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天诱变对须苞石竹SP1代植株生理指标及抗氧化酶的影响

2011-01-17张建芳杨学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石竹丙二醛叶绿素

张建芳 杨学军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611134)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

潘远智 滕文军 袁小环 晁公平 武菊英

(四川农业大学)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

航天诱变对须苞石竹SP1代植株生理指标及抗氧化酶的影响

张建芳 杨学军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611134)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

潘远智 滕文军 袁小环 晁公平 武菊英

(四川农业大学)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

利用第21颗返回式卫星搭载须苞石竹干种子返地后,将其播种、栽培后测定生理指标,其中包括光合色素(叶绿素a、b)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及脯氨酸质量分数。研究了太空环境对须苞石竹SP1代植株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其植株叶片中光合色素(叶绿素a、b)质量分数明显低于地面未经搭载的须苞石竹;而SOD、POD、CAT活性和MDA质量摩尔浓度均明显高于地面未经搭载的须苞石竹;脯氨酸质量分数和叶绿素a/b变化不显著。

空间搭载;须苞石竹;叶绿素;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脯氨酸

航天诱变育种是利用返回式卫星或高空气球搭载植物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等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环境使植物后代产生正向或负向的变异,再通过地面选育,培育植物新品种的方法[1]。植物种子经过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弱磁场等宇宙空间特殊环境诱变因子作用,对植物以后的生长、发育、分化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前人的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农作物和蔬菜,花卉植物的报道较少,且研究工作多集中在田间观察、形态学等方面[2-7]。诱变育种能突破原有基因库的限制,诱发新基因或新的基因组合,形成有现实或潜在利用价值的新种质资源[8]。研究表明:当植物种子经空间搭载、回收、种植后,其形态、生理、遗传特性等会发生变化,但不同植物变异程度和规律差异较大[2-7,9]。

须苞石竹(Dianthus barbatus L.)又名美国石竹、五彩石竹、十样锦,为石竹科石竹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成株株高在50~60cm,可进行播种和扦插繁殖。须苞石竹耐寒性强,需经低温春化才能开花,花色极其丰富,观赏性高,是优良的庭园花卉,在园林中应用较广泛。文中对须苞石竹种子经返回式卫星搭载后SP1代植株生理指标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探寻其变异规律,为须苞石竹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材料来源:以须苞石竹种子为材料,将种子分为两组:一组为试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将实验组的须苞石竹送往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搭载于第21颗返回式卫星,2005年8月2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太空运行了27d,于2005年8月29日返回地面。将搭载过的种子放入干燥皿中,置于冰箱中4℃条件下保存。

试验设计:2007年8月10日,将试验种子和对照种子在日光温室中采用点播法分别播种于128个孔的两个穴盘中,基质为草炭,覆盖2~3mm细沙,每重复3盘。温室日温25~35℃,夜温20~25℃,保持表土湿润,出苗后长出8片真叶时移栽于直径为18cm的塑料盆中,基质为草炭+蛭石(V(草炭)∶V(蛭石)=1∶1),对照种子获得50株。航天搭载种子获得SP1代25个株系,将其编号记为SP1-1~SP1-25。2008年7月—2009年8月,将SP1代植株扦插繁殖3次,2009年9月,选择每个株系中10株健壮植株,移栽于塑料大棚中直径为18cm的塑料盆中,经低温春化后,2010年1月底移至日光温室,温室的昼夜温度为15~25℃,昼夜空气相对湿度为80%~95%。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3月份植株开花后,于09:00自上而下至第6个叶片的中部进行取样,测定生理生化指标,因SP1-4号植物长势不良,选用剩下的24个株系,每个株系3株重复。对照采用从50株中随机选择5株来进行测定。

叶绿素质量分数采用分光光度法[10]55-56、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10]124-12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 NBT 光还原法[10]126-127,游离脯氨酸(Pro)质量分数采用印三酮法[11],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采用愈创木酚法[12],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采用紫外吸光法[13]。

2 结果与分析

2.1 叶绿素质量分数的差异

从表1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经航天诱变的须苞石竹SP1植株叶片叶绿素a和b质量分数的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都显著增大,SP1代24个株系之间差异显著,最大值是最小值的2倍以上,这样为选择有利的突变体提供了可能性。方差分析表明,航天诱变后叶绿素a和b的质量分数都显著降低(p<0.01),并且叶绿素b降低幅度(43.5%)大于叶绿素a的降低幅度(38.8%),说明前者对空间环境更敏感。由于叶绿素b的降幅大于叶绿素a,导致叶绿素a/b增大,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表1 航天搭载对须苞石竹SP1植株叶片中光合色素质量分数的影响

