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传统建筑风格与构造特征初探——以亳州北关历史街区为例
2011-01-15刘昱
刘 昱
(中建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上海 200235)
皖北传统建筑风格与构造特征初探
——以亳州北关历史街区为例
刘 昱
(中建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上海 200235)
通过对亳州北关历史街区的调查研究,探索皖北地区传统建筑风格与构造特征。该地区保留下来的传统建筑多为明清时期遗存,因皖北地处于南、北方的过渡区域,其建筑风格在北方建筑的厚重感、围合度高及风格朴实基础上兼有各种南方建筑的元素。
皖北;亳州北关;传统建筑;构造特征
一、引 言
皖北区域一般指安徽省淮河以北的县市以及跨淮的县市,包括宿州、淮北、亳州、阜阳、蚌埠、淮南六市的全部行政区域以及沿淮的滁洲市所辖的凤阳县。
亳州城位于亳州市境中北部,跨涡河两岸,历史上向为县、郡、州治所,亦曾有王朝在此短期建都,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皖西北的一座军事重镇,一向有中州门户、徐兖咽喉之称。另一方面,亳州在春秋时即为邻邦等地物产重要交流之地,经唐宋而至明清,逐渐鼎盛,成为苏、鲁、豫、皖、山陕、湖广等省的商品集散地。整个老城分为城里、北关、涡北三个部分,是因街巷所在区位、人居情况、物业活动和社会形态等各有其鲜明的特点而自然形成的三个区划,其中以北关最为繁盛。北关位于北城门外,北濒涡河碧流,百货辇来、帆船如织;货品货源充足,药材酒品、竹木茶麻、丝绸棉织、皮革干果、山窑石料,不一而足。其商业经营方式如设号、栈、行、庄、店等,或代客买卖,或自购自销、囤积批发,或设铺场所、加工零售,五花八门。由于经营货物齐全,经营方式多样,故此处各省市客商云集,商业会馆林立。由于亳州自古文采泱泱、经济繁荣,经久不衰,故而城市建设随社会前进大势,迅速而有序发展,其街巷的繁多,亦难详记。亳州街巷专市交易,至明清时期更加规整而发展,一货一街,如打铜巷、竹货街、白布大街、铁果巷等,列肆而居(图1)。
图1 亳州北关老城
二、皖北传统建筑风格与构造特征
随着各地贸易的频繁往来以及以亳州为中心集散,苏、鲁、豫、皖、山陕、湖广等省的商人纷纷在当地落户和建造各省会馆,从而使得几地的特色建筑也汇聚一堂,并对当地的传统建筑产生了影响。
1.空间布局
北关是亳州的商业中心,故这里的建筑主要为商业用途,其次是会馆、戏楼、钱庄等。商业建筑最主要的特色是亦商亦宅亦坊,这种多功能混杂的建筑多由店铺、宅院、作坊、储藏、后院等构成,因经营方式,所处环境、地形等因素的不同,各组成部分的空间随之变化,各有侧重,但建筑多为二层,临街或临公共活动区的底层店铺多为整开间,配以可活动拆卸的木铺板门,以便于根据商业活动情况,灵活变动。
建筑空间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前店中坊后宅——前进为“铺”,对外开大门,两侧设柜台;过小门,二进为“坊”,空间较高,有的还设直通屋顶的天窗,以改善工作环境;三进为“宅”,与二进通过庭院相连,楼上做储藏。这种建筑类型多为作坊型经营方式。二是前店后宅——前进为“铺”,后进为“宅”,二楼为储藏。这种建筑类型多为商贸型或服务型经营方式。三是下店上宅后坊——底层前进为“铺”,后进为“坊”,宅居位于店铺二楼,这种建筑类型多为作坊型经营方式。四是下店上宅——底层为店铺,二层为宅居,这种建筑类型多为服务型经营方式。
2.构造特征
河南、山西等省与亳州临近,气候相似,其建筑构造及做法在北关传统建筑中留有明显的痕迹。
(1)建筑材料 建筑原材料有芦苇、草,以苇箔代替望板;竹,代替木材作檩、椽子;木材——木材竖置有很好的耐压性能,横向有优良的抗扰曲性能,适于各式小木作。建材制品有砖,一般厚70毫米,长270到300毫米;瓦;坯等。
(2)建筑结构 第一,承重结构。一是木架与墙体结合承重。这种承重体系是指柱与墙共同承担屋顶荷载,分两种情况:柱加山墙加后檐墙共同承重和以墙体承重为主、前檐廊檐柱落地,檐柱承担负荷很少。二是墙体承重。房屋无檐廊,前后檐墙直接承托屋架大柁,山墙直接承托檩条,四面墙壁都承重。民居发展到清末和民国初期,较小的(三间面阔)房子四面封檐,不再用木柱。既节约木材又发展了人字形的梁架,简化了木构架房屋(图2)。
第二,木结构类型,有抬梁式、穿斗式、抬梁穿斗式。
(3)墙 第一,墙体基本组成有单一材料墙——砖墙,墙厚两皮砖和砖与土坯混合砌墙,分为两种:下砖上坯,即墙体下部用砖砌,上身用土坯砌,这种墙体常用于一般农家居室;下碱及墙角等重要部位用砖砌,土坯填墙心。
图2 承重结构类型
第二,房屋中主要墙体。山墙:硬山式建筑两侧面的墙体即为山墙。山墙立面分为三段,即为下碱、上身和山尖。该地山墙多数承重,山墙直接承托檩条,檩条头被封檐封死,不留气口,构造简化。檐墙:后檐墙封檐,檐椽搭在檐檩上,不向外挑,更无飞椽。檐墙往上砌至与屋面望砖上皮平,把屋面结构层封于墙内,因此称为封护檐墙(图3)。
图3 山墙、檐墙
图4 门窗
(4)门窗 门窗简易,一般就是在墙上开门窗洞,洞口或施过木为方形,或砖券为圆,窗格图案简洁;门面朴素无过多装饰,门板可拆卸(图4)。
(5)屋顶 北关传统建筑大部分受皇权等级制度的约束,形制不高。现存民居的屋顶中硬山最多,悬山次之,基本都是双坡屋顶。由于受北方气候影响,屋顶檐口浅,悬山挑山尺度很小。第一,屋顶类型。硬山:根据清朝规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山顶或硬山顶。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朝的《营造法式》中未见记载,可能随着明、清时期广泛使用砖石构建房屋,硬山顶才得以大量采用。和悬山顶相比,硬山顶有利于防风火,而悬山顶有利于防雨,因此北方民居多硬山,南方则多用悬山。悬山:悬山屋顶是最古老的屋顶形式,但硬山屋顶的出现,很快取代了这种古老的屋顶类型。其他还有少量的歇山、重檐歇山、卷棚硬山等形制。
