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产业比较优势与出口竞争力反差问题探讨
2011-01-24朱娟娟陈朝霞
朱娟娟,陈朝霞
(1.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2.浙江财经学院,浙江杭州 310012)
文化,作为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助推器。2009年7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个重要的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大卫·李嘉图在其比较优势理论中阐述了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所谓的比较优势就是一国的资源禀赋或对其产业发展所拥有的有利条件。毋庸置疑,我国学者均认为我国不乏发展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然而在国际贸易中,我国文化贸易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竞争力严重不足。两者之间的反差,无疑让文化资源大国的我国不免尴尬。
一、我国文化产业比较优势与出口竞争力的反差
(一)我国文化产业比较优势明显
1.文化资源丰富。文化资源的丰裕度直接构成了国家文化产业比较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拥有五千多年的灿烂历史文明,有着丰富的人文、自然等文化资源。各种历史古迹、文物均蕴含着无穷文化魅力和财富。许多文化资源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如北京故宫和长城、陕西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四川九寨沟等。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题材。
2.海外市场潜力巨大。独特的中国特色文化,也使得我国文化产业在国外市场具有很大吸引力。中国文化,如汉语、孔子、道教、孙子兵法、丝绸、瓷器、京剧、功夫等等在西方人眼中就是中国文化的代表符号。《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显示,我国文化对外资的吸引力在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意大利、日本、韩国、俄罗斯、新加坡、南非、英国和美国15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中居第5位。[1]此外,中国文化在海外华侨中也颇具影响力。海外华人们对中国文化保持着高度的认同感,十分喜爱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这也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在世界的影响力和走向世界市场的巨大潜力。
3.人力资源丰裕。文化产业是创意型产业,它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成本低。随着上世纪末大学扩招以来,我国已累积培养了3000多万名大学生,他们怀揣梦想,创业激情高涨。加上已经培养和正在培养的文化产业专业人才队伍,为文化产业提供了丰裕的人力资源。
(二)我国文化产业出口竞争力弱
尽管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贸易快速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有数据显示,“我国的文化产业竞争力在世界15个国家中以0.22的竞争力指数排名倒数第一,比同属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南非和印度还分别低 0.01 和 0.02。”[2]
1.贸易逆差明显。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我国在主要文化产品贸易方面都存在严重的逆差。图书、报纸、期刊等平面媒体产品,贸易逆差在扩大;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方面逆差扩大更加明显。贸易额方面,2005年我国文化产品的对外贸易额逆差是14853.16万美元,2006年上升到17256.39万美元,2007年则跃升到21477.73万美元。[3]以图书版权为例,如表1,我们可以看出,自1998年到2008年,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的总体贸易量在不断增长且发展迅速,图书版权输出呈较大波动,贸易逆差明显。在2005-2007年间,逆差有所下降,但是2008年,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贸易逆差扩大。
表1 1998-2008年我国图书版权引进和输出数量
2.国际市场占有率低,出口市场单一。所谓国际市场占有率,即产品在国际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比重越大,则说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1993《世界图书》杂志曾经公布我国图书年出口总额为世界图书贸易额的0.04%,1998年,我国在高达300亿元以上的图书销售额中,出口额才2000万元,仅占世界图书出口总份额的0.2%,而美、法、德等国都是我国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此外,目前我国文化产品出口对象主要集中在港、澳、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4]
3.文化贸易“硬”强“软”弱,出口结构不合理,贸易竞争数力指数远低于发达国家。贸易竞争力指数表示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TC=(Xi-Mi)/(Xi+Mi)。在公式中,X、M分别表示出口额和进口额,i代表行业。如果TC>0,表示该国该种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具有贸易竞争优势,数值越大,优势越大。反之,如果TC<0,则表示该国是该产品的净进口国,该种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处于竞争劣势。“硬”是指游戏、文教娱乐和体育设备及器材等硬件贸易,占到我国文化贸易总额的50%以上,“软”是指文化内容和文化服务的软件贸易,包括广播电视节目、电影、印刷品、出版物、视听艺术、表演艺术、载有文化艺术内容的音像制品、多媒体、娱乐会展等,而这一方面是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薄弱环节。但是文化服务出口贸易所占的国际市场份额更能代表一个国家文化贸易的竞争力。如表2,可以看出,我国在文化产品贸易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在文化服务贸易方面不具有比较优势,TC指数一直小于零,且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并有下降的趋势,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表2 1997-2005年我国文化贸易总体及各大类的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
