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60例临床观察
2011-01-25董偓
董偓
(广东省惠州华康医院,广东惠州 516000)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60例临床观察
董偓
(广东省惠州华康医院,广东惠州 516000)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所致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07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60例脑血管意外中风所致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运动能力(Fugl-Meyer量表)和生活能力(Bathel指数)较治疗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可极大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减轻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卒中;偏瘫;护理
据最近的流行病学资料,脑卒中居我国人口死亡因素的第二位[1]。脑卒中治疗关键在于降低病死率、促进躯体功能恢复及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我院自2007年6月~2008年6月采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患者6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所导致的偏瘫患者,全部病例经临床诊断及CT或MRI检查,全部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肌痉挛,可出现病理征,即Brunnstrom脑卒中恢复级在Ⅱ~Ⅳ级。痉挛的Ashworth评定瘫痪肢体肌张力>0级,并且≤Ⅲ级。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 37~75 岁,平均年龄(43.5±4.5)岁。 病程(27.5±4.1)年,其中,缺血性中风50例,出血性中风偏瘫10例。排除伴有严重心脑肾合并症、精神病史及重症糖尿病者,排除失语症、失认症、失用症、智能障碍和视野缺损者。将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卒中类型、病程、临床表现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进行抗痉挛体位控制和易化技术训练,采用抗痉挛手法和诱发分离运动的训练,强调患者积极参与,有目的的做运动。患者俯卧位,以按、压、滚法,先向心性按摩偏瘫肢体,从远端至近端,以局部皮肤发热为宜,以缓解关节、肌肉的痉挛,从而控制肌痉挛,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恢复期患者,训练独立做起,先从健侧卧位坐起,再到患侧卧位坐起,从需人帮助到独立坐起。之后进行坐位平衡训练,两腿下垂,坐在床边,待可下地坐椅后,进行站位平衡、迈步和上下台阶训练,上下台阶时注意“健腿先上,病腿先下”的原则。鼓励患者尽早开始自主运动,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练习,同时对患者进行上肢和手部的训练,让其利用健手或健手带动患手进行洗脸、刷牙、吃饭、更衣。在训练中注意尽量运用正确姿势,注意用力平缓,尽量达到最大幅度用力,以引起紧张和轻度疼痛为度。以30 d为一个疗程。②观察组:取主穴人中、内关、三阴交。下肢瘫取穴足三里、环跳、秩边、承山、阳陵泉及绝骨。上肢偏瘫取穴肩髃、肩井、大椎、天宗、合谷、曲池等。针灸这些穴位时待患者产生酸、麻、胀等感觉时证明对患者能起到效果,以30 d为一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采用简化Fugl-Meyer评价法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各评定一次。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1个月的治疗后,Fugl-Meyer、Bathel指数评分都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Bathel指数评分比较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在存活的患者中,75%左右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40%的患者中度致残,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了精神和经济上的压力[4-5]。因此选择恰当的方法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显得十分重要。临床实践证明,脑卒中偏瘫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防止关节挛缩,促进患者肌力和关节正常活动的恢复。针灸可用来促进患者神志、语言及肢体功能的恢复,取穴以醒脑开窍、通督调神为原则,在头部、颈部及受累肢体取穴,能起到舒筋缓急的作用。本研究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针灸配合康复训练的治疗。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经1个月的治疗后,Fugl-Meyer、Bathel指数评分都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可极大的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减轻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赵瑞香.脑卒中偏瘫60例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5643-5644.
[2]王新德.急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修订方案)[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5,23(6):670.
[3]崔志堂,罗祖明.急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期预后的新标准评价研究[J].香港医药,2000,6(1):1.
[4]李霞,赖真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心理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6):4-5,8.
[5]赖真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5):28-29.
R743.3
B
1673-7210(2011)02(c)-148-02
201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