第二,屋面类型与构造。苫背垫层、苫背层、粘合泥层:苫背垫层一般从木望板开始,普通民宅也可用席箔和苇箔代替。除了使用木望板和席箔、苇箔,还使用瓦芭、砖芭。瓦芭作法是将板瓦铺搭在木椽子上,瓦与瓦的对缝处应勾抹素灰膏。这种作法既可用于无顶棚的建筑中,也可作为修缮时旧料利用的一种手段。砖芭又叫砖望板或望砖,望砖是一种较薄的条形砖,使用时直接铺在椽子上,砖缝之间要勾抹白灰膏;苫背泥的传统材料以麦秸泥为主,保温隔热性能好,不易开裂;粘合泥层以黄土、石灰为主。
第三,瓦面层。瓦面层为屋面的表层,所用的瓦有筒瓦和板瓦之分,可构成筒板瓦屋面、合瓦屋面和仰瓦屋面。仰瓦屋面此处最普遍,这种屋面用瓦较省,但对瓦的质量要求高,稍有变形则要剔除,且在结瓦时对匠人技能要求也高,必须互相错接,扣合严密,以上下瓦压六留四至压七留三为准,不能有松动的瓦。檐口第一片瓦是滴水,下垫勾头。
第四,屋脊类型与构造。地方不同、房屋不同,屋脊的简繁程度差异很大。屋脊的类型主要有:带有花饰的实脊,正脊是实脊的则必须配垂脊,有的还按大式做法,配有排山勾滴;花瓦屋脊,用筒、板瓦材料,或单用或两者配合使用,摆成各式漏空花纹图案,因此民间又称此为“花脊”或“透风脊”;简单屋脊。
3.建筑装饰
(1)建筑色彩 亳州是老子的故乡,深受道家文化的浸染。在道家看来,黑色象征着吉祥如意,所以亳州人一直沿用老祖宗传下来的传统规矩,家家户户的房门以黑色为主(其中也有不少百年老房子用朱漆的门扇)与深灰的砖瓦组合在一起显得很沉稳。
(2)雕刻、彩画 精美的雕刻和彩画多出现在会馆和戏楼,商铺和住宅的装饰则大方简洁。
三、启 示
通过对亳州北关历史街区的调查研究,探知皖北地区传统建筑多为明清时期遗存,有着明显的明清建筑风格,如青砖用于外墙,故不用挑檐方法来保护外墙,所以悬山屋顶房屋渐次减少,而代之硬山顶的山墙,以及紧凑用地、加高层数、拼联建造、加长进深等。同时,由于受商品经济的影响,出现了手工作坊与商店相结合的一种前店后宅式;工艺美术技艺与民居的结合更是体现在砖、石、木三雕和藻井彩绘上。
从亳州北关历史街区到淮北濉溪的临涣古城,到寿县的古城墙与清真寺,再到凤阳明中都皇故城遗址,皖北地区传统建筑也因着由北向南在气候、地形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并由于居民迁移活动促进了民居风格的交流,而使其在风格上产生某些变化,但总体而言,这些地区的建筑依旧保有北方建筑厚重、围合度高及风格朴实的特点。另一方面,皖北地区因为处于南、北两方的过渡区域,建筑风格中出现了各种南方建筑元素,如砖制封火山墙,江南水乡集镇门面房常用的活动板门,骑楼、穿斗与抬梁结合的木结构体系,等等。
长久以来,皖南的徽派建筑广为人知,但是皖北保存下来的传统建筑由于分布较散,少有人关注并失于保护,大批的历史建筑遭到毁坏,造成了严重的建筑历史财产的流失,对此,相关部门应予以重现并采取措施予以保护。
[1]左满常,白宪臣.河南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81-223.
[2]流 涛.亳州老照片[M].香港: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140-173.
O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Styles and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of Northern Anhui-A Case Study of Historic Block of Beiguan Area in Bozhou
LIU Yu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International Design Consultant Co.,Ltd.,Shanghai 200235,China)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historic block of Beiguan area in Bozhou,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styles and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of Northern Anhui are analyzed.In this area,most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preserved is the remains from Ming and Qing Dynasties.Because of being the south-north transitional region,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in Northern Anhui not only has the flavours of northern architecture in China such as highly enclosed by massive bricks,simple and pleasing style,but also some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southern architecture.
Northern Anhui;Beiguan area in Bozhou;traditional architecture;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TU-86
A
1008-3634(2011)05-0154-04
2010-09-21
刘 昱(1987-),女,江苏徐州人,助理工程师。
(责任编辑 蒋涛涌)