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旋CT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1-01-23王信祥

中外医疗 2011年13期
关键词:低密度高密度门静脉

王信祥

(怀化医专附属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 湖南怀化 418000)

螺旋CT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王信祥

(怀化医专附属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 湖南怀化 418000)

目的 探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螺旋CT进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临床及病理结果证实为原发性肝癌的69例患者的螺旋CT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扫描共发现106个病灶。肝脏平扫发现52个,低密度者26个;密度均匀者8个;12个病灶密度不均匀且病灶中央可见更低密度坏死病灶或脂肪变性;6个病灶呈脂肪肝性高密度影。肝动脉期扫描发现病灶共106个,病灶均匀高密度强化者30个;强化不均匀且中心低密度部位强化不显著病灶72个;另有4个病灶为无显著强化低密度影。门静脉期扫描发现病灶85个,其中低密度影病灶68个;等密度影病灶12个;高密度影病灶5个。结论 螺旋CT可以充分反映出肝癌病灶的血液供应特点,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螺旋CT 原发性肝癌 诊断

肝癌发生率、病死率均高,早期发现肝癌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螺旋CT的出现,肝癌检出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肝癌直径在1cm以下者检出率明显提高[1]。故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我科回顾性分析了6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螺旋CT结果,以探讨螺旋CT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收治的69例肝癌患者中男48例,女21例;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为(47.8±5.4)岁。69例肝癌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有黄疸、消瘦、蜘蛛痣、肝掌、下肢浮肿、腹部包块、肝区疼痛或刺痛等。其中30例经过手术病理切片证实为原发性肝癌,39例经过B超及DSA结果证实。

1.2 方法

采用美国GE生产的16排CT扫描。扫描前的30min让患者口服造影剂500~800mL,开始检查时再口服清水200mL。扫描方式选择肝脏螺旋CT双期连续扫描。扫描幅度由膈肌顶部至肝脏下缘。层厚/间距为7.5mm。肝脏平扫结束后从前臂静脉用高压注射器以2~2.5mL/s速率注入优维显80~100mL,进行肝脏双期扫描。肝动脉期历时15~20s;门静脉期历时45~60s,延迟期历时240~300s。

表1 不同病灶大小个数(个)

图1 CT扫描间肝右叶类圆形低密度灶

图2 肿瘤不均匀强化,假包膜强化明显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病灶分类

本研究组患者均属于中晚期肝癌患者。69例患者经螺旋CT扫描共发现106个病灶。按病灶部位分,肝脏左叶42个,肝脏右叶64个。按照病灶形态分,圆形及类圆形病灶86个,分叶状病灶14个,不规则形病灶6个。病灶大小为0.5~18.1cm,平均为4.4cm,其中<3.0cm者42个;3~5cm者36个;≥5.0cm者28个,各病灶大小所占百分比见表1。

2.2 肝脏平扫结果

平扫共发现52个,表现低密度者26个,表现密度均匀者8个,12个病灶密度不均匀且病灶中央可见更低密度坏死病灶或脂肪变性。另有6个病灶呈脂肪肝性高密度影;肝硬化表现者12例。

2.3 肝动脉期扫描结果

发现病灶共106个。病灶均匀高密度强化者30个;强化不均匀且中心低密度部位强化不显著病灶72个;另有4个病灶为无显著强化低密度影。病灶边缘和中心均可见不规则网状、条状或放射状血管影者共有16个。

2.4 肝门静脉期扫描结果

发现病灶共85个。其中低密度影病灶68个;等密度影病灶12个;高密度影病灶5个。病灶见门静脉癌栓者共13例,其CT显示门静脉增粗,不显影或见充盈缺损;病灶见肿瘤的包膜有环形增强影者共7个。69例中有6例伴肝动静脉瘘,其CT显示早期门静脉显影而静脉内充盈缺损。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一个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大多数患者进行诊治时通常已到了癌症的中晚期,且有文献报道[2],大部分发生于肝脏右叶。这一点从本研究结果即可看出,60.4%(64/106)分布于肝脏右叶,这一点与临床上通常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结合B超、CT或MRI等检查结果进行诊断。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CT尤其是螺旋CT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广。

螺旋CT最大的特点[3]即可在增强扫描的同时进行动脉期、门静脉期扫描,且其扫描速度快,能进行2次甚至3次的全肝脏扫描,因而病灶可有被二次发现的几率,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肝癌病灶检出的几率和准确率。从本研究结果看,106个病灶于肝动脉期扫描时有102个(96.2%)出现了强化表现,从这一结果,可以说明螺旋CT扫描能反映出肝脏癌变病灶的血供特点。肝门静脉期扫描可见68个病灶为低密度影,占所有病灶的64. 2%。这也反映出了肝细胞癌螺旋CT表现中“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而这种表现通常是原发性肝癌重要的具有诊断价值的螺旋CT征象[4]。

本研究CT结果尚发现有肿瘤环形增强,此为肝癌假包膜的CT增强特点。由于其血液供应为[5]复生的肿瘤血管,包膜内的肿瘤组织不能被门静脉分支所穿透,反而压迫门静脉分支,故在肝门静脉期表现为肿瘤的包膜有环形增强影。

此外,研究结果显示,69例患者中有6例伴肝动静脉瘘,其CT显示早期门静脉显影而静脉内充盈缺损。肝动静脉瘘属于肝癌血供造影较为重要的征象[6],在常规的CT上通常不显示,在螺旋CT上显示为门静脉提前显影。因为小肝癌可导致肝动静脉瘘,故当螺旋CT结果表现为肝动静脉瘘时,必须高度警惕为肝细胞癌。

综上述我们可以得知,螺旋CT扫描可以充分反映出肝癌病灶的血液供应特点,且能为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多有效的信息和病变特点。螺旋CT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参考文献

[1]潘羽斌.螺旋CT双期扫描技术及其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J].医学信息,2009,22(l2):2876~2877.

[2]李英,黄小雄.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4):14~15.

[3]岳金胜,于志宏.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及其诊断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7,16(3):127~129.

[4]朴宪伟.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及其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0):94~95.

[5]杨毕军,钟安军,何世国,等.CT增强扫描对45例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分析[J].西南军医,2008,10(5):66~67.

[6]乔颖,马立公,严福华,等.肝癌的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J].中华肿瘤杂志,2002,22(2):164~165.

R445

A

1674-0742(2011)05(a)-0178-02

2010-12-09

猜你喜欢

低密度高密度门静脉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高密度电法在断裂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法在寻找地下水中的应用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探讨
一种低密度高强度导电橡胶组合物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
高密度互连技术强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