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恩桉引种及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1)

2011-01-25麻捷周海平杜忠李祎旻

中国林副特产 2011年3期
关键词:钙镁磷肥邓恩蓄积

麻捷,周海平,杜忠,李祎旻

(1.桂林市林业局科教站,桂林 541001;2.桂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桉树是我国南方商品林基地速丰林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在华南地区广泛种植。邓恩桉在我国广西、湖南、福建、云南、贵州等地引种都较成功,显示了速生抗寒的优良特性,表现较好[1-2]。近年来,桉树栽培主要开展了尾叶桉、巨尾桉和蓝桉的造林密度、施肥、速丰栽培技术等试验[3-4],有关邓恩桉大面积、大规模的速丰栽培技术研究尚未见报道。目前邓恩桉在桂北地区处于引种试验阶段,尚未大面积发展[5]。为了推动桂北地区短周期工业用材林的发展,加速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工程的建设,2005~2010年开展了“邓恩桉引种及速生丰产栽培示范推广”项目研究。在项目试验推广中,2008年1月12日至2月6日出现百年一遇特大雨雪冰冻寒灾天气,-5~7℃低温持续26天,邓恩桉未受影响,无受冻现象。到2010年6月止,建立速生丰产示范推广林1000hm2,4.5年生邓恩桉平均树高14.5m,年均高生长3.22m,平均胸径12.2cm,年均径生长2.71cm,年均蓄积生长量达27.3837m/hm2。经过5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了桂北地区邓恩桉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现将试验情况和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试验地的基本情况

试验地位于全州县龙水镇双车村屯。N 26°01′,E 110°59′,海拔 180 ~ 250m,坡度 3°~ 8°,林地原为马毛松次生林采伐迹地,面积约10hm2。该地区年平均降雨量1516mm,年平均气温17.8℃,1月最低平均气温5.2℃,7月最高平均气温27.2℃,极端最高气温39.1℃和极端最低气温 -5.2℃,≥10℃年积温5620℃,年日照1658h,无霜期301天。试验地的植被和林业树种主要以马尾松、杉木为主,其次是阔叶林的壳斗科、茶科、樟科、木兰科、金缕梅科等树种。土壤为山地红壤,土层较深厚、疏松、排水性能良好,pH值在5.0~5.5。病虫害的情况:虫害较多的有散白蚁、家白蚁、蛴螬、大蟋蟀等。

邓恩桉速生丰产示范推广林建在全州县龙水镇、绍水镇、咸水镇、两河乡等4个乡镇,共计1000hm2。

2 育苗技术

邓恩桉采用种子实生育苗方法,在苗圃地播种育成小苗,当小苗长出2对真叶时,再移栽到营养杯进行苗期管理,苗高15~20cm时出圃造林。

2.1 圃地选择与苗床建造

2.1.1 圃地选择。圃地选在本所院内交通方便,排灌条件良好,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疏松,土层深厚,微酸性沙质壤土。

2.1.2 苗床建造。为促进苗木生长发育,必须细致整地。播种前1个月,对圃地深翻25cm 以上,施 N、P、K三元素进口复合肥 750kg/hm2,并做好土壤消毒(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经“三犁三耙”后,按宽100cm、高25cm、步道宽35cm 做高床,床面土壤必须细碎平整,再筛盖一层10cm左右的黄心土,并稍压实。或者是苗圃地畦面宽100cm、长度8~10m、高20cm,畦面以草皮灰25~50kg、复合肥2kg与表土充分拌匀,平整畦面。然后用0.3%高锰酸钾水液进行土壤消毒后再播种。

2.2 播种

2.2.1 种子处理。成熟的种子饱满坚实,且具有光泽。种子用布袋包装,然后置于通风干燥处,或用塑料袋密封,放在冰库、冰箱贮藏室(4℃)内保存,以免丧失发芽力。

桉树种子不经处理即可播种。试验表明,利用赤霉素处理种子比未处理的种子提高出苗率21.7%以上,并提前5~8天出苗,其中以500mg/kg的赤霉素溶液浸种2.5h处理效果最佳(见表1)。

表1 种子发芽力、出苗量情况分析

2.2.2 播种时间和播种量。播种时间一般为11月至翌年3月,最迟不能超过清明节,可分为冬播和春播二种方式。冬播在11月至翌年1月,春播在2月~3月,天晴时进行。播种量视种子纯度、发芽率而定,一般种子用量在9~12g/m2。

2.2.3 播种方式。撒播、条播均可,一般以撒播为主。撒播前用10~20倍的细黄心土与种子拌匀,然后均匀撒播在苗床上,播种结束,在苗床上筛盖一层新鲜黄心土或火烧土,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0.5cm);再覆盖一层新鲜松树叶,淋水保持湿润,并加塑料膜,注意通风透气。春季3~7天种子即可发芽。