2.2 脯氨酸和丙二醛质量分数的差异

从表2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经航天诱变的须苞石竹SP1植株叶片脯氨酸质量分数的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显著增大。SP1代24个株系之间差异极大,最大值为80.783μg/g,最小值为9.619μg/g,最大值是最小值的8倍以上。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脯氨酸质量分数增加34.3%,方差分析表明航天诱变后植株叶片脯氨酸质量分数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与对照相比,SP1植株叶片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的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也显著增大。SP1代24个株系之间差异极大,最大值为13.637nmol/g,最小值为3.136nmol/g,最大值是最小值的4倍以上,为筛选抗逆品种提供了可能性。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增加52.3%,方差分析表明航天诱变后植株叶片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显著增加(p<0.05),说明空间环境对SP1代植株细胞膜影响严重。

表2 航天搭载对须苞石竹SP1植株叶片中脯氨酸及丙二醛的影响

2.3 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

从表3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经航天诱变的须苞石竹SP1植株叶片SOD活性的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变化不大,且SP1代24个株系之间的差异也不显著。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SOD活性增加9.8%,方差分析表明航天诱变后植株叶片SOD活性显著增加(p<0.05)。

与对照相比,SP1植株叶片POD活性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显著增大。SP1代24个株系之间的差异显著,其中最小值为185.185μg/g,最大值为491.852μg/g,最大值是最小值的两倍以上。试验组比对照组POD活性增加66.1%,方差分析表明航天诱变后植株叶片POD活性显著增加(p<0.01)。

与对照相比,SP1植株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异系数变化不大。SP1代24个株系之间的差异显著,最大值为320.444U/(g·min),最小为119.556U/(g·min),最大值是最小值的两倍以上。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CAT活性增加87.6%,方差分析表明航天诱变后植株叶片CAT活性显著增加(p<0.01)。

表3 航天搭载对须苞石竹SP1植株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综上所述,SP1代植株叶片中SOD、POD、CAT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增加幅度分别为9.8%、66.1%、87.6%,说明空间环境对SP1代植株叶片SOD活性的影响最小,其次是POD,影响最大的是CAT。

3 结论与讨论

与对照相比,经第21颗返回式卫星搭载诱变的须苞石竹种子经过繁殖后,SP1代植株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质量分数显著下降,而叶绿素a/b的比值和脯氨酸质量分数差异均不显著,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显著升高。

空间环境对植物的诱变效应差异很大:卫星搭载非洲菊SP1代植株叶绿素a、b质量分数均降低,但叶绿素a/b比值明显升高[14];草地早熟禾SP1代株系与对照相比叶绿素a和叶绿素b质量分数均降低,但是叶绿素a/b比值变化不大[15],草地早熟禾的变化规律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薛淮等研究表明,航天处理月季组培苗叶片中 SOD、CAT、POD酶活性比对照增加,MDA质量分数下降[16]。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与本研究结果相同,而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的变化规律却存在差异。

MDA是膜脂过氧化作用的产物之一,通常将其作为脂质过氧化损伤的指标,MDA积累越多,说明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越高[17]。本试验结果显示,经空间搭载的植株叶片MDA质量摩尔浓度与未搭载的地面对照相比有显著提高,可以推测空间环境对须苞石竹细胞膜损伤严重。

SOD、CAT和POD与未搭载的地面对照相比都有明显的提高,SOD、CAT和POD作为氧自由基的清除剂,三者协调一致,在没有遇到极端的条件下,植物体内活性氧的产生与清除处于平衡状态,并且自由基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上,从而防止自由基对植物细胞的伤害。若植物受到逆境胁迫时,植物体内活性氧代谢系统的平衡受到影响,增加了自由基的产生量,植物体通过保护酶活性或稳定性的增加提高清除自由基的能力[18-20]。由于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弱磁场等宇宙空间特殊环境极其复杂,物理因素很多,究竟哪些因素对须苞石竹诱变起主导作用还很难确定,尚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1] 李培夫.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J].种子科技,2006(1):35-37.

