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子工资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2011-01-22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边际影子劳动力

罗 芳

(黄冈师范学院 商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一、影子工资理论回顾

影子工资是投资项目评估中影子价格的一种表现形式,指项目使用劳动力时国家和社会所付出的全部代价。作为影子价格的特殊形式,影子工资理论的发展与影子价格理论的发展紧密相连,因此,影子价格理论的演进也拓展了影子工资理论。①这里将主要依托影子价格理论的发展脉络来梳理影子工资理论的发展轨迹。

1.线性规划对偶解法求影子价格

影子价格是指运用线性规划方式计算的,反映社会资源获得最佳配置的一种价格,又称“计算价格”、“最优价格”、“预测价格”,20世纪30年代末由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J. Tinbergen)首次提出。丁伯根认为影子价格是对劳动、资本以及为获得稀缺资源而进口商品的合理评价;1954年,他将影子价格定义为在均衡价格的意义上表示生产要素或产品内在的或真正的价格。萨缪尔森(P. A. Samuelson)发展了丁伯根的理论,使其成为主要反映资源是否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的预测价格的概念。

前苏联经济学家康托洛维奇(L. V. Kantorovich)根据当时苏联经济发展状况和商品合理计价的要求,提出了最优价格理论。以资源的有限性为出发点,以资源最佳配置作为价格形成的基础,康托洛维奇提出,最优价格不是取决于部门平均消耗,而是取决于在最劣等生产条件下的个别消耗(边际消耗)。这种最优价格被库普曼(T. C. Koopmans)和原苏联经济学界视为影子价格。

丁伯根与康托洛维奇的理论内容基本相同,即都是运用线性规划把资源和价格联系起来。但由于各自所处的社会制度以及出发点不同,两者又有差异:丁伯根的理论以主观的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被人们看成一种经营管理方法,主要用于自由经济中的分散决策;而康托洛维奇的理论作为一种同劳动价值论相联系的价格形成理论,主要用于计划经济中的集中决策。

影子价格理论为影子工资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方法论。但是在评价国民经济效果的实际工作中,由于不能获得建立线性规划模型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因此其实践意义受到了限制。

2.市场均衡价格理论及其拓展

市场均衡价格理论以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假设为前提,认为由市场供需状况调节的价格反映了社会价值,可以作为影子价格。在自由竞争和充分就业情况下,一个项目的劳动成本是由市场上劳动力供求状况决定的,其中劳动力的需求曲线由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决定,供给曲线取决于劳动力的工作意愿,供求曲线的交点即均衡工资或影子工资。②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不可能存在完全竞争与充分就业的理想状态,因此,这一理论框架同样不能用于实际项目分析。当工会组织、政府立法或其他因素限定的最低工资率高于影子工资时,就会出现劳动力非自愿失业。这时,项目的雇用成本除支付的工资外,还必须加上新就业者对基础设施的需求而引起的社会费用。此外,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项目雇用剩余劳动力对农业生产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劳动力放弃边际产出很低甚至接近于零。社会雇用的成本,仅为地理迁移费用、新增加的对迁入地公共设施的需要以及他们对社区环境的冲击所必需的补偿等。此时,影子工资可表示为:

影子工资=劳动力放弃的边际产出+雇用劳动力使社会新增的资源消耗

3.按贸易货物口岸价格调节的国际市场价格理论

由于现实中不存在完全竞争市场,同时,国内市场价格不仅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还受到政府等其他人为因素的作用,可能使价格偏离社会价值。因此,国际市场价格理论主张,按贸易货物口岸价格调节的国际市场价格估算影子价格。一般而言,除少数国家的垄断控制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限制外,国际市场价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品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供求关系。目前,较为流行的OECD和UNIDO等影子工资的测算方法就是建立在该理论的基础之上的。③

这一理论虽然在一般货物影子价格的分析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对于影子工资测算的价值却要大打折扣。这是因为劳动力这一特殊生产要素不存在统一的世界价格,难于进行国家之间的比较。因此,现实中的影子工资还需放在特定的国内环境背景中加以考虑。

二、影子工资的测算方法

目前,国际上国民经济项目评价的方法体系主要有以下四种:(1)UNIDO法;(2)L-M法;(3)S-V-T法;(4)阿拉伯法。前三种方法主张采用影子工资作为项目评价的国家参数,而阿拉伯法则不主张用包括影子工资在内的影子价格体系,而是提出更为简便的“调整价格”的方法体系。④

