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分组实验课的策略

2011-01-24张伟

物理通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量筒天平烧杯

张伟

(灌云县实验中学 江苏 灌云 222200)

分组实验课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对有关物理概念、定律进行探究、检验以及对物理量的测量,从而进行理论思考、升华的动态过程,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主阵地,是物理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分组实验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通常效率较低,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目的.

本文主要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探讨提高分组实验效率的策略.

1 传统分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在操作实验前注意力难以集中

由于分组实验课只占物理课的少部分.教师一提上实验课,学生往往热情高涨,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进入实验室后,由于好奇,大部分学生会立即把注意力集中到实验器材上,摆弄器材,甚至动手实验,弱化了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介绍实验器材的效果,导致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示范,学生在实验桌旁“议论纷纷”、“摆弄器材”,实验室里乱哄哄;学生接收的视听信息互相影响;教师对学生实验中的安装技巧、注意事项,对记录的数据如何分析和处理等难以有效贯彻,从而降低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1.2 学生实验效果不理想

由于学生在实验的前期阶段只专注器材及安装,听讲效果不佳,导致实验进展缓慢.例如在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学生由于连接电路不熟练,延缓了实验时间,但是实验又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有些没有完成实验的学生由于害怕老师批评,就主观拼凑、编造数据.教师也由于条件限制,难于对学生的操作和数据进行有效反馈,失去了对错误操作和错误数据进行纠正的机会,实验效果不理想,达不到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目的.

2 提高分组实验课效率的策略

传统分组实验课中培养出来的学生操作技能是有限的.我们从每年中考前的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中发现,很多学生面对做过的物理实验不熟练,进而表现为神情紧张,不能按时完成实验.那么,如何才能发挥分组实验课的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分组实验课的效率,就需要我们认真探索和总结.笔者经过多年的摸索,总结出一套做法如下.

2.1 优化分组为实验课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1)根据学生动脑、动手和组织能力进行优化组合

通过询问班主任,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分列名单.同时询问同一年级授课老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动脑分析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找出动手动脑能力较强的“技术尖子”;然后根据掌握的材料,选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当小组长.其责任是:维护本小组的实验纪律,调控组员在实验中的动手次数,并向教师报告突发情况.

(2)将男、女生搭配分组

心理学指出,男生好动,头脑灵活,女生认真、心细;实验分组时要充分注意这一点,将男、女分别搭配在小组中,这样可使男、女生都能发挥特长,达到优化组合的目的.

2.2 设计分组实验卡为顺利完成实验铺平道路

针对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好奇心强,不能专心听讲的特点,笔者设计了分组实验卡(见附录),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讨论等项目.在进入实验室前,学生通过预习分组实验卡,就能知道实验该怎么做.为了加深印象,在学生进入实验室时,笔者把分组实验卡投影到大屏幕上,忘记带卡的学生通过观察大屏幕即可知道怎么做.这样上课时,教师不用多讲话,就能保证学生实验顺利进行.

2.3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检查预习情况

实验课前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任务:预习实验内容,熟悉分组实验卡,明确实验目的、原理、研究对象、所需材料.弄清步骤.上课时教师要对学生预习的内容进行检查.

(2)及时介绍新仪器、新设备

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对实验台上的仪器很感兴趣,但对新仪器还缺少了解,对其性能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还一无所知.因此在学生动手操作前,首先向学生介绍新仪器、新设备,并进行必要的示范操作(最好是课前教师把规范操作做成视频,在上课时播放.在此过程中,要求各实验小组长管理好本组成员,认真听讲),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学生第一次接触铁架台、酒精灯等仪器.教师播放视频,介绍铁架台及附件的名称、功能及怎样调节其高度;介绍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3)巡回辅导、解答疑难

学生操作时,教师不断巡回察看,记录学生实验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面对面地点拨实验困难的学生.要教会学生观察方法、操作方法、分析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4 重视对实验情况的分析总结

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分组实验,往往忽视分析总结,学生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此教师对实验的分析总结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1)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相关规律

如“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这两个实验结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得出:“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上的电流之和,同一并联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等规律;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这个实验中,学生测出几组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让学生自己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比较困难)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动力× 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2)引导学生思考分组实验卡上的讨论题

在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分组实验卡上的讨论题,以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如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这个实验结束时,可提出:测固体密度的步骤一和步骤二能不能互换?如果能互换,测量的结果会怎样?偏大还是偏小?在测盐水的密度时,比较方案A与方案B,哪个方案误差小?实验中量筒损坏了,如何利用剩余器材测密度?学生设计好方案后,应鼓励学生用自己设计的方案测量密度,让学生体验创造带来的乐趣.

(3)要求学生清点整理实验用品

做事应有头有尾.当学生做完实验后,要求他们整理实验用品,物归原处.对整理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差的要批评,这样能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做事善始善终的良好品德.

以上四个环节是上好分实验课的关键.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效果很好;不仅强化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缩短了实验时间,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与小组合作能力,大大提高了物理分组实验课的效率.

附: 分组实验卡——测量物体的密度

(1)测量金属块的密度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金属块的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水,金属块,细线.

实验步骤:

1)从盒子中取出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2)把金属块放在天平的左盘,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读出金属块的质量m.

3)向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

4)用细线系好金属块,把金属块放入量筒中,读出总体积为V2.

实验讨论:

1)如何测量蜡烛的密度?(蜡烛浮在水面上)

2)上述实验中,缺少量筒,如何测量金属块密度?

(2)测量盐水的密度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盐水.

实验步骤:

方案A

1)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

3)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量出总质量m2.

4)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V.

方案B

1)调节天平平衡.

2)向烧杯中倒入盐水,用天平测量出总质量m1.

3)将烧杯中的盐水倒一部分到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4)用天平测量出剩下盐水的烧杯质量m2.

实验讨论:

1)比较方案A与方案B,哪一种误差较小?

2)在测量盐水密度实验中,小明同学打坏了量筒.老师说,利用水和烧杯也能测量出盐水密度.请你设计实验方案.

猜你喜欢

量筒天平烧杯
特别的“冰袋”
细化量筒 细说作用
说说天平的使用
天平使用前后的两次平衡
蒸腾作用
天平的平衡
买香油
快速溶解物体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
简易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