2.3 苗期管理

2.3.1 及时揭膜。当幼芽开始出土时,要分批适量揭膜,揭膜宜在阴天或傍晚进行。

2.3.2 除草。幼苗出土后即开始拔草,要除早、除小、除了。最好在雨后或灌溉后连根拔除。

2.3.3 装营养杯。移栽前1个月,用黄心土40%、火烧土30%、河沙30%与基肥拌匀(少量的钙镁磷肥),然后装杯排成畦。

2.3.4 移栽。在早上或阴天进行。当小苗长出2对真叶时,开始移栽到装好的营养杯里进行管护。移栽时先将营养杯淋足水,小苗移栽用生根粉浆根,提高成活率,移栽后宜早晚淋水。

2.3.5 追肥。当幼苗生长4~5片真叶时,每星期淋施0.3%复合肥1~2次,或淋施人粪尿2~3次。

2.4 病虫害防治

在邓恩桉育苗中,为预防病害的发生,在2~4月间,每隔7~10天喷1次0.3%的等量式波尔多液,或800~1000倍的多菌灵,连喷3~4次进行预防。食叶害虫一般发生在3~5月间,用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洒。如遇多雨季节,要及时排水,田间不能积水[5]。

3 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3.1 造林和栽培技术

造林地选在交通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平地、开阔向阳坡地,坡度不超过25°丘陵山地,对于这些造林地首先砍杂除荒,然后炼山整地。整地的方式有3种:(1)台地、平原、缓坡(5°以下)的造林地采用机耕开垦,深度30cm。(2)坡度较大的低丘山地(6°~ 15°)采取人工撩壕 ,上宽 60 ~ 100cm,下宽 50cm,深40cm,撩壕按等高线进行。(3)坡度超过15°但不超过25°的丘陵山地,最好采用人工整地,即人工挖大坑,然后扩坑成带,带宽1.5m,深翻15cm,带面为反水平。无论哪种整地方式,都在造林前1个月整好地。

3.2 密度选择

本试验林造林密度采用3m×2m的株行距,即每公顷1666株。

3.3 挖坑与回填

全垦整地挖坑规格为 40cm×40cm×30cm,带垦整地挖坑规格为50cm×50cm×40cm。回填时,先将肥料和肥土与泥土放入坑内拌匀,将土填满比原地面高约15cm即可[5]。

3.4 施放基肥

根据各地肥源不同,可分别采用:杂草厩肥、火土灰、塘坭、垃圾肥,经沤熟后,每坑 2.5~5kg,加磷肥0.5kg作基肥或每坑放生物有机复混肥0.5~0.75kg作为基肥。

3.5 造林

3~5月为最佳造林季节,选择阴雨天或土壤湿润时进行。苗木定植前淋透水。定植时,要剥去塑料袋后放入坑中回土压实,再填一层表土。种植深度比原根系深2~3cm。先挖植树坑,将苗木的塑料袋全部剥除放入坑内,扶正,然后填入细土,压实,再覆一层细土至苗木根颈处2cm即可。如遇天旱无雨,需淋足定根水。

3.6 抚育管理

造林一星期后即检查成活率,成活率低于90%的要补植,未成活的必须及时补苗,在定植后1个月内完成[5]。造林后当年和第二年4~6月,每月除草松土及追肥1次。追肥结合松土进行,时间为4~6月。施肥量:当年施尿素 163kg/hm2,钙镁磷肥714kg/hm2,钾肥89kg/hm2;第二年施尿素 163kg/hm2,钙镁磷肥357kg/hm2。注意防治病虫害和防止人畜破坏。虫害主要有白蚁、蛴螬、大蟋蟀,采用敌敌畏和灭蚁灵的复配农药进行防治白蚁,采用敌百虫或呋喃丹防治蛴螬和大蟋蟀。

3.7 生长状况

由表2可知,邓恩桉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为90%和88.0%;但其生长速度相当迅速,4.5年生的邓恩桉平均胸径达12.2cm,年平均生长量2.71cm,平均树高达到14.6 m,年平均高生长量3.24m。从不同年份的生长量看,邓恩桉第3~4年(2007年l2月至2009年12月)无论是胸径还是树高的生长量都最大,分别达到4.2cm和4.0 m,大大超过4年生的年平均生长量。

表2 邓恩桉生长状况

4 配方施肥试验

4.1 试验设计

试验地点设在全州县龙水镇双车村屯,设4个处理(含对照),5次重复,试验面积为20亩,共20块样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长方形样地,每块样地处理89~96株,样地面积为600m2(20m×30m)。试验区内立地条件、林分状况和其他管理措施基本一致,试验前对各样地进行除草、清杂。在2007年3月中旬挖环状沟施生物有机肥(十月天牌,桂林市连连丰农资有限公司生产,有机质含量≥20%)1次,各处理A 、B、C、D为每株施生物有机肥均为1.5kg,施后覆土;处理A、B、C分别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挖环状沟施追肥1次。处理A:每株追施硫酸钾型复合肥(狮马牌,芬兰产)250g;处理B:每株追施尿素200g+钙镁磷肥200g+氯化钾100g;处理C:每株追施尿素150g+硫酸钾型复合肥300g;处理D为对照只施生物有机肥1次,不施追肥。

4.2 数据收集和计算分析

4.2.1 试验样地设定后,试验前分别以样地进行逐株测定胸径、树高并编号,调查记录病虫危害情况。试验后,在2007~2008年期间,每年12月,在每块试验样地中进行逐株测量胸径、树高,并计算平均值。

