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的调查与分析
2011-01-20干国胜祝移民汪耀东
干国胜,祝移民,汪耀东
(1.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2.十堰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湖北十堰442000)
0 引言
高职公共课教学是学生从中学到大学学习的一个缓冲带,是应试教育到职业教育的过渡。搞好高职公共课教学对提升新生对大学、对专业和对老师的认同感、提升专业学习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学生学习公共基础课的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策略,为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抽取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取样时兼顾年级、性别、中学所学学科、高中性质和所在的教学系等方面的分配;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71份,回收率为95.17%。样本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样本具体情况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在综合分析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研究的相关文献后,结合我国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整理出影响高职公共基础课的43个项目,并以此为基础编制封闭式调查问卷。问卷采用Likert五点记分法,分别以“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确定”、“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给予5分、4分、3分、2分、1分,其中有19个题项为反向记分。经检验,该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57,信度理想[1]。
1.3 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要突显教学手段和方法变革,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
本研究通过频数分析、单个变量的均值和标准差统计,并以各题项的均值为指标按降序排序,即按学生对各个题项认同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把均值排序为前10名和倒数10名的题项提出制成表2,结合表2和频数分布表探讨学生对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诉求。
表2 均值排序为前10名和倒数10名的题项
题项 均值(M) 标准差(SD)均值排序4.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一样重要3.80 0.042 5 16.我上公共课只是为了应付点名(反向题) 3.73 0.050 6 18.公共课任课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3.73 0.042 7 24.公共课提升了我的综合素质 3.71 0.042 8 32.公共课程教学应有效地整合其他课程 3.70 0.043 9 37.公共课有助于职业能力的培养 3.68 0.044 10 10.我的基础差,学习跟不上 3.25 0.054 倒10 31.上公共课的时候,我能做到认真听讲 3.24 0.056 倒9 2.公共课任课老师对我们要求不严 3.21 0.060 倒8 17.班容量太大,影响教学效果 3.13 0.052 倒7 14.我很喜欢公共课的课堂气氛 3.10 0.048 倒6 13.应分成小班上课 3.08 0.050 倒5 28.我不喜欢上数学课 2.94 0.046 倒4 5.我对政治课不感兴趣 2.84 0.048 倒3 43.公共课内容偏少 2.77 0.048 倒2 12.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2.76 0.048 倒1
由表2可见:(1)均值排序第一题项是学生要求“在教学中,应增加让我们实践的机会”,有320人认为完全符合,172人认为比较符合,合计占调查学生总数的86. 1%。(2)均值排序倒数第一题项是学生认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有271人要求改变教学手段,占调查学生总数的29.95%;有142人不能确定,占调查学生总数的24.87%。(3)均值排序第四题项是学生要求“公共课程教学应革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4)均值排序倒4和倒3题项表示学生对数学课和政治课缺乏兴趣,这与均值排序倒10题项的“我的基础差,学习跟不上”有关系,但也要求数学和思政教师要加大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力度。(5)均值排序第5、第8和第10的题项说明学生对公共基础课有较高的认同度。(6)排序第3和第6的题项说明学生对公共基础课有强烈的学习欲望。
由此可见学生普遍认为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手段落后,他们强烈要求改变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加让他们实践的机会。这一结论也与专业课教师对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要求相吻合。公共基础课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已是不争的事实,既然学生认同公共基础课并且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有效地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是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
2.2 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要体现课程的针对性和衔接性,发挥公共基础课的通识教育功能
为了对具有相互关联的题项合并,我们对问卷的调查结果利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得到KMO值为0.887,Bartlett球形检验的值为3 006.732,自由度为190,显著性水平为0.000,适合进行因子分析[2]。本方法采用主成分法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分析得到4个公因子。各公因子所包含的原始项目及其负荷量如表3所示。
表3 因子分析命名表
由表3可见:(1)公因子一包含6个题项,说明公共课课程与专业要求、就业、职业能力和未来发展有很强相关性,对公因子一各题项作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得知“公共课有助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公共课有助于职业能力的培养”正向影响最为显著。(2)公因子二也包含6个题项,说明公共课课程与专业能力、自主学习、学习自觉性和学生综合素质有很强相关性;对公因子一各题项作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得知“通过公共课程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对“公共课提升了我的综合素质”正向影响最为显著。(3)对公因子作差异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大三学生在因子一(课程与未来发展)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学生,这与大三学生定岗实习后提高了对公共基础课的认同度有关。我校就有这样一些实例:一个学生因为能在工作中用简单的英语交流,所得薪酬是其他学生的两倍;某同学因为不会写周工作计划而丢掉一个好的工作职位;某同学因为不能进行正确的高数计算而受到训斥;还有同学因为不会用 Excel作数据统计分析被嘲笑……
由以上分析可知,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一方面是要搞好和专业衔接与配合,起到对专业的服务和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要发挥公共基础课的通识教育的功能,即培养学生独立和进行批评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将来在面对他们成长中不断出现翻新并不断变化的问题时能够应对和处理,从而起到对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作用,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
在表2中,均值排序第2题项“公共课任课老师必须具有一定的职称和社会经验”和均值排序第7题项“公共课任课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均对公共基础课教师提出了要求;由频数分析可知,对均值排序第2题项有267人认为完全符合,占调查学生总数的46.8%;有213人认为比较符合,占调查学生总数的37.3%,两项合计占调查学生总数的84.1%。由表4相关性分析可知,相关系数检验的概率p均在0.01和0.05之间,因此“公共课任课老师必须具有一定的职称和社会经验”对表3中各个公因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表4 均值排序第2题项与公因子的相关系数矩阵
由此可知,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要与学生的专业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第二,教师要不断学习和参加培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例如:从分析的结果来看,一方面,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公共课与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它有助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人生方向有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对公共课与未来发展的关系并不认同,这说明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公共课对就业和人生之路有很大帮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公共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2.4 学院要改善公共基础课教学条件,为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给力
表2的倒数第5和第7题项,都涉及到班容量过大的问题,班容量过大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其实大多数职业技术学院对公共基础课重视程度不够才是导致公共基础课边缘化的根本原因,其结果是: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的经费不足、教学设施设备落后、公共基础课教师待遇明显低于其他教师、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少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学院层面解决。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需要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努力,需要专业教师的理解,更需要院领导的关心和扶植,需要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引导。
3 结论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是一个正在探索的课题,如何开展这项工作,笔者认为:首先,要革新传统学科教学观念,淡化学科体系,强化服务和支撑学生学习专业意识;第二,要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进行课程建设,要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服务。只有实现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系统与实践系统的融合,才能充分发挥公共基础课程在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244.
[2]薛 薇.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