1.UNIDO法

UNIDO法是联合国工发组织在1972年出版的《项目评价准则》中建议的方法。该方法的假设前提是,经济中存在过剩劳动力,劳动力的直接机会成本小于工资率;工人工资全用于消费,资本所有者进行储蓄,就业所增加的费用导致资本家收入减少以及投资损失。收入再分配时,如果给予资本家以中性的再分配权数0,给予工人的再分配权数为V,则影子工资为:

W=Z+Scap(Pinv-1)W+V[Z+(ScapPwkr-1)W]

(1a)

其中,第一项Z为直接机会成本,第二项Scap(Pinv-1)W为间接成本,第三项V[Z+(ScapPwkr-1)W]为再分配后劳动力成本的调整额;Scap为资本家的储蓄率,Pinv为投资的影子价格,W为工资率,V为再分配权数,Pwkr为工人将放弃的消费的影子价格;并且:

(1b)

(1c)

其中,y为产出与资本的比率,即利润率,l为劳动力数量与资本的比率,即单位投资创造的就业量,i为社会贴现率。

当收入再分配给予资本家非零权数时,资本家在未来放弃的消费的影子价格为:

(2)

影子工资为:

W*=(1+Vcap)[(1-Scap)+ScapPcap]W+(1+Vwkr)[Z+(ScapPwkr-1)W]

(3)

其中,Vcap和Vwkr分别为再分配时给资本家和工人的权数;Z+(ScapPwkr-1)W为扩大就业对工人现在和未来消费的影响,[(1-Scap)+ScapPcap]W为对资本家消费的影响。

一种极端情况是,假定政策制定者对分配不关心,即Vcap=Vwkr=0。又由于Pinv=Pwkr+Pcap,因此,影子工资简化为:

W*=Z+Scap(Pinv-1)W

(4)

另一种极端情况是,政策制定者认为资本家的消费没有社会价值,至少没有边际社会价值,即Vcap=-1,Vwkr≥0。此时,影子工资为:

W*=(1+Vwkr)[Z+(ScapPwkr-1)W]

(5)

假设政府也储蓄,并且政府的储蓄率和名义利润率分别与资本家的相同,给予资本家再分配权数为0。此时,影子工资为:

(6a)

并且:

(6b)

(6c)

利用UNIDO法,计算影子工资所需的参数,除了社会贴现率i和再分配权数V体现了价值判断,可采用“自下而上”的办法,即由项目拟订和评价人员提出备选方案供领导人决策,通过上下“对话”缩小参数的值域。其他的参数都反映了经济的实际情况,可从国家的投入、产出和就业计划直接估算出来。

根据计划期间收入变化和总投资的比率可求出的近似值:

(7)

其中,ΔQ是计划期间有关部门的产出增量,I是投资。考虑到投资结构,可利用公式:

(8)

其中,yi表示第i部门的产出与资本的比例,ai表示第i部门的边际投资比例。

(9)

其中,△L为计划期间就业增量。考虑结构因素,有:

(10)

其中,li为第i部门劳动力与资本的比率的边际值。

储蓄率是计划期间私营部门新增保留积累与税后利润之比和公营部门新增投资与支出之比的平均值。工资率W可根据工资统计的时间序列资料估计。鉴于存在剩余劳动力的情况,必要时可在分子中减少熟练劳动力的成本。劳动力直接机会成本Z可用粗略数值估算,在某些情况下,可用无土地的劳动力的年平均收入近似。

2.L-M法

L-M法是经合所组织倡导的,由利特尔(I. M. D. Little)和米尔利斯(J. A. Mirrlees)提出,并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方法。在与UNIDO法相似的假定下,根据1974年的改进方法,影子工资率的公式为:

(11)

经简单代数运算,(11)式的影子工资率可简化为:

(12)

因此,影子工资可视为社会为劳动力提供的消费扣除消费增加的社会成本后的余额。

考虑扩大就业对消费的影响、消费权重的变化以及公共支出等因素,影子工资可表示为:

(13)

SWR=c+d-V(a)(a-m)

(14)

此外,如果假设工人消费同政府收入一样,指定权重V(a)=V(c)=1,则:

