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白质变性与脑梗死诱发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2011-01-25蔡仁豪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期
关键词:变性白质年龄段

蔡仁豪

脑白质变性与脑梗死诱发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蔡仁豪

目的探讨脑白质变性与脑梗死发病各种诱发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9例确诊为脑梗死患者,通过影像学MRI筛选分为伴有脑白质变性的59例为观察组,未伴有脑白质变性的3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脑梗死发病的诱发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和原发病两组间的差异性。结果脑白质变性与两组脑梗死患者性别和原发病病种无相关性,与年龄、病程有正相关性。结论脑梗死发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中年龄和病程与脑白质变性具有正相关性。

脑白质变性;脑梗死;诱发因素

1987年Hachinski提出脑白质变性((leukoaraiosis,LA)的概念,用于描述脑室周围或皮质下区(半卵圆中心)CT上的低密度灶或MRI T2加权像上的高信号区。脑白质变性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LA的原因不明,可能与老化和慢性脑供血不足有关,继发性LA则是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非特异性神经影像学改变,如正常颅压脑积水、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CO中毒、放射性脑病、脑白质营养不良等[1]。本文针对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之一脑梗死的主要诱发因素与脑白质变性的相关性,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89例,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并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其中男49例,女40例,年龄40~69岁,平均(51.7±9.1)岁。

1.2 病例分组 脑白质变性患者按T2 WI和Flair像上双侧皮质下及侧脑室周围白质对称性点状、斑片状或弥漫性高信号为确定标准;白质病损融合或白质病损弥漫至整个区域,累及/不累及U型纤维;或大于1个局限性病损或病损融合。就上述89例脑梗死患者,经MRI筛选,分为脑梗死伴有脑白质变性患者59例为观察组,单纯脑梗死和轻微或单一局限性脑白质受损患者30例;观察组男35例,女24例,平均(58.2±11.3)岁;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平均(47.1±10.2)岁。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就所收集的89例脑梗死病例中,在性别上,两组病例男女比例基本接近,其中观察组脑白质变性合并脑梗死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方面,按不同年龄段分开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均表现为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也同时显示年龄与脑白质变性成正相关性,其中在观察组50~59岁年龄段与60~69岁年龄段比较上,年龄越高者,脑白质变性发病率越高,且升高比例明显。在病程方面,两组患者在6~12月病程均高于1~3月和4~6月病程段,与年龄段表现一致的正相关性。而在原发病方面,无论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还是其他疾患,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和原发病的分布(%)

3 讨论

脑白质变性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学基础尚未充分阐述,通常认为是脑内小动脉硬化的慢性缺血性改变所致,与衰老、脑血管病等密切相关,且由于脑实质血管病变所致局部脑白质缺血、缺氧损伤,与高龄、卒中危险因素和脑血流调节改变等有关[3]。它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认知、步态以及排尿方面障碍,三方面都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头颅磁共振MRI发现脑白质变性较敏感,由于该检测手段的逐步普及和可能,故通过MRI逐步提升对脑白质变性的发现和认识,目前脑白质变性尚无特效治疗,预防和阻止其发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故本临床分析就脑白质变性与脑梗死发病各种诱发因素的相关性开展研究,目的在就各种诱发因素与脑梗死的相关性,为合理的防治该疾患提供依据;本临床资料分析也表明脑梗死发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中年龄和病程与脑白质变性具有正相关性。

此外,积极的防治原发病是合理防治脑梗死及其脑白质病变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报道显示80.4%伴脑白质变性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血压调节障碍也是引起脑白质变性的主要原因[4],本临床总结分析也显示类同的结果趋势,高血压是发病因素首位。

鉴于脑白质变性这一概念的提出时间尚短,对于该病变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其病因不完全清楚,CT上的低密度和MRI上的高密度反映出一些病变引起的脑含水量的增加,其可能病变机制为高龄、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引起小血管壁结构改变、管腔狭窄和闭塞,引起白质内小梗死,伴随血脑屏障的破坏,继发大分子渗漏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就脑白质变性与脑梗死疾患的相关性而言,还有待从不同程度的脑白质变性、不同部位脑梗死和不同原发病等因素深入分析。

[1] AyH,ArsavaEM,RosandJ,et al.Severity of leukoaraiosis and susceptibility to infarct growth in acutestroke.Stroke,2008,39:1409.

[2]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

[3] BasileAM,PantoniL,PracucciG,et al.Age,hypertension,and lacunar stroke are the major determinants of the severity of age-related white matter changes.The Leukoaraiosis and Disability in the Elderly Study.CerebrovascDis,2006,21:315.

[4] 高天理,张茁.缺血性脑卒中亚型及其危险因素与脑白质变性的关系.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9,22(3):187-188.

310021 汕头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变性白质年龄段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IL-6、NES以及新生儿颅脑超声对早期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应用价值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征兵“惊艳”
ADMA/DDAH系统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
从认知角度看不同年龄段儿童音乐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