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刻时光
2011-01-19刘晓莉
■刘晓莉
我与开平的渊源,似乎早在冥冥中注定。我祖籍辽宁,爷爷奶奶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南下干部,曾到广东开平搞土改,我的父亲也因此在开平成长。我的母亲姓关,是地地道道的开平人,更确切地说,是开平赤坎人。于是,我早把开平当作了实实在在的故乡。每年清明节前后我都会随父母长辈一同回去赤坎,祭祀关族的先人,次数多了,便慢慢品觉出赤坎的美,也曾为吃一盘绝味的五香豆腐角,或是为了拍摄某座碉楼的一扇古雅的窗,自个儿飞奔回去。
开平碉楼星罗棋布地遍及各个小镇,而赤坎古镇则是其中将风土民情与碉楼文化结合得最完美之体现者。据统计,赤坎古镇现存有二百多座碉楼,光是镇内就有十余座,其类型之齐整、风格之多样、建筑之精美,在如今现存的全国乡土建筑中是极为罕见的。
■摄影:谭伟强
踏上长堤街(又名欧陆风情街),你的目光会不由自主地被街边一排两三层楼高的骑楼建筑所吸引。骑楼建筑最早见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后流行于欧洲,是欧洲人在东南亚结合当地的亚热带多雨潮湿气候特点,引入欧洲建筑风格而衍生出来的一种建筑形式。楼上做居室,楼下前面是店铺、后面为仓库。临街一面的二楼一般都建有一个外飘的阳台,给骑楼又平添了几分秀丽姿色。建筑立面的造型、细节装饰趣味盎然。仅仅窗户的造型就千奇百怪:有伊斯兰风格的,也有中世纪欧洲宫廷建筑的样式,彩色的格窗让人联想起欧洲教堂的拱券四面环绕的彩色玻璃。细看之下,你还将会发现骑楼上装饰着很多山花。山花的造型透露出浓厚的巴洛克建筑艺术韵味。不少山花的顶部是一个扇贝形的饰件。赤坎古镇的楼主与建造者在欣赏扇贝形饰件秀美的同时,也可能寄寓了一种颇为现实的考量:贝壳在古代中国曾经作为货币流通,是财富的象征,因此它也表达出了赤坎古镇居民求富求福的美好愿望。
饱览骑楼之后,食欲顿开。久违的豆腐角香扑鼻而来,这种气味滑腻又鲜美,还带点人世间家常的温馨。吃着豆腐角,抬头间,望见从骑楼顶端探出半个身子的敬诚堂,正如一个庄重秀美的女子,娉婷而立,又彰显着固有而特定的文化风韵。每一座碉楼都见证着侨乡历史的沧桑,也承载着侨乡文化的底蕴,如同被雕刻过的时光,厚重而静默、精致而优雅,也许,不止是雕刻时光,更是“碉”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