SWR=m+d

(15)

相反地,如果政府极其重视投资和其他公共支出,而忽略消费,即V(c)=0,则:

SWR=c+d

(16)

SWR=m+d+(c-a)-[V(c)-V(a)]

(17)

上述公式中的c、c'、a、m都采用边境价格计算。估算边际产出m,需分清项目就业工人的来源,如来自农村,可根据农村劳动生产率、劳动收入和劳动力饱和程度加以估算;对属于完全失业的,可令m=0。

估算c和c'可利用实际工资率、生活品价格、消费支出占工资的比重、个人储蓄率等统计资料,c'还包括公共支出,如福利开支。估算a也需了解城市新就业人员的来源和原来消费的情况,再根据地区、阶层、种族、宗教习惯等因素对人均收入(消费)资料加以修正。非贸易品可用标准转换系数(SCF)计算影子价格,公式为:

(18)

S的计算公式为:

(19)

其中,r为投资收益率,i为消费利息率,n为单位投资的就业人数,t为估算年数。

3.S-V-T法

S-V-T法由世界银行的斯夸尔(L. Squire)和范德塔克(H. G. Van der Tak)提出,并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方法。在与上述两种方法相似的假定下,影子工资率为:

SWR=ma+(w-m)(β-d/v)+(w-m)φed/v

(20)

其中,第一项ma是用边境价格计算的放弃劳动的边际产出,第二项(w-m)(β-d/v)是增加消费(w-m)引起的社会净成本,第三项(w-m)φed/v是减少闲暇引起的社会成本;m为放弃劳动的边际产出的市场价值,a为产出的价格转换系数,w为市场工资率,β为消费品的转换系数,d为消费水平c的价值;v为计算单位的价值,φ为放弃闲暇的社会估价与私人估价之比,e为放弃闲暇的私人价值与市场价值之比。

若政府对参数的赋值不同,则影子工资亦随之变化。

当政府认为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之间收入分配应同等看待,增加额外劳动的社会费用为0,即d/v=β,φ=0时,有:

SWR=ma

(21)

当政府认为私人部门消费没有社会价值,或只追求增长最大,即v→∞时,有:

SWR=ma+(w-m)β

(22)

当政府兼顾增长和收入分配的目标,即给d和v赋予某一具体,且令φ=0时,有:

SWR=ma+(w-m)(β-d/v)

(23)

当政府认为个人额外劳动的社会费用和其他费用以及效益是等价的,即φ=1时,有:

SWR=ma+(w-m)(β-d/v)+(w-m)ed/v

(24)

按照S-V-T法,m和w是劳动力在该项目就业前后的收入,可从统计和项目计划中得到。在劳动放弃的产出为出口商品时,a等于出口商品的边境价格和国内生产者价格之比;如果产出不止一种,则用各产品计算系数的加权平均值;考虑到移民因素,可用总劳动力(包括失业者和就业者)与总就业机会的比值乘以劳动力的边际产出。一般地,β等于每种消费品的影子价格和市场价格之比的加权平均值。不同消费者的消费模式不同,在实际测算中,只需在城市和农村选两、三个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资料分别计算其β值即可。在外贸品占极大比重的消费模式中,β可用按边境价格计算的进出口商品的价值与按国内价格计算的进出口商品的价值之比来测算。e是劳动者对额外劳动负效用的个人估价和增加收入之比,e=0时,增加的额外劳动没有引起劳动者的个人费用,e=l时,劳动者增加的收入恰好补偿额外劳动。φ是额外劳动负效用的社会估价和个人估价之比,如果政府对额外劳动的估价等于劳动者个人的估价,则φ=1;如果政府不把额外劳动视作一种社会费用,则φ=0。d和v是分配权重的两个参数,政府依据收入分配目标和项目所涉及的人们的消费水平,对d和v赋予不同的值;考虑的因素包括,资本在公共部门的边际产出、消费利率、消费水平、公共收入用途、社会贴现率等。