4.2.2 单株材积(活立木蓄积)计算公式

式中:V为材积,D为胸径(cm),H为树高(m)。

4.3 配方施肥试验林的生长量分析

由表3可知,造林后第2年采用配方施肥试验林中3年生的邓恩桉,平均胸径在8.4~9.8cm,处理A的胸径年均生长比对照的多出0.4 cm,处理C和处理B的胸径年均生长比对照的多出0.8 cm以上;平均树高在8.6~10.6m、处理A的树高年均生长比对照的高出0.3m,处理C和处理B的树高年均生长比对照的高出0.9m;平均单株活立木蓄积在0.0229~0.0385m3,处理A的年均蓄积生长量比对照的多出4.1817m3/hm2,处理C和处理B的年均蓄积生长量比对照的多出12.7292m3/hm2。

4.4 配方施肥对邓恩桉胸径、树高、蓄积生长量的影响

由表4可知,配方施肥处理A、B、C与处理D对照均有极显著的差异,其F值均大于F0.05=3.49和F0.01=5.95。从邓恩桉的胸径和蓄积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各处理优劣情况分别为C>B>A>D;从树高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各处理优劣情况分别为B>C>A>D;从邓恩桉胸径、树高、蓄积三因子的生长量进行综合比较,各处理优劣情况分别为C>B>A>D,处理C和处理B差异不明显,即每株追施尿素150g+硫酸钾型复合肥300g和每株追施尿素200g+钙镁磷肥200g+氯化钾100g的施肥效果是一样的。

4.5 速生丰产栽培效果

由表5可知,项目经过5年的实施,建立1000hm2邓恩桉速生丰产示范推广林,在示范推广林中4.5年生的邓恩桉平均树高14.5m以上、年均高生长3.2m以上,平均胸径12.2m以上、年均径生长2.7cm以上;每公顷蓄积生长量27m3以上。

表3 邓恩桉配方施肥试验林胸径、树高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表4 配方施肥对邓恩桉胸径、树高、蓄积生长量的影响

表5 邓恩桉示范推广林蓄积生长量分析

5 结论

5.1 由于桂林气候较寒冷,尤其是在冬季,经常有霜冻和下雪天出现,因此,播种时间宜采用春播,即2~3月,天晴时进行。桉树种子不经处理即可播种,但经过试验表明,利用赤霉素处理种子比未处理的种子提高出苗率21.7%,并提前5~8天出苗,促进苗木生长,以500mg/kg的赤霉素溶液浸种2.5h处理效果最佳。

5.2 造林地宜选在交通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平地,开阔向阳坡地,坡度不超过25°丘陵山地,选择的造林密度3m×2m(即1666株/hm2),采用全垦或带垦挖坑方式进行整地,坑的规格为50m×50m×40m。挖好的坑每坑施放基肥5kg,再加钙镁磷肥0.25kg,或每坑施放生物有机肥1.5kg作为基肥。①造林后须在当年和第二年4~6月,每月进行除草松土及追肥1次,否则达不到1年成林、6年成材的目的(每公顷蓄积生长量达27m3以上)。②追肥可结合除草松土进行,时间在4~6月。③施追肥的量:当年施尿素 163kg/hm2、钙镁磷肥 714kg/hm2、钾肥 89kg/hm2;第二年施尿素163kg/hm2、钙镁磷肥357kg/hm2。④配方施肥:在每株施生物有机肥1.5kg的基础上,每株追施尿素150g+硫酸钾型复合肥300g,与每株追施尿素200g+钙镁磷肥200g+氯化钾100g的施肥效果是一样的。

5.3 速生丰产栽培技术适用于造林地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平地、开阔向阳的坡地、坡度不超过25°的丘陵山地,造林地交通应方便,便于施肥、抚育管理。坡度超过25°的山地,且交通又不方便的地方,或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均在95%以上,有待于作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1] 祁述雄.中国桉树[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2] 罗建中.耐寒桉树良种——邓恩桉[J].桉树科技,2002(2):1-7.

[3] 桉村纸浆材优化栽培模式研究协作组.桉树纸浆材优化栽培模式研究[J].桉树科技,1998,53(2):1-23.

[4] 杨额国.桉树短周期人工林施用基肥试验[J].林业科技开发,2004,18(6):13-16.

[5] 周海平,李晓铁,秦建春,等.邓恩桉速生丰产示范林营建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8,22(2):92-94.

猜你喜欢

钙镁磷肥邓恩蓄积
澳小伙入境美国被关30小时
我国钙镁磷肥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施用沼渣、黄腐酸钾、钙镁磷肥对退化山核桃林的改土和增产效果
钙镁磷肥中有效镁含量测定的方法探究
钙镁磷肥对水稻土和砖红壤土壤化学性状的动态影响
藏药佐太中汞在小鼠体内的蓄积
苦难真金
浅谈藏医“疾病蓄积”与健康养生
坚持创新 蓄积行业永续发展动能
浅谈黑龙江省逊克县新立林场资源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