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PVP与PKP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比较
2011-01-23李济安
李济安
(湘乡市二人民医院 湖南湘潭 411400)
应用PVP与PKP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比较
李济安
(湘乡市二人民医院 湖南湘潭 411400)
目的 通过应用PVP与PKP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比较两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0例共182个椎体随机分为PVP组和PKP组,各45例,比较2组VAS评分、Oswestry评分、椎体高度改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渗漏等。结果 两者患者通过治疗后,VAS评分、Oswestry评分、椎体高度均有明显改善,两者VAS评分、Oswestry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椎体高度改善PKP组优于PVP组、手术时间PKP组长于PVP组、骨水泥注射量PKP组多于PVP组、渗漏率PKP组少于PVP组(P<0.05)。结论 PVP与PKP均为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可针对患者病情和经济承受能力进行选择。
骨质疏松 脊柱压缩性骨折 PVP PKP 疗效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世界上每年约2亿人受累,而由此导致的骨折发生率每年超过150万例,而其中30%~50%为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此种骨折的患者常生存时间短,生存质量差,而且在时间的推移下越来越严重,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对于此种骨折的治疗,以往常采用非手术即卧床+止痛+支架等方式治疗,通过长期证明,疗效并不理想。随着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问世,成为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新型微创技术[1],其高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临床广泛推广。我院采用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90例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共182个椎体,随机分为PVP组和PKP组,各45例。PVP组中男15例,女30例,平均67.5岁,共90个椎体,其中单个椎体骨折35个,双椎体骨折26个,3个椎体骨折19个,4个椎体骨折10个。PKP组中男14例,女31例,平均68.8岁,共92个椎体,其中单个椎体骨折38个,双椎体骨折27个,3个椎体骨折17个,4个椎体骨折10个。2组患者年龄、性别、椎体个数、外伤史等无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有明显的胸腰背痛,而且久坐或久站后疼痛加重,下肢无明显疼痛。患者入院后在询问病史和治疗史后,进行常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MR检查,均提示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
1.3 手术方法
PVP组:患者取俯卧位,并将腰部垫高,并将手术床调整到最佳角度,给予局麻和镇痛药物,对术野区进行常规消毒。待麻醉起效后,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定位病位椎体双侧椎弓根的环形影,结合患者身体情况,在弓环外上方选取穿刺点,一般选择的穿刺点位于棘突旁3cm左右处。穿针平行于塌陷终板,正位在椎弓根与棘突连续中心内,侧位针尖达椎体1/3处。待穿针处理好后,将穿针针芯拔出,装入导针,通过导针的引导,将空心导管钻入病椎。在C型臂X线机下观察并确定其位置和深度。注入造影剂,检查有无较大的缺损外漏和静脉交通异常情况,确定无异常后,进行骨水泥制备。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粉与液体单体按3∶1进行调配,通过注射器将调制好的骨水泥注入病椎内,通过C型臂X线机进行监视,当椎体骨折高度基本恢复正常后转动导管,等骨水泥完全凝固后将导管拔出。术后观察患者10min,无异常后送回病房。
PKP组:体位选取、麻醉方法、穿刺点同于PVP组,在装入导针后安装球囊,通过压力降病椎椎体左右撑开,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高度恢复,完成后将球囊取出,将骨水泥注入病椎体内。其余同于PVP组。
1.4 疗效评价
对所有的患者术前和术后进行VAS评分、Oswestry评分、椎体高度测量。
1.5 统计数据处理
本组数据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通过t和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所有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2组手术前后VAS评分、Oswestry评分、椎体高度均有明显改善,两者VAS评分、Oswestry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椎体高度改善PVP组优于PVP组、手术时间PKP组长于PVP组、骨水泥注射量PKP组多于PVP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结果比较(±s)
表1 2组治疗结果比较(±s)
注:与PVP组比较*P>0.05;#P<0.05
2.2 并发症
2组均为术后感染,PVP组骨水泥渗漏16例(35.56%),PKP组渗漏7例(15.56%),2组比较有差异(P<0.05)。
3 讨论
在老龄人口不断增长的趋势下,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不断增多,由此导致的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给社会和家庭带去巨大负担。
对于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普遍认为是由于骨质中钙调节激素的失衡和各种危险因子导致骨质疏松,而当椎体压缩骨折时,椎体高度失常,脊柱呈畸形,从而影响脊柱的正常功能,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急剧下降[2]。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为非手术治疗,多为卧床休息、外固定保护、给予止痛药物等,但此种方法疗效不尽人意,让患者长时间饱受疼痛和生活不便的困扰。加上长期的卧床,容易导致肺不张和深静脉栓塞的形成,严重导致多种器官功能损伤。为患者寻觅一种少疼痛、高效果、快恢复的治疗方法一直成为临床探究的话题和重点。
在多年的探索中,PVP与PKP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线,通过骨水泥注入病椎椎体,使骨折疏松等译固定,不见加强了椎体的稳定性,而且减轻了椎体内痛觉对神经末梢的刺激[3],从而达到少疼痛的目的。同时骨水泥能够通过聚合反应放热,破坏椎体内神经末梢,进一步降低疼痛的敏感性。从本组治疗中可以看出,2组VAS评分、Oswestry评分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后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2组均为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PVP与PKP均为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技术,唯一不同的是PKP在PVP的基础上增加了球囊,通过球囊扩张病椎椎体,使椎体内形成空腔,此种情况下注入骨水泥能够矫正脊柱的后凸畸形,恢复脊柱的力学强度和生理弧度[4],使脊柱高度恢复更佳。从本组中可以看出,PKP组脊柱高度恢复优于PVP组,与很多人认为的PVP无法恢复脊柱高度,而且后凸畸形矫正不明显相一致。通过临床证实,骨水泥若在比较大的压力下注入,容易发生渗漏,而PKP能够降低压力,减少渗漏的发生,本组中PVP组骨水泥渗漏率为35.56%,PKP组渗漏率为15.56%(P<0.05),证明PKP较PVP更为安全。
PKP采用的是通过球囊扩张,通过形成空腔而可以达到低压注入骨水泥的目的,但此扩张定向性比较差,控制难度大,因此,对手术操作者的技术要求更高,因此治疗费用要高于PVP。因此,对于2种方法的选择,可结合患者经济承受能力进行选择。
此外,虽然2种手术均为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其有效性与影像学设备(本组使用的是C型臂X线机)密不可分,此外手术的“眼睛”,在它的指引下,能够准确定位病位椎体、选择穿刺点、检查穿针着落部位、精确灌注骨水泥,以防渗漏等,以上操作的准确性都为手术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也是手术高效性不可或缺的部分。
[1]罗先正,郭艾,王宝军.骨质疏松症与脊柱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2):121~124.
[2]刘汝银.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6,18(8):65.
[3]季必池,兰树华.PKP与PVP配合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3):399~400.
[4]江伟,郑杰.PVP与PKP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比较[J].中医正骨,2010,22(5):27~28.
R683
A
1674-0742(2011)05(b)-0053-02
201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