4.阿拉伯法

阿拉伯法是联合国工发组织和阿拉伯国家工业发展中心联合编写的《工业项目评价手册》中提出的方法。与上述三种方法体系相反,阿拉伯法的倡导者们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将影子价格应用在项目评价上,至少在现阶段,无论在概念或实践的基础上都是不可行的”,因为发展中国家尚不能把握社会经济因素及其相互联系,很难模拟其连续的复杂变化;因此,适合采用一种介乎影子价格与实际价格之间的折中办法。这种方法大多利用实际价格,必要时采用边境价格加以调整,可称之为“调整价格法”;因其具有简便可行的特征而被许多发展中国家广泛使用。

阿拉伯法提出,劳动力投入的价格等于实际薪金的总额加上附加福利,其中附加福利为给国内以及外籍工人提供的福利设施的实际市场价格,并取其较高者,而不是依据实际支付价格。如在考虑住房福利费用时,如果仅以个人支付的租金为依据,就会低估支出水平,还应考虑住房补贴因素等。

阿拉伯法不主张把若干多个目标合并到单一的项目评价标准中,因此,不象UNIDO法、L-M法和S-V-T法在影子工资中包含了就业、分配等因素,阿拉伯法分别计算和评价项目在就业和分配等方面的作用。

三、影子工资理论在中国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项目分析法才在中国开始受到重视。由于中国对收入再分配的社会效果分析所需的参数的研究还很不成熟,估算这些参数的有关统计资料也非常匮乏;因此,影子工资的确定主要采用传统的效率价格。目前,中国对影子工资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劳动力边际产出或机会成本,以及劳动力转移和使用的社会费用等两个方面。

1.劳动力的边际产出

劳动力边际产出是指由于项目使用劳动力而被放弃的原有净效益。确定劳动力边际产出时,必须考虑劳动力的来源,即是来自工厂、农村,还是失业者。

对于来自农村的劳动力应区分是否剩余劳动力。如果是剩余劳动力,由于农闲时他们可能从事家庭副业或庭院经济之类的劳动,农忙时甚至要超负荷地从事农业生产,因此,其边际产出不应为零,必须考虑他们一般可创造的闲暇收入及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如果雇用的是非剩余劳动力,则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就是抽出这些劳动力后农业产出的损失。

失业者主要包括城镇企业、事业单位的冗余人员和城镇待业青年。这部分人员的边际产出也不能按传统的方法那样简单地处理为零。因为人们有时宁愿失业也不愿去做工资低并且辛苦的工作。选择失业还是工作,取决于失业时的收入状况、失业时从事零星劳动的价值、闲暇的价值、对于工作的喜恶等,因此,考虑影子工资时应对闲暇效用赋予一定的价值。一般地,这部分人员的边际产出可以用劳保工资、失业救济金或生活补助费等近似。

除上述两类劳动力之外,其他的多属于转移就业类的劳动力,他们的边际产出可根据平均工资加劳保福利来确定,例如:

城市稀缺劳动力主要指科学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其边际产出可以用合资企业或乡镇企业同类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加劳保福利表示。

大、中专及技校毕业生基本上都能找到工作,他们受雇于某项目,可以视作劳动力在部门间的转移;其边际产出可以用相应职工的平均产出近似。少数毕业于热门专业的研究生可按城市稀缺科技人员对待。

退役军人受雇于某项目也可视作劳动力在部门间的转移。

外籍雇员的一部分收入在项目所在国消费,其余的汇往国外;前者用转移系数换算成影子价格,后者用影子汇率换算成影子价格,即:

边际产出=W[ac+(1-a)d]

(25)

其中,W为工资;a为工资中汇出部分的份额;c为影子汇率;d为费用转移系数。需要强调的是,外籍雇员的劳保福利、住房补贴、教育和培训、劳动力迁移安置以及社会公共设施费的计算与国内雇员不同。

对于影子工资的应用研究,代表性的有:都阳采用2SLS(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利用贫困地区的农户调查资料,估计农户的C-D农业生产函数,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估算家庭成员的影子工资率和影子收入,以此来估计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的贫困地区的劳动供给函数;结果表明,农户家庭决策中生产决策和消费决策是相互影响的,家庭劳动供给的联合决策特征明显。⑤弓秀云等利用1990~2001年四川省沐川县和安徽省金寨县的农户数据,采用Translog函数和C-D生产函数,对林业主产区农户在林业、种植业、畜牧业和非农业的影子工资进行估算,并利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了影子工资、影子收入、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负担等因素对农户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林业主产区农户的影子工资与劳动供给时间存在负向关系,闲暇对于农户家庭中男性和女性来说是劣质品;农户家庭劳动供给的联合决策特征非常明显;农户家庭劳动力存在主次之分。⑥

