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重点、难点和切入点

2011-01-23佟建国黄冬华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影响力科技期刊学报

佟建国,颜 帅,黄冬华

(1.北京科技大学期刊中心,北京 100083;2.北京林业大学期刊编辑部,北京 100083)

科技期刊是一个国家整体科研实力的展示窗口,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输出手段。培育出一批我国自己的高学术影响力期刊,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国家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发展进程的迫切需要。作为我国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效传播我国的科技创新成果、持续推进我国的科技进程以及稳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等诸多方面,高校科技期刊(包括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简称高校学报)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可否认,高校学报是中国期刊之林中特殊的群体,所以如何提升这类期刊的学术影响力问题,值得大家认真思考。

1 提升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重点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文件,高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教学和科研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1]。从这一定义出发,多数高校学报编辑部在办刊过程表现出取稿的内向性和内容的综合性,期刊中的栏目涵盖了主办学校的所有学科和专业,人们的普遍认识是专业性不强,定位不明确,特色不鲜明,是一个“学术拼盘”[2]。科研人员发表论文的目的是希望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传播研究成果,取得同行的认可和提高自己的学术地位,因为高校学报的综合性不利于科研成果的有效传播,他们越来越不愿把最优秀的论文投给学报。相应地,对于专业读者,每期中可利用的文章很少而不会自己出钱订阅。

“高校学报”这个名称本身没有问题,关键是其内涵需要改变,如改为“高校主办的学术类科技期刊”。定义虽然变了,但高校作为期刊主办者的地位没有变,期刊提升高校科研水平、宣传高校科研成果的基本任务没有变;所改变的是倡导高校学报在更大范围内或更有效地进行学术交流,也同时在更大范围内接受学术界的评价[3]。

在这种办刊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学报的具体办刊模式也需要进行相应地调整。在目前情况下,为吸引专业的读者和作者队伍,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准确定位,突出特色,形成品牌,是提升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重点。

2 提升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难点

根据汤森路透公司公布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s Citation Report,JCR)数据来看,我国科技期刊与国际一流科技期刊差距还很大。例如,2009年冶金工程类期刊的最高影响因子为3.760,我国仅为0.828,见表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08年美国有2 506种、英国有1 470种期刊被SCI收录。即使与德国、日本和法国这些非英语国家相比,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的差距也非常显著。2008年德国有463种期刊被SCI收录,有92种期刊进入Q1层次(按学科分类影响因子排位前1/4);日本有175种期刊被SCI收录,有8种期刊进入Q1层次;法国有150种期刊被SCI收录,有15种期刊进入Q1层次;而我国有115种期刊被SCI收录,没有一种期刊进入Q1层次,进入Q2层次(按学科分类影响因子排位前1/2)的期刊也仅有10种。

多数科研人员把具有创新性的高水平学术论文首选国外知名科技期刊发表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结果是,我们一方面将优秀论文发表在国外期刊,拱手出让论文的首发权;另一方面又花巨资购买这些论文(或在线阅读权限)。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论文很多是我国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下完成的,但我国科研人员为了得到这些论文有限的阅读权不得不付出高昂的订阅费。

表1 2009年JCR中冶金工程类期刊引证数据

表2 中国知网中部分科技期刊的下载数据

窄众化、专业化是信息服务的趋势,专业化是学术期刊发展的方向[4-5]。在这种态势下,专业性的科技期刊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很多高校学报编辑部没有抓住机遇(当然这与学校对期刊的定位也有关),仍然固守着本校教学科研工作的“窗口”这一办刊理念,收稿以本校作者为主,校外作者的论文仅占很小比例。由于缺少优秀的校外来稿,加上科研评价、职称评定以及聘期考核等因素的影响又导致校内优秀论文流向校外专业期刊,致使相当数量的高校学报刊载的论文学术质量下降。学术影响力降低的高校学报更难得到具有创新成果的优秀来稿。可见,改变取稿内向性做法,吸纳高学术质量的论文,是提升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难点。

