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题教学应关注学生思维调控的训练

2011-01-25邹建平

物理通报 2011年11期
关键词:元法导体习题

邹建平

(镇江第一中学 江苏 镇江 212016)

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首要任务;高考物理命题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活动的主要动力是“同化”;学习是“反复的实践和经验的结果”.物理解题是思维作用于环境(题意),是学生最适合的“反复的实践和经验”,使物理知识、逻辑数学知识和社会经验知识在此融为一体.所以,习题教学成为巩固知识、深化理解、思维能力训练的主要阵地,是培养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解题过程是思维能力的反映和思维过程的展示,不是依样模仿.学生解题的思维一般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那么在习题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学生思维调控的训练.

1 什么是思维调控

思维调控是对于所从事解题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评价)和自我调整.它是思维主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是一种高层次的认知方式,常被称

为“元认知”,是促进解题顺利进行,影响解题成败的重要因素.具体说来,就是通过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在弄清题目所描述物理情境的情况下,仔细分析问题的性质,看它属于哪方面知识求解的范畴;并回忆自己的解题经验,思考以前是否见过类似的或情境不同但物理实质相同的问题;从一个图示、一个条件、一个经典题目的印象中获得启发进行联想;根据分析研究物理过程满足的条件,用公式表达出物理规律,在此过程中用“画一画、写一写”等形式调整可能有的解题思路,最后形成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2 如何进行思维调控

习题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在解题时应经常自我发问,提出一连串与解题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概括为“WWH”,即“什么(What)”?在干什么或准备干什么;“为什么(Why)”?为什么要这样干;“怎么样(How)”?实际效果如何?这是进行或促进思维进行自我调控的最有效方法.如在审题环节,可以通过如下问题来强化审题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估:“我是否充分地弄清了题意”?“我不看题目能大致地复述一下问题吗”?“还有哪些隐蔽的信息”?“能否建立一幅关于问题的物理图像”?“我所建立的图像是否清晰、正确”?“我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弄清”?“我能看清问题的困难所在吗”?等.

3 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调控的能力

3.1 明确思维调控的意义

让学生认识到,物理解题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认知活动,应当遵守一定的思维规则.解题中的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解题策略,即要问“WWH”问题.物理解题的目的不仅是获得一个正确的答案,更重要的是通过解题,展示思维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思维调控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给学生思维调控的有关知识

(1)有关解题主体方面的知识——要学生认识自己的思维方式、特点、习惯、优势和不足等,有利于在解题中发挥优势,克服不足.

(2)有关解题要求方面的知识——例如让学生了解物理解题的规则,养成解题的良好习惯.

(3)有关解题策略方面的知识.关于方法、策略的意义及包含哪些内容的知识.如什么叫物理解题的微元法、反证法以及数形结合策略、问题转化策略等.例如微元法的解题策略:

1)选取“微元”,将瞬时变化问题转化为平均变化问题,避免直接求瞬时变化问题的困难;

2)利用数学“微积分”思想,将平均变化问题转化为瞬时变化问题.充分利用数学工具,既完成问题“转化”且保证所求问题的性质不变,又能简单地求得结果.

关于如何使用方法策略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包括用微元法的程序、注意点等.例如微元法的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选取“微元”;

2)列出相关微元的方程;

3)对相关微元进行累积求和或求导.

关于为何、何时、何地使用方法、策略的知识(条件性知识),如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微元法,其中条件性知识与主题思维调控相关性最大.在处理非匀变速运动问题时,从对事物的极小部分(微元)分析入手,达到解决事物整体的方法.在使用微元法处理问题时,需将其分解为众多微小的“元过程”,而且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这样,只需分析这些“元过程”,然后再将“元过程”进行必要的累计求和等数学方法进而使问题解决.