2.劳动力转移和使用的社会费用

劳动力转移的社会费用是影子价格的次要组成部分,是指劳动力从一工作岗位转移到另一工作岗位,或从无业到就业所消耗社会资源的增量,如劳动力招募、迁移、安置以及城市管理和增加公共设施的费用;如果项目招募的人员不具备直接从事工作的能力,则还应包括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费。必须指出的是,目前,中国大多数事业单位并没有对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进行单独核算,而是隐含在产品的总成本中;职工居住费和搬迁费也常计入项目投资中,影子工资中要避免上述费用的重复计算。

劳动力使用的社会费用包括超额劳动弱效用和劳动者收入增加引起的社会净成本等主要内容。额外劳动弱效用是指一项新工作使劳动者付出的额外劳动,表现为劳动时间的延长或劳动强度的增加。

在实际操作中.影子工资的测算主要采用了影子工资率的方法。影子工资率是影子工资与名义工资的比率,而名义工资是指财务评价中的工资,包括工资以及提取的福利基金,即影子工资=名义工资×影子工资率。

在国家计委组织制定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中提出,对于一般建设项目,影子工资率定为1;某些特殊项目,如在就业压力很大的地区,使用大量非熟练工人的项目,可取小于1的影子工资率;如占用大量短缺专业技术人员的项目,可取大于1的影子工资率;对于中外合资项目,由于录用的职工技术熟练程度较高,国家和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较大,因此,中方人员的影子工资率取1.5。⑦

四、结 语

影子工资是为实现一定的经济发展目标而人为确定的、比实际工资更能反映出劳动力的真实价值、促进其合理利用的效率工资。影子工资是人们对劳动力资源的一种评价,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力市场价格。从其定价原则来看,它不仅能更合理地反映出劳动力价值,而且还能反映社会劳动消耗、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劳动力资源的稀缺程度,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国民经济评价是通过考察投资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和费用来评价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其效益与费用均是用价格来计量的。劳动力是投入要素之一,其价格即工资率的评估尤为重要。如果合理评估工资率,能真实地衡量投资项目的效益与费用,使国民经济评价能够正确指导投资决策,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使国民经济高效率、高速度向前发展。反之,失真和扭曲的工资率必然导致投资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和费用的衡量失实,从而导致错误投资决策,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延误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过剩、过度保护本国工业、通货膨胀、外汇短缺、价格、工资和进出口管制等原因,导致现行工资率存在较为严重的失真和扭曲,既不能反映资源的真实价值,也不能反映供求关系。显然,这样的工资率不能用于国民经济评价,为了保证国民经济评价的可信度和投资决策的合理性,必须测算和应用影子工资,对扭曲的工资率进行调整和校正。

影子工资在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和交往中已得到广泛运用,其理论和方法已日趋成熟。由于影子工资的确定较多是从整个社会对劳动力的使用和耗费等各方面进行研究的,故影子工资可直接用来确定劳动力的社会价格,据此得到的劳动力价格既能反映劳动力资源在整个资源运行中所起的机制性作用,又能反映所耗费、使用的劳动力资源对生态环境系统的牵动和影响。⑧

注释:

①叶 蓓,欧阳红兵. 影子工资理论及其现实应用[J].信息与开发,1997,(3):26-30.

②桑恒康. 投资项目评估[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③《世界银行项目管理》编写组. 世界银行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

④汪向东. 国外影子工资的理论和几种主要的测算方法[J].经济研究资料,1992,(21):50-56.

⑤都 阳. 影子工资率对农户劳动供给水平的影响——对贫困地区农户劳动力配置的经验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00,(5):36-42.

⑥弓秀云,秦 富. 林业主产区农户影子工资对家庭劳动供给影响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08,27(9):82-87.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

⑧林幼斌,刘春学. 影子价格理论及其应用[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1,17(5):50-54.

猜你喜欢

边际影子劳动力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浅议导数和边际在量本利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追求骑行训练的边际收益
社会治理的边际成本分析
What a Nice Friend
和影子玩耍
不可思议的影子
能源投资基本功之正确认识能源的边际成本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