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与皮娜相遇

2011-01-19黄礼孩

青年文学 2011年11期
关键词:剧场纪录片舞蹈

文/黄礼孩

■美术作品:胡安·米罗

我知道皮娜·鲍什是源于多年前看到的她的一句话:我跳舞,因为我悲伤。这句话牢牢抓住了我,以致多年后见到她的名字,我还会微微颤动一下。

在舞蹈的发展长河中,曾有邓肯这样的舞蹈改革者让舞蹈者脱掉芭蕾舞鞋赤足而舞,皮娜·鲍什则从舞蹈到表演都做了颠覆式的改造。她将舞蹈理解为人的舞蹈,而不是男人或女人的舞蹈。她一改以往人们对舞蹈的认识,认为舞蹈并不限于用技巧、用美来诠释。她的舞蹈是走路、是说话、是化妆,是生活中一些琐碎的事情,其中充满了具有象征意味的奇怪想法。她常常给演员提问题,由此来发现舞蹈。她的问题十分古怪,比如:“用动作来讲出你的名字”“做些你感到羞愧的事”“你如何处理一具尸体”“表达你所遗憾的那些不再存在的事物”……她从演员的个人状态里找到她的艺术想法,然后把这一想法呈现在舞台上,并以此影响人们陈旧的生活观念。她的方式与观众平常的欣赏经验相矛盾。她不断指出人类的弱点,造成观众内心的不快,这让传统主义者惊讶不已。

皮娜·鲍什不但对舞蹈本体进行了惊世骇俗的改变,在舞台表演上,她的动作也显得大刀阔斧。她让演员表演时穿上日常生活中的衣服,只不过这些衣服可舞性强,不至于在舞蹈时被撕裂。这样一来,舞台上的舞者仿佛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人群,来自于真实的生活,舞蹈与生活的边界有时变得模糊。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看到皮娜·鲍什的作品时,十分不解,认为她的东西是垃圾。艺术的价值往往在时间的沉淀中体现出来,前卫的艺术多年后就会变成传统,为人们所接受。也许皮娜·鲍什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她的才华和胆识的确在二三十年后呈现了出来。

一个人没有力量改变世界,就会被世界改变掉。皮娜·鲍什是那种拒绝被改变的艺术家,她是艺术界里的异端。一九七二年,皮娜·鲍什接下乌珀塔尔芭蕾舞团的总监工作,之后,她把芭蕾舞团更名为“乌珀塔尔舞蹈剧场”,德国的舞蹈就此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现代舞台艺术从这里启程,进而影响了世界。她创立的“舞蹈剧场”这个概念,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对舞蹈的彻底解构。舞蹈是说话或不说话,可以静也可以动。皮娜·鲍什用歌剧、杂技、音乐、图像等艺术元素来拓展舞蹈剧场的空间,这里既是艺术的殿堂,也是生活的现场,有着极大的自由度。她的舞蹈剧场甚至被认为是“大于舞蹈,是以舞蹈叙述的宏大戏剧”。

皮娜·鲍什经常在世界各地演出,她给当代艺术家打开了一扇窗口。在阿莫多瓦的电影《对她说》里有鲍什的舞蹈,这部电影因她的舞蹈而出名。国内出版的《皮娜·鲍什:为对抗恐惧而舞蹈》让我们看到这位艺术家的个人历史和当代舞蹈史的一部分。二〇〇七年九月下旬,皮娜·鲍什带着她编导的经典之作《春之祭》《穆勒咖啡屋》来到北京天桥剧场演出,中国艺术界终于得以一睹她的舞蹈艺术。这里面有好奇、向往、朝圣、学习等心态,但无论如何,她来了,她带来了世界顶尖的艺术,于我们而言,是一次视野的拓展、观念的大碰撞。

皮娜·鲍什被誉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舞蹈艺术家,被神化为“舞蹈剧场女祭司”。她拥有多少头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舞蹈对人类舞蹈艺术起到了分水岭的作用,尽管人们现在对她还充满争议。

像关心其他艺术家的童年一样,我想皮娜·鲍什也有不一样的童年。她是一个餐馆老板的女儿,小时候的志向是练舞、读书、离开家乡。当有人问她小时候第一次上舞蹈课是何感受时,她说:“我爱舞蹈。因为我害怕说话,我舞动的时候才能感受一切。”正是童年对很多东西的恐惧让她对舞蹈热爱终生,这已是她的生存方式,她用舞蹈跨越了那些恐惧和障碍。当她说“我跳舞,是因为我悲伤”时,我知道她是一个有情怀的人。当她说“我在乎的是人为何而动,而不是如何动”“人们总是把自己局限于某个美学框框中,其实打破框框你会发现一切变得不同”“只有拒绝模仿他人的动作,才能让舞蹈继续发展”等这些话时,她是一个哲学型的舞蹈家。

看完纪录片《与皮娜有约》,坐在身边的女孩跟我说,真是太棒了,可惜大师走了。我看见她的眼中含着泪水。一个对皮娜·鲍什不了解的女孩,皮娜以其最后的舞蹈人生把她打动,我相信一定有着某种说不清的精神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着。二〇〇九年六月三十日,皮娜·鲍什不幸病逝,终年六十八岁。她的离世使得世界少了一位伟大的舞者。

为纪念皮娜·鲍什,在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四日举行的第六届广东现代舞周上,组委会邀请了以色列导演李·雅诺带来了《与皮娜有约》这部纪录片,以缅怀大师的风采,向远在天堂的皮娜致意。

在纪录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传说中的皮娜·鲍什。纪录片开头,她的手指舞一下把人引入一个灵性的境界。变幻的指法,是生命的形状,也是自我心灵的外现,又是动物的原型。手指舞传递的是一种可以触摸到的气息:温存的、孤独的、忧郁的、沉静的、抚慰的……片子记录的是皮娜创作、思考、生活的瞬间。

在咖啡店,当皮娜·鲍什说出自己的创作意念时,导演就把她相关的作品剪辑进去。沿着她的编舞思路,我们可以逐渐进入到她的世界里去。影片也有皮娜·鲍什给演员排练的镜头,她给演员很多自我表演的空间,与此同时,她有严格的要求,动作要达到最佳的状态。真正的舞者都有通灵的一面,皮娜·鲍什是一个懂得动物语言的人。她与一匹马共舞。她温婉的舞蹈动作像天生的动物所具有的美感,以致马也跟着她舞蹈起来。

六十多岁的皮娜·鲍什,其气质、风度是一种高贵,又是一种忧伤。她在公园里漫步,穿过人群、经过鸽子,黑色的休闲西装飘出一个精神漫游者的沉静和睿智。

她在排练室舞出的姿态随兴所至,是飘逸和灵动的亲切。她的动作时而缓慢、时而飞快,与身体协调一致、富于美感。处于舞蹈状态中的皮娜·鲍什,你看不出她有六十多岁。她的敏捷、她的流畅、她的变幻,还有她生命中看不到的忧伤,都可以从她的肢体动作里流露出来。生命是一个传奇,但它必须来自于有思想的灵魂。皮娜·鲍什的魅力在于,她知道是什么让这些品质来到她的身上。

今生不能亲眼目睹大师的风采实属遗憾,好在以色列的这部纪录片让我们与皮娜·鲍什在时空里相遇。大师最后的眼神忧伤而清晰,睿智而坚定。那眼神和微笑是旷世的美,你越是进入她的世界,越觉得她亲切。

因为精神的相遇,舞蹈女神的忧伤和爱还在那里。

猜你喜欢

剧场纪录片舞蹈
舞蹈课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时尚纪录片的生意经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开心剧场
卷首语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