3.3 从他控逐步过渡到自控

思维的自我调控是一个高层次的认知行为,对学生来说,有一个培养的过程.在习题教学中应先让教师进行外部调控,再逐步过渡到学生的自控.教师调控的基本方法是在学生的解题过程中,适时地向学生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

3.4 通过发声思维加强训练——说题

发声思维就是借助语言将思维调控过程外显化;它是训练思维调控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发声思维呈现自己在物理解题中的思维调控过程,向学生作“思维示范”,展示思维过程.这种“思维暴露”能使学生清晰、准确地认识和体会调控过程,减少模糊的认识和猜测.学生通过发声思维来练习思维调控的进程,既可使学生对自己的解题思维活动有清晰的自我意识,又可使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调控过程进行监视、评估和指导.

4 思维调控的教学实践

解题前,指导教师应提示学生拿到题时,不要急于动手,先认真读题、审题,做到:一要搞清题意,对复杂题可采用分层解析法.二要弄清题目条件.不但要全面准确地审清题目所给明显条件,还要挖掘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明确解题依据;同时要去伪存真,识别多余条件,排除多余信息,以免误入“机关”,掉进“陷阱”.三要揭示题目关键,选好解题突破口.俗语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搞好解题前审题联想,扫清解题障碍,明确解题思路,优化解题策略,能加快解题速度,提高解题的效率.

【例1】如图2所示水平放置的导体的电阻为R,R与两根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相连.导轨间距为L.其间有垂直导轨平面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导轨上有一导体棒ab质量为m,电阻为r.突然给导体棒以初速度v0向右运动,求导体棒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总位移.

图2

解题思维过程

(1)读题,形成对物理过程的初步印象.

导轨—(之间接)电阻R—导体棒电阻r—匀强磁场,突然给导体棒有一个初速度v0—加速度—安培力变化.

目标:求整个运动过程的位移.

再读:发现导体棒不是匀速运动;没有运动时间.

(2)构思物理情境,弄清问题的物理实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题描述一个导体棒受到瞬时初速度,由于导体棒具有初速度将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导体棒受到安培阻力的作用,产生加速度.这是一道力和电磁的综合题,所以应从力学角度出发,结合安培力公式进行分析.

(3)选择解题的物理定理和规律

因为问题涉及力和加速度.故应当选用牛顿第二定律.运动过程中导体棒的速度、加速度、感应电流和安培力都在发生变化,但对导体棒某一瞬间用牛顿第二定律

导体棒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安培力作用,导体棒做非匀减速运动.

(4)选择解题的方法.

导体棒做非匀减速运动,速度变小,安培力变小,减速时加速度大小也在变小.它们都在变化.这样无法用正常的办法来求出运动的位移;只有用微元法来进行处理.即在某一时刻取一个微元

(1)

(5)审视(1)式viΔt=Δxi,其中Δxi是元位移,则(1)式变为

(2)

审视(2)式,两边求和

(3)

审视(3)式,确定答案的合理性

小结:在处理非匀变速运动问题时,从对事物的极小部分(微元)分析入手,达到解决事物整体的方法. 在使用微元法处理问题时,需将其分解为众多微小的“元过程”,而且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这样,只需分析这些“元过程”,然后再将“元过程”进行必要的累计求和等数学方法进而使问题求解.在解题过程中,常常遇到非匀变速运动过程中求位移、电量、能量等问题;灵活运用微元的思想,可以更深刻的理解物理过程.

5 结束语

思维调节研究的目的在于促进由各种合理方法和原理的直觉运用各有意识的运用转化;在习题教学中应该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问题.一是教师在习题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暴露自己的解题思维过程,清清楚楚地指导学生;二是应该要求学生在练习时,要有意识地探索解题思维调节问题,在有意识的练习中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政良.展示思维过程指导思维调节.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9(1~2):24~26

猜你喜欢

元法导体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换元法在不等式中的应用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换元法在解题中的运用
基于离散元法的矿石对溜槽冲击力的模拟研究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应用自适应交叉近似算法快速计算导体RCS
浅谈英标BS 6360:1991中导体直流电阻的计算方法
高频传输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