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院校研究生就业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

2011-01-15雷贵荣

关键词:重点高校毕业水利

雷贵荣

(河海大学 后勤处, 江苏 南京 210000)

0 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就业难的局面开始初步呈现。虽然各种统计数据显示,研究生仍然保持相对较高的就业率,但由于日益突出的结构性就业矛盾,研究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水利院校由于学科和专业的限制,结构性就业难的问题更为明显。为了在新形势下有效地做好水利院校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实现毕业研究生高质量就业,本文以某重点高校近几年的研究生就业情况为例,从社会、高校和学生三个层面,分析影响水利院校研究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解决目前研究生就业困境的几点对策。

1 水利院校研究生就业状况

表1 某重点高校2007—2010年研究生就业地区分布流向统计

表2 某重点高校2007—2010年研究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统计

近年来,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状况已经对研究生的就业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也加大了研究生的就业竞争。某重点高校于2002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试办研究生院以来,毕业研究生从2002年的411人增加到2010年的2 314人,年均增长率近58%。在严峻的形势下,学校通过积极有效的工作,使研究生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的稳定状态。表1、表2为某重点高校近四年研究生就业地区分布和单位性质的流向统计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水利院校毕业研究生就业的基本特点:

从就业地区流向上看,毕业研究生就业地区相对集中。毕业生主要去向以苏浙沪粤等沿海发达城市为主,从表1可以看出,毕业后到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苏就业的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50%左右,如果再加上其他沿海城市,估计到沿海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就业的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60%左右。另外,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西南地区水电资源的大力开发对人才的需求旺盛,这两年到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无论是绝对人数还是相对比例都增幅较大,2010年有236人到西部地区就业,占总数的10.2%,而在2002年只有9人,仅占当年毕业研究生总数的2.2%。

从表2可以看出,水利院校毕业研究生以到高校、科研单位、其他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就业为主。其中毕业研究生的首选单位由高校变为了企业,2005年有250人选择了大学教师岗位,占毕业研究生总数的26.2%,但到2010年高校师资比重减少到12%,企业单位就业比重近几年约占40%左右,远远超出其他单位的就业人数;除高校外,随着事业单位的改制和用人机制的变化,到科研机构和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比重也逐渐减少;另外,选择升学和出国的研究生比重呈上升趋势。

2 影响研究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2.1 研究生就业的社会环境因素分析

首先,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快速增长直接影响了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从近几年的招生规模来看,这一影响还将加剧。2003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26.89万人,到2010年招收研究生人数达到47.2万人,每年增长率保持在5%左右。相对于毕业研究生数量的快速增长,近几年社会整体的岗位需求增加并不明显。同时,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差别明显,东部沿海地区就业环境相对宽松,人才需求旺盛;而西部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的制约,就业环境相对处于劣势。直接导致了东部地区研究生就业严重饱和,而西部地区乃至一些不发达的边远地区高学历人才短缺,最终造成部分毕业研究生的结构性失业。

其次,水利行业的体制改革对水利院校研究生就业影响明显。水利行业作为传统行业,在新时期的治水思路,就是要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利事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决定了对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由于近几年出现的洪水灾害、生态环境恶化、历史性电荒等一系列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的问题,使国家对水利建设更加重视,不断加大投资力度,采取多方面优惠政策,使水利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进入了高峰期。水利科研和建设高潮的出现,改变了上个世纪末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

第三,用人单位人才消费观念的变化也影响了研究生就业的态势。由于用人单位人才消费观念的日趋成熟,使得人才市场的供需状况正在悄悄发生变化。与本科毕业生比较,研究生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知识的深度广度和技能的熟练程度等方面优势明显,大多数研究生都有跟导师一起做课题的经验,理科研究生还有参与实际项目的经验,这些经验都是弥足珍贵的。“不买贵的,只买对的”,市场竞争的需要使得用人单位对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企业将更看重研究生人才工作技能和职业素质。另外,研究生由于知识结构更加稳固,可塑性反而不如本科生,这使得研究生就业变通的余地相对变小。

2.2 高校培养环节对研究生就业的影响分析

高校培养环境不再适合研究生培养。一方面,连年的大规模扩招,已经使得现行的研究生培养体制出现了失衡局面。在扩大招生的同时,研究生培养的配套设施如单位师资、教学设施、科研设备、人文环境等没有同步发展有可能造成研究生质量的整体滑坡。第一方面,现在大部分导师由于同时指导研究生过多,使得很多研究生没有机会参与课题研究。研究生由于缺少训练而质量下滑。

另外,市场决定着研究生未来的就业命运,高校的培养体制必须面对市场,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应当主动适应市场。但是高校目前普遍受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还未能转变观念,造成一定的失衡。水利院校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在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生所用教材、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调整速度跟不上社会需求的变化速度,这样使得培养的研究生与市场并不接轨,进而影响了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