二、我国文化产业比较优势与出口竞争力出现反差的原因
(一)未能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价值
正如前面所说,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底蕴深厚,可以为我们开发文化产品和服务提供大量素材。可是,实际上我们对这些文化资源如古迹、文物、旅游、生活艺术、民间传说、文学作品等等的开发、利用却不尽如人意。现时,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大多都只输出文化符号,缺少作为核心内容的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有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的原创文化产品及作品太少。反而,其他国家先我们一步利用了。三国演义是中国的,但在网络游戏中,却被日本开发成游戏软件,成了日本品牌;花木兰的故事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而美国却把它拍成了电影,除了赚了3亿美元的票房收入,更将花木兰变成了美国品牌。这些国家套用了中国的形式,却在宣传自己的文化思想,从而使中国的文化元素变成它们的了,这不得不让人痛心。[5]
(二)缺乏知名文化品牌和企业
据调查,全球100个最有价值的品牌,美国有68个,欧盟有25个,日本有6个,中国没有。尽管我们国家有46个产品占世界同类产品销售的首位,但是还没有一个产品具有世界影响力,像美国的好莱坞、迪斯尼、百老汇、时代华纳,德国的贝泰斯迈,日本的索尼等世界一流的文化产品,我们仍然难以望其项背。在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在400家最富有的日本公司中,有81家是文化企业。但遗憾的是,中国企业500强中,至今尚无一家是文化企业。[6]
(三)市场拓展渠道不健全
文化贸易既是内容为王,又是渠道为王。就目前而言,我国文化产品销售国外市场渠道还很不宽敞,缺乏很好的销售平台向国外市场展示,这样也就使得我国文化产品在国外影响力大大减弱,世界也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缺乏正确的认识。众所周知,今天的国际文化市场是一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好的产品只有好的渠道才能推销出去。
(四)文化贸易专业人才匮乏
文化产业急需多层次的人才,特别是创意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术开发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特别是既懂文化又懂经营的复合型高级人才。而我国在适应市场需求、培养文化高端人才方面显得欠缺。显而易见,文化贸易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扭转我国文化产业比较优势与出口竞争力反差的措施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仅仅依靠部分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是难以形成竞争优势的。我们既要把握当前国际文化产业分工格局正在形成过程之中的机遇,利用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抢占产业分工的有利地位;又要防止陷入“比较利益陷阱”,加快培养文化产业竞争力。
(一)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创意经济文化
创意产业是以文化创意、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为核心的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门类,很好地体现了文化产业跨界融合、渗透性、拉动性强的特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潜力无限,在出口方面蕴含竞争力,我们要积极发展,深入挖掘我国文化资源,开创文化创意产业新局面。与此同时,政府应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培育创意产业集聚区,促进与之相关配套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二)注重品牌建设,打造文化产业品牌
品牌意味着高科技含量,意味着高附加值。文化产业的主体就是文化企业,文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要提高文化企业对实施品牌战略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和增强品牌意识;要打造在国际文化市场上享有一定声誉的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要在“名牌”上下工夫,重点扶持那些影响大、产值高、社会效益好的文化企业组建大的企业联盟,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以此带动其他中小文化企业的出口。
(三)政府积极帮助企业拓宽网络和发行渠道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渠道有很大局限性,主要是文化产业博览会和外国发行公司代理。国家应给予政策与财政支持,帮助国内文化创意企业组建自己专业的海外发行公司或者购买国外现有的发行公司,或者与其他行业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联合,依靠其国际销售网络推介自己的理念和产品。
(四)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匹配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倘若能积极优化教育结构,让市场需求和人才供给达到匹配,不仅可以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而且能给文化产业带来新鲜血液,提供所需人才,促进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在这方面,应充分利用高校资源,设立与文化产业管理有关的学科专业,促进文化、艺术专业和经贸专业之间的整合,培养文化产业所需人才。
[1]陈发师.浅析我国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J].生产力研究,2010,(6).
[2]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朱文静,顾江.我国文化贸易的结构与竞争力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4).
[4]史瑞丽.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问题研究[J].国际贸易,2007,(12).
[5]赵有广.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逆差及其原因分析[J].国际贸易,2006,(10).
[6]李舫.2009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逆势上扬 但仍处初始阶段[BD/OL].新浪网,201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