[2] 姜一凡,徐维杰,廖飞雄,等.花卉空间诱变效应及育种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8):339-342.

[3] 蒋兴邨,李金国,陈芳远,等.“8885”返地卫星搭载对水稻种子遗传性的影响[J].科学通报,1991(23):1820-1824.

[4] Rasmussen O.The effect of exposure to microgravity on the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al organization of plant protoplasts flown on Biokosmos 9[J].Physiol Plant,1992,84(1):162-170.

[5] Merkys A J,Laurinavichius R S,Svegzdiene D V.Plant growth,development and embryogenesis during Salyut-7 flight[J].Adv Space Res,1984,4(10):55-63.

[6] Hoffmann E,Schoenherr K,Hampp R.Regeneration of plant cellprotoplasts under microgravity:Investigation of protein patterns by SDSPAGE and immunobiotting[J].Plant Cell Rep,1996,15(2):914-919.

[7] 蒋兴村.863-2空间诱变育种进展及前景[J].空间科学学报,1996,16(增刊):77-82.

[8] 张志伟,王丹.电子束处理对唐菖蒲M1代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36(1):26-27.

[9] 薛淮,刘敏.植物空间诱变的生物效应及其育种研究进展[J].生物学通报,2002,37(11):7-9.

[10] 熊庆娥.植物生理学实验教程[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1] 郝建军,康宗利,于洋.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75-176.

[12] 郝再彬,苍晶,徐仲.植物生理实验[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113-116.

[13] 高俊凤.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14-215.

[14] 刘巧媛,王小菁,廖飞雄,等.卫星搭载后非洲菊种子的萌发和离体培养研究初报[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2):281-284.

[15] 韩蕾,孙振元,巨关升,等.空间环境对草地早熟禾诱变效应研究Ⅱ:光合特性和叶绿素含量[J].核农学报,2005,19(6):413-416.

[16] 薛淮,刘敏,鹿金颖,等.空间环境对月季组培苗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自然科学进展,2005,15(2):173-178.

[17] 李绍庆.低温胁迫下红厚壳幼苗保护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7(3):84-89.

[18] 张志良,瞿伟菁.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7-70.

[19] 孙国荣,彭永臻,闫秀峰,等.干旱胁迫对白桦实生苗保护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J].林业科学,2003,39(l):165-167.

[20] 张士功,高吉寅,宋景芝.甜菜碱对NaCl胁迫下小麦细胞保护酶活性的影晌[J].植物学通报,1999,16(4):429-432.

Cytological Effect of Space Flight on Physiological Indexes and Antioxidant Enzymes of SP1Generation of Dianthus barbatus

/Zhang Jianfang(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engdu 611134,P.R.China);Yang Xuejun(Beij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or Grasses and Environment,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Pan Yuanzhi(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eng Wenjun,Yuan Xiaohuan,Chao Gongping,Wu Juying(Beij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or Grasses and Environment,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2011,39(6).-24~25,37

Space flight;Dianthus barbatus;Chlorophyll;Antioxidant enzymes;MDA;Proline

S722.3+5

张建芳,男,1982年2月生,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

潘远智,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教授;E-mail:scpyzls@163.com。

2010年11月15日。

责任编辑:李金荣。

Dry seeds of Dianthus barbatus L.were carried by China’s 21st recoverable satellit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mutagenesis caused by space flight.Then the seeds were sowed and cultivated in the field.Contents of chlorophyll-a,chlorophyll-b,MDA and proline as well as activities of SOD,POD,CAT in D.barbatus seedlings were determined to discuss the cytological effect of space flight.Results indicated that,compared with the non-radiated seedlings,the contents of chlorophyll-a and chlorophyll-b of the radiated seedlings were lower,and the activities of SOD,POD,CAT and the MDA content were obviously higher.Proline content and chlorophyll a/b ratio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猜你喜欢

石竹丙二醛叶绿素
石竹茶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自由基清除作用
提取叶绿素
石竹属植物染色体倍性、花粉活力及种间杂交结实率研究
4种不同石竹属植物的抗旱性分析
桃树叶绿素含量与SPA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
不同施肥对岷山红三叶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叶绿素家族概述
[CX2]NaCl胁迫对萌发期甜高粱和春小麦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遮光处理对杂交石竹生长的影响
由松针制取三种叶绿素钠盐及其稳定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