程,重参与,重合作,重方法,重体验,各个环节都主张学生要善于把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习惯。据调查访谈,只有上公开课等任务型的课或开学初,学习内容相对不繁重时,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才会能达到其应有的功能。

但在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教学班要么不选用实践性、活动性题目,要么只是把活动题目当作情景作文的一种形式,例如:有的教师把第五单元中的“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妈妈的唠叨”三个情境看成是为作文而设置的活动主题,故组织实施成 “活动作文”课,使学生为作文而选择活动主题,为作文而收集、取舍素材,为作文而制造故事。同样,选用参考资料,只是要求学生读写背,目的让学生丰厚素材仓库,而问津学生能力者较少。

2.编排的跨学科学习内容被忽略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人教版教材的编排贯彻此理念,用不同的形式力图实现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的沟通、结合。比如,《语文》与《思想品德》的内容有相当高的相关度:《语文》综合性学习第一单元《 这就是我·自我介绍和推荐自己》与《思想品德》的第一课《珍惜新起点和创建新集体》都涉及学生介绍自己、如何在新班集体中生活的内容;《语文》第五单元《我爱我家·妈妈的唠叨》和《思想品德》第七课的品味生活,都让学生思考如何看待与自己价值观冲突的妈妈的唠叨;《语文》第三单元感受自然,投向自然的怀抱去秋游,结交几个自然界的“朋友”与《思想品德》中第七课的品味生活:“在节假日里,你是否去野外踏青,河边垂钓,池中戏水或林中探幽?你是否去观看一望无际的草原,凌空飞翔的雁群,清晨露珠映射的阳光,黄昏落日的余晖?”,有很强的重合性等等。具有如此相关度高的内容,若综合联手,会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语文不是书本语文,不是学科语文,是生活语文。正如钟启泉教授谈到的:“形成语言能力的教育不限于语文学科。不管意识到与否,母语教育资源是无处不在的,凡有生活的地方就会有母语教育。”[2]但遗憾的是99%的老师,都没有跳出语文学科疆域,去看一看其他学科安排的内容,更遑论跨学科学语文、用语文。

(三)教师对改革的信念与理解——认可改革理念,但应试观念更占强势

1.选用《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板块内容的原因数据(图4)

图4 选用此版块的理由

2.不选用《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板块内容的理由数据(图5)

图5 不选用此版块的理由

本册教材综合性学习内容共六个单元,设计了 38道活动问题,供师生选用,其中的一、三、四、五单元共20道题目,编辑建议每单元可选做其一。

据调查,各个学校选做题目自由度很大,因而出现了的比例跨度从10%至50%的情形,做得最多的一所学校选做了31题,占全部的题数的82%;三所学校达到50~55%,56%的学校选做了三分之一以下的数目;最少的选做13%。从选做量上看,近60%的学校仅选做了三分之一以下的数目。

图4和图5数据显示,对综合性学习的功能: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能力有较高的认可度,通过访谈老师、学生,更是得到学生对此板块的兴趣极大的反馈。但为何选用此板块内容较少,且没能实现此板块应有的功能时,41%的老师是因为此板块内容与考试内容关系不大,现有考试评价体系重视阅读、写作,轻视口语、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有22%的老师选择的理由是课时紧,要应付正规考试,无时间让学生开展书上所列活动。因而坚守“课堂”阵地,需要学生外出实践、进行集体合作探究的活动少做,甚至不做,除了安全的担心、经济的问题、时间的制约、学校的担忧等原因外,最主要缘由借用老师的话说,就是分数决定一切,分数才是法宝,搞综合性学习活动不如在试卷上下点工夫来得实惠。因而“把讨论的、活动的或探究的内容首先改造成结论性知识,而后灌输给学生去掌握。这实际上已经吞噬教材的发展功能以及方法的、激活思维的乃至策动创造精神的功能,由于这种吞噬是针对过程的,它并不改变结果,所以它达成的往往只是标准中的所谓“硬”指标,丢弃的却是所谓“软”指标,而丢弃的实际上可能正是素质,是改革的根本宗旨所要求的指标。”[2]10-13

三、结论

课改步入第十个年头,作为课程改革取得成功内在动力的教师,在使用课程材料、进行教学实践、对改革的信念与理解三个维度的变化微乎其微:从各类学校选用综合性学习内容角度看,培养学生应试写作的重视程度与课改前无什么变化;新课改提倡的学生新的学习方式、跨学科学习语文的理念,在综合性学习内容实施中很少体现;改革的信念与理解逐步增强,但应试教育观念仍占强势。

综上所述,最终指向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导致三维度变化的微小,因而如何完善学生评价应该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建议积极推进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依据之一。引导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加强对招生入学工作的检查和督查。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和监测等制度,开展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并以适当方式公示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以发展性督导评价理念引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发展性督导评价实践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真正实现义务教育的高层次均衡发展。

[1]钟启泉.母语教材研究:意义与价值(序三)[J].全球教育展望,2007 (7).

[2]杨启亮.教材的功能:一种超越知识观的解释[J].课程·教材·教法,2002(12).

猜你喜欢

教学班综合性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雅韵·智慧·健康
开展对外交流增强文化辐射
——厦门老年大学举办海外教学班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
加强教学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