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体育课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其预防措施

2011-01-23郭福德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体育设施负荷动作

郭福德

(大庆职业学院 体育教研室,黑龙江 大庆 163255)

大学体育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体育课上,科学的锻炼方法既可以增强大学生体质,又可以提高其体育素养;但如果采取了不合理的锻炼方法,则会发生运动损伤,轻则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重则可能会留下后遗症,影响其日后的工作.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了运动损伤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旨在使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和了解运动损伤,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1 运动损伤的分类[1]

人体在体育运动中所发生的损伤称为运动损伤.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运动损伤进行如下分类:

(1)按受伤组织结构分为皮肤损伤、肌肉肌腱损伤、关节软骨损伤、滑囊损伤、神经损伤、骨及骨骺损伤、血管损伤、内脏器官损伤等.

(2)按伤后皮肤、黏膜的完整性分为开放性损伤,如擦伤、撕裂伤、开放性骨折等,伤后皮肤或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闭合性损伤,如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等,伤后皮肤或黏膜仍保持完整.

(3)按损伤后运动能力的丧失程度分为轻度伤、中度伤和重度伤.

(4)按损伤的病程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

(5)按运动技术与训练的关系分为运动技术伤,如网球肘、跳跃膝等,与运动项目、技战术动作密切相关的损伤;非运动技术伤,如骨折、韧带扭伤等,多为运动中意外伤.

2 运动损伤的成因

2.1 准备活动不适宜

有研究表明,在众多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中,准备活动不足占有较大的比例[2].适当的准备活动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参与活动的有关中枢之间的协调,预先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升高体温,降低肌肉的粘滞性,增强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提高机体代谢水平,从而预防运动损伤.如果准备活动不充分或未做准备活动,机体各系统的机能不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肌肉的力量和弹性较差,粘滞性较高,运动强度或负荷一旦过大极易造成运动损伤;但如果准备活动的运动量过大,则会使机体以一种疲劳状态进入正式训练,从而导致损伤的发生;再则,准备活动与正式运动的时间间隔过长,准备活动对机体所形成的痕迹效应会消失,相当于没有做准备活动,这时从事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也易出现运动损伤.

2.2 对运动损伤的重视不够

运动损伤的发生与体育教师和大学生对运动损伤的认识不足有着直接的关系.张飞的调查[3]显示,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运动损伤知识有71.2%的教师粗略带过,11.6%的教师从未讲解,有80%的学生对教师所讲的运动损伤知识表示不满意或一般.这说明大多数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运动损伤知识的讲解,不注重安全教育,即使有所涉及,也非常肤浅,不足以引起学生的重视.正是由于对运动损伤的不重视,使得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不遵守运动规则,嬉戏打闹,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思想上麻痹大意,盲目地去从事一些力所难及的运动,进而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3 运动负荷安排不合理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运动负荷的安排要以学生的身体状况为依据,若不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随意安排运动负荷,加之,大多数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平时缺乏身体锻炼,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相对较差,运动负荷一旦超过学生所能承受的生理负荷量,常会导致肌肉、肌腱等损伤的积累而发生劳损,在这种状态下,如果不注意休息,反而继续从事强度较大的运动,身体机能会明显下降,出现过度训练,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过度训练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有着极大的损害,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等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避免出现运动损伤.

2.4 天气、场地、器材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运动损伤的发生除与准备活动不充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主观因素有关外,还与许多客观因素,如和气温的高低、场地器材的优劣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气温过高易引起疲劳和中暑;气温过低易发生冻伤或身体协调性降低而引起肌肉和韧带损伤;潮湿高热易引起大量出汗,易发生肌肉痉挛或虚脱[4].

运动场地、器材是大学体育课得以实施的保障,如果运动场地不合乎规则,譬如,有石块或杂物、跑道太滑太硬等;运动器材安装不牢固,器械的高低或重量不符合学生的体能要求,加之,体育经费投入少,使得运动器械得不到良好的维修和改善;场地少而出现多个班级挤在一块场地上课或启用临时场地,这都将成为运动损伤发生的潜在因素.

3 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3.1 做好准备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3.2 注重安全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先决条件.首先,高校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向广大师生定期或不定期地宣传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使其在思想上对运动损伤有足够的认识,了解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其次,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要把安全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注重学生保护与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譬如,在讲解某一运动技术动作的同时,还应介绍从事该项运动易发生的运动损伤部位、保护与自我保护方法以及损伤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第三,学生在练习新动作时,教师应站在一旁有序地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并加以保护,从而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增强其自信心,避免运动损伤.

3.3 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有研究[3]显示,因技术动作不规范所导致的运动损伤占所有运动损伤的72.5%.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技术动作的规范化训练,在学生出现不规范或错误的技术动作时,要及时给予纠正,耐心指导,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动作定型.

运动负荷安排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学生运动能力的改善.运动负荷过小不能对身体产生刺激,学生的运动能力不能够得以提高;运动负荷过大,超出身体所能承受的负荷,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发生损伤.为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率,教师应严格遵守运动训练原则,对于技术动作应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分解动作到整体动作逐一讲授给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健康状况、运动水平及运动项目特点等,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

3.4 加强医务监督工作

大学体育教研室和校医院应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并建立健康档案.对于伤病初愈、患有先天性疾病和不宜从事剧烈运动的学生,相关医务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运动处方指导其参加锻炼.在举行运动会或其他体育比赛时,最好在现场配备医务人员,一旦发生损伤能保证及时治疗.

与此同时,学生还要做好自我医务监督.首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体育保健课程,使学生了解如何在运动前、中、后进行自我医务监督;其次,运动前学生要认真对运动场地、器材、个人运动服装以及护具等进行安全检查;第三,在运动过程中应时刻注意自身有无出现不适反应,特别是运动系统的局部反应,譬如,肌肉酸痛、关节疼痛、局部肿胀等,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即刻停止运动,并进行相关检查,以减少或避免因身体状况和运动机能状态不佳而引起的运动损伤.

3.5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体育设施安全

体育设施的长期使用必然会使其磨损,形成安全隐患,因此,学校应加大体育资金投入,建设与大学生的生理特征相符合的体育设施,并分配专人负责体育设施的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体育设施进行维护,对于严重毁损的器材应采用警示标志以禁止学生使用,及时将其报废.同时,相关负责单位还应逐步完善体育设施管理制度,使体育设施的管理更趋于合理化、规范化,从而有效地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避免或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1]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51-252.

[2]杨新,周天华.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3):65-66.

[3]张飞.师范类院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损伤现状、原因及自我防护意识的调查分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1):146-149.

[4]林辉,陈小林.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及预防的研究[J].福建中医药,2006,37(3):43-44.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负荷动作
比亚迪集团扶贫
Opening flexible resources by integrating energy systems: A review of flexibility for the modern power system
动作描写要具体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防止过负荷时距离保护误动新判据
主动降负荷才是正经事
住宅小区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研究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设施专项资金的审计思考
SGT5-4000F(4)燃气轮机夏季最大负荷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