2.3 研究生自身因素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研究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所谓就业竞争力,是毕业生把握并获取就业机会、赢得欣赏的实际能力和比较优势。综合素质是竞争力的基础,而竞争力是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和显著标志。构成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要素包括知识结构、心理素质、表达能力、反应能力、气质修养。研究生应注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研究生的就业意识和就业期望也对研究生就业影响明显。就业意识不仅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形成,而且深受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研究生较之本科生阅历丰富,就业意识和择业方向目标性更强。研究生的就业期望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薪资待遇的期望,另一方面是对单位地区和单位性质的期望。某重点高校研究生创新研究课题《某重点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平台与毕业研究生信息跟踪反馈体系的研究》调查结果及兄弟院校调研数据显示,硕士生中52%的人对月薪的期望值为4 000—6 000元,34%的期望值为6 000—9 000元;博士生中45%的人对月薪的期望值为6 000—9 000元,32%的期望值为9 000元以上。实际情况是除去少数单位的安家费和科研启动费,刚毕业的硕士生的平均年薪为4.5万,刚毕业的博士生的平均年薪为6万。可见,实际薪酬标准与期望值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从就业地区上看,沿海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是研究生就业的首选,而最急需水利人才的是西部地区,这也存在矛盾。

另外,研究生的婚恋家庭等客观条件对就业的影响不容忽视。从年龄上看,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正是谈婚论嫁的时候,部分学生已经结婚。很多研究生毕业时找工作首先确定的就是就业地点,这实际上人为地给研究生就业设置了障碍。

3 解决研究生就业的对策分析

3.1 完善就业政策法规,优化就业供需平台,为水利院校毕业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团中央等有关部门及高校千方百计广开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就业积极创造条件,各地也因地制宜制定出灵活多样的政策,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保障。尤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唱响了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主旋律,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从广义的角度理解,水利行业属于基层范畴。在水利院校要贯彻落实《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首先就要制订研究生到急需的水利行业就业的倾斜政策,要解决研究生到基层就业的配套政策问题。为引导水利院校毕业研究生到水利部门就业,应在了解当前水利行业发展与水利院校学生就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为水利院校毕业生搭建并优化就业平台,实现供需双方信息畅通,资源共享。

3.2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促进水利院校毕业研究生充分和优质就业

加强对在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促进研究生就业的一种很好的措施,可以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对水利院校的研究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加强爱国爱水教育,大力弘扬温家宝总理视察某重点高校时提出的“献身、求实、负责”的水利精神,可以激发更多的毕业研究生以国家利益为重,投身于祖国的水利事业,到水利行业重点单位就业。高校要切实加强对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将毕业研究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的建设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由校级领导、职能部门和院系负责人、辅导员以及导师组成的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体系,落实责任制,确立导师是研究生就业指导推荐的第一责任人。鉴于研究生就业的特殊性质,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将遵循小型化、专业化的原则,严格控制招聘会规模,增强针对性,提高成功率,加强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研究生就业市场建设。

3.3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就业导向能力,调整水利院校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由于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力度有限,所获资料不足以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参考。

另外,由于就业工作本身压力大,工作繁重,就业工作人员进行理论研究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使得就业在学校专业设置、学科结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导向作用发挥不大。从人才培养更高的层次出发,应充分发挥就业的导向作用,建立就业工作反馈机制,并利用就业反馈,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机制。这是就业工作在新形势下所要承担的职能。同时,高校要结合国家重大工程问题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工作,积极探索理论训练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例如,某重点高校承担了国家研究生创新中心“长江黄河研究生培养基地”、“西部水电开发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建设,为长江、黄河的治理、西部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进入基地培养的100多名博士生、硕士生,受到长委、黄委等用人单位的好评,未毕业即被用人单位提前录用。

3.4 确立合适的就业目标,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

作为就业主体的研究生必须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个人是否能够胜任工作压力、期望待遇是否合理、就业流向是否盲目、就业实践是否准备充足,等等。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应该着重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毕业研究生还应学会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去,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另外,研究生也要认清就业形势,更新择业观念,主动了解目前水利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增强对社会、行业的适应性。要发扬“献身、求实、负责”的水利精神,到国家水利水电行业的重点部门和建设一线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从基层工作干起,为水利水电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进,苏永建.硕士研究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2):116-121.

[2] 张骐.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的实证分析与对策建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4):64-66.

[3] 周英.2008中国水利发展报告[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4] 黄宝菊.从硕士研究生就业看学科文化差异[J].煤炭高教教育,2010(1):57-59.

猜你喜欢

重点高校毕业水利
我们今天毕业了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毕业季
俄罗斯政府向21所重点高校拨款99亿卢布
社会正义视野下我国重点高校学费制度之审视与设计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大学通用英语课程存续的必要性——一项基于西部某重点高校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