3 提升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切入点

3.1 数字出版

科技期刊出版肇始于1665年英国皇家学会主办的《哲学会刊》。自那时起直至20世纪末的300多年里,世界期刊出版是以纸介质生产、发行和利用为中心的。我国科技期刊只有100来年的历史。在这100年里,受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和发行条件等的影响,我国的绝大多数纸质期刊在国际上影响不大,高校学报尤为突出。高校学报内容的综合性,造成了其专业性不够强,与专业期刊相比,科研人员把高校学报作为其“随身教材”的几率甚微。

高校学报的发行量不大,订阅数能够上千册的期刊占很少数[6]。数字出版对传统高校学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当今世界,使用网络数据库进行科研查新已经成为科研人员的最重要的科研活动。他们可以通过主题词和作者等项目检索快速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不论这些论文刊载在专业期刊还是在综合性的高校学报上。数字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综合性的缺憾。高校学报通过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能够把报道领域广但缺少专业读者关注的不利条件,转化成为向关心相关领域研究进展的科研人员提供优质服务的有利条件。表2给出了2009年12月公布的在中国知网中部分科技期刊的下载情况[7]。由2006—2007年的文献在2008年中单篇文献平均下载次数可以看出,网络技术有效扩大了高校学报的传播范围。

3.2 品牌经营

目前,我国高校学报的数字出版主要是指将纸质期刊所刊载论文的电子数据通过依托校园网建立的期刊网站上发布或收录于学术期刊数据库资源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资讯等综合性数据库;部分高校英文版学报在编委、审稿专家、作者、读者等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国际化,全文电子数据被收录在国际主流学术数据库,如爱思唯尔的ScienceDirect、施普林格的Springerlink等商业化数据库。

与国外期刊出版商灵活的销售手段相比,我国期刊出版商的数据库整体打包的销售方式还处于运营的初级阶段。国外高度商业化的数据库营销可以为订户提供数据化的期刊订单,由订户根据需求定制相关数据[8]。虽然期刊由纸介质向数字出版形式转变,但综合性的高校学报能否被订户订阅,品牌认知仍然是关键。

品牌是市场经济中孕育出的灵魂,指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所展示和积淀并被用户认可的形象或信誉。随着报刊出版业市场化、产业化步伐的加快,科技期刊必将进入个性化、品牌化出版的时代。高校学报只有建立品牌经营的理念,制定品牌化的发展战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同时,某一高校学报一旦被市场认可,其可开发的效益将是无价的,有时甚至会被一些读者终生锁定,这就使品牌产品具有远高出自身价值的效应,即通常说的品牌效应[9-10]。

3.3 政策激励

优质稿源是提高高校学报学术质量的关键。一方面,具有国际视野和知名度以及较高学术号召力的主编、编委对提升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组建高学术水平的编委会,组织优质稿源,专门约请著名学者投稿或撰写评述文章;另一方面,要通过设定激励措施,例如学校在科技资源配置、职称评定、学位授予和科技奖励中出台一些倾斜政策,引导科研人员将一定比例的高质量论文发表在自己的学报上。

[1]教育部办公厅.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S]//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会讯,1998(总30):封二.

[2]余昌祥.高校科技期刊的专业化、集约化发展问题[R].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会讯,2008(总54):21.

[3]颜帅,佟建国,蒋伟.高校科技期刊应努力转变办刊理念[J].编辑学报,2006,18(3):48-50.

[4]张曌.出版业如何与“小众”时代亲密接触[J].出版参考,2008(27):13-15.

[5]王积龙.美国出版业的集团化趋于深专业化[J].出版参考,2008(31):39.

[6]曹兵,蒋伟,佟建国,等.提高整体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北京科技大学学报》实践纪实[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14(4):413.

[7]佟建国,颜帅,郑进保,等.高校学报网络出版模式研究[R].北京: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2010:34.

[8]佟建国,颜帅,郑进保,等.高校学报的集群出版与集团化经营[C]//中国高校学术出版(III).北京:中国高等学校科技期刊研究会,2010:1.

[9]王应宽.中国科技期刊的品牌化发展与经营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3):19-24.

[10]曹兵,蒋伟,佟建国.科技期刊的品牌经营[J].冶金信息导刊,2007(2):20,48-49.

猜你喜欢

影响力科技期刊学报
科技期刊的分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致敬学报40年
科技期刊的分类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